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亿多人,不是大选投票民主制吗?为何最终选总统票仅需270张

科普10克 2024-11-04 11:23:40

现如今,美国大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最终究竟是特朗普胜出还是哈里斯,答案即将揭晓。

但有一个疑问比较令大家好奇,那就是美国明明有3亿多人,所谓选举难道不是一人一票吗?为何决定票只需要270张?

唐纳德·特朗普

选举人团制度

表面上看,美国人民似乎在直接选举他们的总统,但实际上,他们参与的是一场复杂的间接选举游戏,这场游戏的核心就是被称为“选举人团”的独特制度。

它由538名选举人组成,分布在美国的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这个数字538可不是随意定的,它背后有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100名参议员 + 435名众议员 + 3名来自华盛顿特区的选举人 = 538。”

每个州的选举人数量等于该州在国会的议员总数,比如,人口大州加利福尼亚有55名选举人,而人口小州阿拉斯加只有3名。

图源:澎湃新闻

现在你可能会问:“既然有538名选举人,为什么只需要270票就能当选总统呢?”答案很简单:270是538的半数加一。

有趣的是普通选民在投票时,票上写的是总统候选人的名字而不是选举人的名字,这就好比你去餐厅点菜,虽然你选的是菜名,但实际上决定这道菜味道的是厨师。

选民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就是顾客,而选举人就是厨师,总统候选人则是菜单上的菜品。

这个过程看起来像是一场庄严的仪式,但实际上充满了戏剧性,因为有时候会出现“失信选举人”。

戴小红帽的特朗普

所谓“失信选举人”就是不按照本州普选结果投票的选举人,虽然大多数州都有法律要求选举人必须遵守选民的意愿,但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叛逆者”。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而且从未影响过最终的选举结果,最后各州的选举结果会被送到国会,由国会正式确认新总统的身份。

但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能准确反映民意?它又是否真的能保证公平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民意与选举结果不一致时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一张选举人票可能就决定了谁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这张票的“分量”在不同州之间可是天差地别。

在美国,选举人票的分配并不是严格按照人口比例来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州的选民往往拥有更大的“投票权重”。

那这样公平吗?这个问题一直是美国政治辩论的热点。

更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州采用了“赢者通吃”的规则,这意味着在一个州获得哪怕仅仅多一票的候选人,就能拿走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

哈里斯和拜登

就好比你在班级里进行投票,51个同学支持看喜剧、49个同学想看动作片,结果全班100个人都得去看喜剧,这种规则在选举中可能导致戏剧性的结果。

因为这个规则,美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5次普选票数多的候选人最终落选的情况,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

希拉里·克林顿当时拥有比特朗普在全国范围内多了近300万张普选票的优势,但最终却输给了唐纳德·特朗普,这种“票数悖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那这个争议多年的制度能否改变呢?说实话,难度不小。

希拉里和特朗普

修改选举人团制度需要修改宪法,这需要获得国会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以及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

不过,一些州已经开始尝试改变游戏规则,有1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加入了《全国普选州际协定》,承诺将本州的选举人票投给全国范围内获得最多普选票的候选人。

但在这其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摇摆州”和第三方候选人的存在,那它们在选举中,又占据着什么地位呢?

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拍摄的投票现场(图源:新华社)

摇摆州如何左右大选结果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摇摆州”就是那块决定胜负的短板,而第三方候选人则像是不期而至的搅局者,有时能在关键时刻翻转整个局面。

所谓“摇摆州”就是那些选举结果难以预测的州,它们就像是政治版的“薛定谔的猫”,直到开票那一刻,谁也说不准最终会倒向哪一边。

为什么这些州如此重要?因为在“赢者通吃”的规则下,在摇摆州获胜可能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举个例子,佛罗里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这些州都拥有大量的选举人票,赢得这些州就像在象棋中吃掉对方的车或马,可以在一瞬间改变整个局势。

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民众在投票站投票(图源:新华社)

正因如此,总统候选人们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这些摇摆州中。

至于这种策略是否明智?这要看你的角度了,对候选人来说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其他州的选民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公平。

另外,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第三方候选人。

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像两个常年霸占舞台的主角,但总有一些配角试图挤入这个舞台,他们就是第三方和独立候选人。

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城,民众在投票站投票(图源:新华社)

这些候选人面临的挑战,就像是一个普通人想要挤进明星云集的派对,他们需要满足各州不同的签名要求才能出现在选票上。

结果就是,大多数第三方和独立候选人难以在所有州的选票上出现,即便如此,这些候选人仍然可能在选举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

历史上,第三方候选人曾多次影响了大选结果,2000年的美国大选中,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在佛罗里达州获得了近10万张选票。

而最终,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仅以537票的微弱优势在该州击败了民主党的戈尔,如果没有纳德的参与,这些选票可能会流向戈尔,从而改变整个选举的结果。

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选举人团制度和“胜者通吃”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那这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将如何演变?

哈里斯

选举人团制度的挑战与改革

要理解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先回顾它的过去,这个制度就像一棵古老的橡树似得根深蒂固,但它也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

这个选举人团制度,就是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的美国开国元勋们提出的。

当时,提出者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保证总统独立性的同时,又能兼顾各州的利益和民意诉求?

他们最终达成了一种“政治妥协”,设计出了选举人团这个独特的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选举人可以自主决定把票投给谁,就像是一群智者为国家挑选最合适的领袖,但这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

现在大多数州都通过法律要求选举人必须按照本州普选结果投票。

直到1961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居民还没有选举总统的权利,通过宪法第23修正案,特区终于获得了3张选举人票。

另外说到参选资格,你可能会觉得成为美国总统的门槛很高,但实际上,美国宪法对总统候选人的要求出奇的简单:35岁以上、出生时为美国公民、在美国居住满14年。

图源:央视新闻

但简单的规则往往会引发复杂的争议,还记得奥巴马的“出生地门”吗?尽管他公布了出生证明,但质疑声一直没有停息。

近年来,候选人资格的争议还出现了新的花样,2023年,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曾裁定特朗普因参与国会山骚乱事件而失去参选资格。

虽然这个裁决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但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法律争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这些挑战,选举人团制度的未来会怎样?有人呼吁彻底废除这个制度,采用直接普选,另一些人则主张保留但进行改革,比如取消“赢者通吃”规则。

还有一些州正在尝试通过州际协议来改变游戏规则。

无论如何,改革这个根深蒂固的制度绝非易事,它就像是要改造一座古老的城堡,既要保留其历史风貌又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美国大选的民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热议的话题,它那看似民主却又不那么民主的滑稽感,让人觉得其中充满了阴谋论。

当然,这是美国的自家事,我们也是不好过多讨论的,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大选方式可能还会改变。

1 阅读:562

科普10克

简介:世界小百科,国际知识趣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