李准丨100多年前,他开着军舰到南海巡航,刻石立碑,宣示主权

雁芙说历史 2024-09-05 15:50:51

近代历史一百余年,我国由于国势衰微,屡遭列强欺辱,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软弱的清政府屡战屡败,总是赔款割地,更别说维护海权了。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清朝最精锐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列强环伺的恶劣国际环境下,清朝根本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可以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

然而,就是在这种国势衰微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却开着军舰巡航南海,驱逐非法占据南海岛礁的日本人,给南海很多没有名字的岛屿命名,并刻石立碑,以宣示主权。

这个人就是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李准。

他的事迹也是一段传奇,此人没有考中科举,却通过捷径走上仕途,他曾经严厉镇压清末革命运动,后来又倒向革命,成为辛亥革命的功臣人物,在对外方面,又极力维护我国南海主权。

总的来说,这是一位对历史有功之人。

李准老照片

李准是怎样发迹的?

李准是四川邻水县人,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其父李征庸曾经担任南海县令,后来做到了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的职务。

李准17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广东,在那个时代,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出人头地的主流方式。

李准也不例外,可他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能考中。

这要是换做一般的家庭,有毅力的会坚持不懈地继续考,直到考中为止,比如曾国藩,落榜六次,直到第七次才考中,没有毅力的可能就放弃继续考试,转而做个教书先生,收点学费谋生。

但李准不一样,他走了捷径。

因为清朝在科举制度之外,还存在着“捐官”制度,就是向朝廷缴纳一笔钱,就可以做官,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价位。

1895年,李准家里就给他出了一笔钱,捐了个“同知”的职务,大致就相当于知府的副职,正五品的级别。

虽然官儿是捐来的,可李准的能力却比一些考中科举的人还强。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李准的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先是在湖北受到张之洞的赏识,因而在张之洞的保举下得以升职加薪。

不久之后,李准又受到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任用,任职广东海防善后提调和厘金局总办。

所谓厘金局,就是清朝在各地水陆要道设置关卡,对往来货物征税的一种税务机构,李准的职务就相当于广东厘金局的负责官员。

在这期间,李准组建了一支十营规模的水师,专门保护来往商船,以确保厘金的征收。

由于李准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在李鸿章调走以后,他又受到新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的赏识,调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

从此,李准的仕途从文职转为武职,负责水师建设,并且很快就在军事方面展现出高于常人的天赋。

当时,沿海存在着多股海盗,打劫商船,危害很大。

1905年,李准带着水师对海盗展开了打击行动,很快便将几股海盗一网打尽,还活捉了匪首李北海、林瓜四等人,立下赫赫功劳。

事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和广东巡抚张人骏向朝廷保荐李准,他因此获得入朝述职的机会。

到了京城以后,慈禧还亲自召见了李准,一番交谈后,慈禧也认为李准是个人才,于是颁赐其“果勇巴图鲁”名号,接着把他升职为广东水师提督,一个月后又命其兼任闽粤南澳镇总兵。

而李准参与过的重大事件也正是从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开始。

南海维权与革命功臣

李准在任职广东水师提督期间,正好是清朝进入王朝最末期的时候,广东地区多次爆发革命起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加紧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部环境十分恶劣。

这期间,李准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不遗余力地镇压革命,但他最后弃暗投明,倒向了革命队伍,二是开着舰队到南海宣示主权。

李准这个人对近代海防有个清醒的认知,他认为中国数千年来,由于是一个陆权国家,在朝贡体系下,几乎不怎么关注海权,导致近海的一些岛屿被人侵占了也不知道。

因此,在1907年,李准便率领水师舰队到近海巡视,没想到,当舰队进入南海东沙岛时,他发现岛上不仅有人居住,还竖起了日本国旗。

李准见状大为惊讶,于是停船靠岸,等上了岸以后又发现岛上还竖着一块碑,上面写着“西泽岛”三个大字。

环顾四周后,李准又惊讶地发现岛上建有三座工厂,一座办公楼,还有工厂运输物料的铁路轨道,此时李准心里大致已经能判断一定有人在岛上进行非法开采活动。

经过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叫“西泽吉次”的日本人在岛上从事非法开采活动,于是找来这名日本人询问。

