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春节和往年一样,简单而又平淡。那年,我正满16岁,到了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龄了。家里,我排老二,姐姐已在镇办厂工作,弟弟在念书,按照那个年代的政策,如果家里上一个在城里工作,下一个子女就必须去支边支农上山下乡,因此,摆在我面前的路其实只有一条,别无选择。
3月份我瞒着家人到居委会报了名,提出了到农场支农的意愿,但没有被批准,却安排我到船厂做临时工。我很高兴,在船厂当了个钢筋工,很快学会了看图电焊等,并能独立完成水泥船所需的钢筋部件的焊接。
4月份,我县又动员了一批知青去黑龙江小兴安岭支边,名单上又没有我。我想,今年我可以安心在船厂做临时工了。不料,到了6月份,却突然告知我要去吉林插队落户。在支边支农的所有批次中,吉林的条件环境是比较差的,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命。
7月14日出发的那天早上,天朦朦亮,我就起床了,收拾好行李。
告别了亲人、朋友,我们乘坐前进606轮,驶去宁波,热泪夺眶而出。这些刚出校门、初离父母的孩子,带着满脸的忐忑之色,就这样第一次踏上了人生中艰难又遥远的旅途。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宁波市月湖旅社,15日一早我们来到了宁波火车南站,乘浙江省知青专列。毕竟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大家有说有笑,欣赏着铁路两旁的风景,好似一次难得的观光旅游。
傍晚时分,列车驶过了南京长江大桥到了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