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发现:印度不是崛起成超级大国,反而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

时事是个球 2023-10-11 16:33:01

前段时间莫迪在白宫发表演讲,信誓旦旦的宣布度正在快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这一说法其实在迎合美政客的口味,鼓动华尔街的资本去印度投资。但美国人也不是人傻钱多,印度国内教育、基建一塌糊涂,就连度量衡都没统一,而且世界各国在印的投资几乎都打了水漂,血本无归。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莫迪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别人独立靠革命,唯独印度靠绝食

许多人喜欢叫他们三哥,先科普一下这个绰号的来源:上世纪的上海租界,有三种警察,分别是英警、华捕、印籍警察,上海人说话喜欢加上一个阿字,因此把印籍警察称呼为阿三,慢慢的这个称呼就被沿用至今。当时的阿三是个贬义词,用来讽刺印警在权贵面前点头哈腰的样子,而现在大家称呼的“三哥”则有了另一层意思:开挂,毕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摩托杂技大师。

言归正传,其实早年间印度是英国殖民地,随着二战的结束,大英帝国日渐衰落,无力管理这些地区,加上当时全球都在搞民族独立运动,当时的甘地也受到鼓舞,决定带领人民摆脱英国的统治。当时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手段是武装革命,用枪杆子把殖民者打跑,唯独甘地采用的方式是绝食:只要英国人不走,就绝食到底。后来英王室实在看不下去了,索性同意印度独立并承认相关政权。但客观的讲,英国人一走,印国内问题更棘手,还不如继续殖民统治,原因非常简单:

英国治理时可以忽视种性,但甘地却束手无策

在印度,有五种人:婆罗门(宗教人士)、刹帝利(军人和政客)、吠舍(普通人)、首陀罗(为其他种姓服务的人),除此之外还有最低层次的贱民,这个种族在该国连人都算不上。而且各阶层人之间禁止通婚,一旦有男女双方私奔被抓到后,女方父母必须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烧死,并以此为荣认为这是对神灵的尊崇。如果以现代文明来评价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反人类,但在印度这都司空见惯。

在英属殖民时期,印度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民主和教育,而且为了便于管理,英国人招募了形形色色的公职人员、警察和士兵,虽然印度人很反感和低种族的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但稍有反抗就会遭到英国人的惩罚,因此当时的种姓制度仅仅在民间表现,政府内部并未产生很大的波澜。

甘地上任后,这一平衡被打破,民主和人权在宗教面前一文不值,甚至一个普通人毕业于最好的大学,就业时依然会遭到歧视,作为掌权者,历任总理又想到了什么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讷?

奖励“出头鸟”,放大马太效应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处于底层的人肯定会反抗,而处于高种性的人必然要维持现状,作为政治家要协调两种关系。所谓的协调,更多的时候是保证不出事,别引起社会动荡。“聪明”的“上层”人决定抓住关键的少数。

任何社会运动都会有带头人,而这些组织者就是来自“底层”人民的精英,只要控制住了他们,处于人权金字塔下端的百姓自然没有能力和塔尖的精英抗衡。因此在印度出现这么一种奇葩的景象:每次罢工或者游行,政府先是派兵镇压,之后再让示威者派出代表和谈,一旦进了办公室那就意味着群众游行失败了。一种情况是高种族的派系同意此次活动领导者上升一个阶级,但有个条件就是这些人必须是皮肤颜色比较浅,否则就会是第二种情况:肤色较黑的人,往往会在进入办公室后被秘密关押,从此杳无音讯。

或许处于民主社会中的我们不知道提升一个阶级意味着什么,说的通俗点就是今天你还在住楼房,明天就中了一千万彩票,附赠名车豪宅。顺便多说一句,之前和印度产生边界冲突时,下手最重的那几个印度士兵,回国之后不仅升官,还提高了一个种性。或许会有人说印度有的城市很发达啊,电影上看到不少俊男靓女,软件不是印度的支柱产业么,这又是怎么回事?

计算机软件产业大而不强,吸引外资全靠忽悠

很多人都以为印度的信息产业很强,尤其是在软件方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美有Facebook、欧洲人喜欢用推特、亚洲喜欢微信。这几款软件没有一个来自于印度,印度的工程师仅仅是参与其中的开发,要知道我国也有不少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我国开发的一些APP已经走向了世界,反观苹果和安卓手机的应用市场,有几款来自印度的APP呢?至于大家看到的印度计算机行业比较领先,那也只是沾了英语的光,目前印度国内几个大城市,都是当时英属殖民地的核心地区,当地人被迫放弃母语转学英语,而我们都知道编程就是以英语为基础,因此以这种“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英文逻辑,在信息产业有所建树。

但不少媒体经过调查后发现,印度的软件公司普遍依靠信息差赚钱:在硅谷和其他大公司接到订单后,转包给国内的企业来赚取差价,而这个操作玩的最6的恰恰是印度的国企。这就解释了一部分城市例如孟买、新德里等地区如此繁华的原因,都是政府搞的面子工程。看到我们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后,印度开始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不过连皮上的一根毛都没学来,反倒是搞出不少骚操作:

每逢迎接外宾的时候,就把他们往大城市领,向世界展示印度的繁华,面对投资,当地官员展示出极大的诚意,一旦资金进来就开始变卦。我们都知道印度到现在度量衡都没统一,境内的火车连钢轨的间距都不一样。第一个被坑的就是日本,中标了一段印度的高铁,怎料十年就修了五公里,一方面是腐败的官僚体系办事效率实在太差,另一方面印度各个地区的政策法规不一样,之前招标的时候并未说明。后来日方想撤回投资,印官员直接两手一摊:没钱,钱都用来购买土地和原材料了,日企见状知道肉包子打狗,也有来无回只能认栽。

后来在军售市场上,普京为了打破西方限制,要求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新银行,共同用卢布-卢比直接结算,试图打破美元的封锁。没想到的是卢布贬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印度卢比根本花不出去,世界各国央行都不愿意大额度兑换,因为印度国内没什么像样的产业,卢比根本买不到东西,就连一向强硬的俄罗斯也不得不咽下这口苦胆水。

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印度应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经济数据在这里就不在罗列,毕竟两国的数据没有意外能差一个数量级。所以莫迪哪里来的勇气在美国大放厥词我们不得而知。

0 阅读:0

时事是个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