可西泽吉次却狡辩称,这座岛是无主荒岛,而且距离台湾很近,他认为是属于台湾的(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接着,李准又问了西泽在岛上的经营活动才发现,此人在岛上开采各种海产品,然后还采集鸟粪,用于制造燐质肥料。

李准深知事关重大,此事不仅关乎两国外交,更关乎主权,于是立即派人监视岛上的一举一动,禁止日本人再进行非法开采,一面将此事汇报给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

张人骏收到汇报后,当即上书给朝廷,请求出面向日本驻广州领事交涉。

但日本人却开始抵赖起来,进一步狡辩说,这是海外无主岛屿,日本人先找到了,就应该归日本人,如果清朝方面认为属于大清,那么至少要拿出200年前的地理图志来证明才行。

为了不落人口实,也出于有理有据的需要,朝廷方面以及张人骏等人立即开始搜寻各种古籍、图志。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清朝方面找到了英国海军部绘制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一书,东沙岛在里面被称作“蒲拉他士岛”,书中将其列为清朝领海。

雍正时代的水师提督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中也记载了南海诸岛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日本人面对铁一般的证据,不得不承认东沙岛乃是中国领土,最终同意归还该岛。

经过双方谈判,清朝方面收回对东沙岛的主权,对于日本人在岛上的资产,则由清朝出资20余万收买,但西泽吉次的非法开采活动,还擅自拆毁岛上的建筑,应该赔付,加上税款一共3万多元。

事后,清朝方面派出水师开赴东沙岛,在现场进行了鸣礼炮、升龙旗的活动,以庆祝收复东沙岛。

可没想到,日本人前脚一走,法国人又对南海动了歪心思。

1909年初,法国驻安南总督茹尔内突然向清政府发出照会,称南沙、西沙是安南的领土,清政府虽然软弱无能,但还是驳斥了法国人的无理照会。

彼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得知此事后,立即展开了维护海洋主权的行动。

在两广总督张人骏的支持下,李准亲率伏波、琛航两艘战舰以及包括水兵、测绘、摄影、医生等在内的170余人前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

抵达南海后,每登陆一处新岛,李准便会在岛上鸣炮,然后刻石立碑,再升起清朝龙旗,以宣示主权。

此次行动,李准一共命名了15个岛屿,他命名的方式也很有意思,都是用自己以及随行人员的家乡名字命名的。

比如,西沙群岛的一座主岛,李准用自己的家乡命名为“邻水岛”,这座岛就是今天的永兴岛。

其他还有一座岛用两广总督张人骏的家乡命名为“丰润岛”,就是今天的东岛,有一座用了军舰名字来命名为“伏波岛”,现代又称作“晋卿岛”。

由于海上缺乏淡水,李准等人在一座岛上打井,挖出了地下水,喝了之后如饮甘霖,遂将该岛命名为“甘泉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李准维护南海主权的功绩,将西沙群岛西侧的一处珊瑚礁命名为“李准滩”。

巡航行动结束后,李准回到广东,又进一步展开了新的行动。

他主持编纂了《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里面详细记载了从广东到海南一线的岛屿、口岸、海湾等信息,并且针对南海岛屿专门编写了《东沙岛图说》、《西沙岛图说》,将这些岛屿的形状、地理环境、位置等信息详细记载。

事后,李准上奏朝廷,请求在南海采取“招徕华商承办岛务,官为保护维持,以重领土而保主权”的方式维护南海主权。

清政府在与列强打了这么多年后,也逐渐意识到了海洋主权的重要性,所以很快便批准了李准的建议。

1911年,朝廷方面正式将西沙、南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

就这样,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微的情况下,李准等人不懈努力,终于还是维护了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这在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一笔。

永兴岛

不过,此时的清朝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李准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李准原本是一个坚定忠于清朝的人,当时广东多次爆发革命起义,李准作为水师提督,成为镇压革命的急先锋。

