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92年开始实施,但有部分地区是96年实施,这4年如何计算

念双阅览趣事 2024-11-11 09:01:03

导语

1986年,我国开始改革之前的统一分配模式,转向福利待遇和工资都由自己掌控的自负盈亏模式。

但在这十年过渡期内,中央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已经贡献十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

于是,1992年中央下发了《养老保险条例》,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部条例。

条例中规定,从此之后,各地区将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和经济状况,对养老保险进行弹性调整。

但实施的时间和细则需要当地自行决定。

到了1996年,这项条例最终落到各省市手中,才开始实施。

但《养老保险条例》下达以后,立即有很多地方难得抓住了这个时机,以为自己可以“厚着脸皮”硌着中央多拿点好处,于是延迟了实施时间。

这些地方的上司也不是吃素的,台面上当真是尽快实施了,但是内部却偷偷改了很多条款,想在这几年间多捞点钱。

这些地方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计算养老金又有什么特殊的方式?

视同工龄的意义。

说到养老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视同工龄”。

视同工龄是指职工在某些情况下不会交养老保险,但是这段时间的工龄可以双标算作缴纳养老保险。

这种免交工龄一般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参加过农村合作医疗养活过家庭,但是转为城镇职工,没有交养老保险的记录。

第二,转业后没有交养老保险的军人。

第三,退出体制后没有交养老保险的公务员。

第四,民营企业大老板自愿放弃交养老保险,选择视同工龄享受养老金待遇。

视同工龄的出现让很多原本养老金很少的人欣喜不已,虽然他们在这段时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是这段时间的工龄依然曲线救国地算入养老金待遇中。

从这个意义上看,视同工龄是非常好的存在,但是它的出现也让一些“社会人”想出了坏法子。

于是视同工龄就出现了双标:

第一种情况是个人档案很完整,让视同工龄成为了一种美好的保障,他们的养老金计算可以是:“实际缴费年限+视同工龄=养老金计算总年限”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个人档案,视同工龄就成了这种丧失天赋的存在,他们的养老金计算是什么呢?

“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计算总年限”

这两种情况的养老金待遇天差地别,是完全成正比的。

所以有基本要保存好个人档案,不能够让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金因为一些小失误就流失掉。

视同工龄认定的个人档案。

视同工龄认定的要素就是个人档案。

视同工龄是特定情况下给予特殊待遇,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交养老保险。

没有交养老保险就不能像那些参军也不能收养老金的退役军人一样领养老金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家都交养老保险,大家的养老金才能公平,不能让自己滑到。

如果大家都有档案,你有,大家也有,你就有机会领养老金。

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档案,你也没有档案,你叫谁评估?

你评估不出,你就算丢到中安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没有档案,只有你有档案,你叫谁评估?

你评估不出,之前存档的工龄就算空删除,消失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有档案,你也有档案,你就算真有机会发养老金能得进养老金。

因为大家都有档案,你评估出来的有工龄就算入养老金就算入养老金,你评估不出来的没工龄就没养老金就没养老金。

如此一来,你就算是从缝隙里爬出来了,如果没有……你就可以看看自己贡献了多少年工龄了。

实现的两个维度。

要实现养老金待遇,最重要的是个人档案。

我们不能只看自己自己的个人档案,其他人也有个人档案。

上面列举的四种情况下,前两种如果有的话,之后才能够视同工龄计算养老金。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视同工龄就会丢失。

在后两种情况下,老板没有档案,就会放弃视同工龄,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想这样。

但是如果档案在手,那么就会更加好。

我们不能够不让自己拥有。

让个人档案的存在是关键所在。

结语

在养老金实施电线,所有职工都应该学会保存个人档案。

没有档案,就没有养老金。

职工们现在保存档案还是有好处的,让更多的职工认识到养老金的好处。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样?

全国统一?

数字化?

多元化?

是的。

因为问题的解决是为了每一个职工的生活实现,没有这个维度的实现,就会有生活的重大影响。

0 阅读:10

念双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