同盟会在广东的起义行动中,因李准的残酷镇压而失败的有很多,死在他手里的革命党人更是不计其数,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就是被李准镇压的。

这期间,有一个人触动了李准的内心。

此人便是写下《与妻书》的著名革命烈士林觉民。

史载,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将军的张鸣岐和李准一起审讯林觉民时,林觉民非但不害怕,反而“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林觉民甚至大义凛然地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听完这些令人动容的话,李准动摇了,他不忍将林觉民杀掉,转而开始求情,认为留下林觉民,或许能为朝廷所用。

但张鸣岐认为留下林觉民等于是留下后患,坚持要杀,林觉民最终也没能逃过一死。

在李准镇压革命的这些年里,由于李准的残酷镇压,导致起义数次失败,革命党人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对李准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行动。

到了后面,李准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开始同情这些革命志士,加上张鸣岐一直在打压他,甚至削掉他的兵权,李准于是萌生了加入革命的念头。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李准认识到时机已经到来,遂秘密派人到香港联系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胡汉民,向他表达了投诚革命的愿望。

然而,作为昔日血腥镇压过革命,杀过大量革命志士的急先锋,革命党人对他恨之入骨,李准也十分担心这件事。

所以在投诚时,他派出的特使专门询问了胡汉民。

胡汉民也给了他一粒定心丸,对来使郑重表示“革命党不报私仇”,只要他李准能为革命做出贡献,就可以将功赎罪。

接着,胡汉民给李准开出了将功折罪的条件:

亲自写上降书,公开通电反正,并且要驱逐两广总督张鸣岐,迫使广东新军镇统龙济光投降;事成之后必须交出手里的军队、要塞和军舰。

以上条件,李准全部照办。

不久之后,李准集结水师兵力,以兵谏的方式逼迫张鸣岐反正,说服龙济光倒戈,同时推举张鸣岐为都督,但张鸣岐不敢上任,随即出逃到香港。

事发后,李准公开宣布反正,他掌控的所有要塞、军舰全部升起青天白日旗,同时向胡汉民发电,邀请胡汉民前来广东主持军政大局。

胡汉民遂乘船抵达广州,就任都督之职,李准率部在各处悬挂青天白日旗,列队欢迎。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李准留在了军政府,协助军政府做了很多善后工作,稳定了军心、民心,并维系了社会秩序。

但不久之后,李准不知是何原因,决定离职,去了香港。

后来曾经被袁世凯启用,去了北京,1916年又离开袁世凯再次去了香港,第二年到天津定居。

此后,李准再也没有参与过政事。

不过,李准的晚年过得很拮据,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很高,所以全靠卖字和写剧本为生。

到了1933年,南海发生了剧变。

法国人以武力侵占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全国上下无不愤慨。

此时的李准已经60多岁,是个花甲老人了,听闻法国人侵略南海岛屿后,他决定为国家最后再做一点事情,于是来到《大公报》的报社。

李准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当年率领舰队巡航南海,刻石立碑,宣示主权的事迹告诉了记者,并且将自己所写的《巡海日记》发表在《大公报》上面,以事实依据回击法国人的侵略行径。

这份《巡海日记》也成为了我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历史依据之一。

三年后,李准病逝于天津。

纵观李准的一生,虽然曾经武力镇压革命,但最后能醒悟过来,投身革命事业,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推动广东兵不血刃地宣布反正,建立军政府,也算是将功折罪。

此外,他在南海的巡航以及刻石立碑这种宣示主权的行动,在国势衰微的情况下,维护了我国在南海的主权,他编写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成为了我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资料之一。

晚年的时候,他听到法国人侵略南海岛屿,又毅然站出来,将自己在南海的巡海日记公布出来,用事实抨击法国人的侵略。

在维护国家主权这块,李准是有历史功绩的。

参考史料:《李准巡海记》、《中国近代通史》、《辛亥革命》.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中国民国专题史第一卷 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4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