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自网络
01
关于婚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门当户对。
实话讲,门当户对的婚姻不一定会没有矛盾,但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一定会面对着“重重困难”。
记得,亦舒在《随意》中有这样一段话:“放眼看去,世上普通人多,你我他,通通相貌平平,才学马虎,家境平凡,坚持在某一超水准范围内寻找伴侣,恐怕会终身失望。柴米夫妻比神仙眷属容易做,门当户对,毫无顾忌,培养熟悉、可靠、舒服的感情,谁也不必愁配谁不起。 ”
不可否认,同等条件的两个人,婚姻相对来说,更稳定一些,因为两个人只有各方面都“势均力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性才会更接近、相似,如此,当步入婚姻以后,两个人才更容易相处不累、闲谈不烦。
有些年轻男女往往不相信“婚姻要门当户对”这一说法,认为是父母迂腐、或势力的体现,总觉得有情饮水饱,只要两个人感情深厚,就可以克服一系列问题。
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
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的结合,往往需要背后的家庭作为支撑,你嫁/娶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嫁/娶了对方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那些认为结婚就只是两个相爱之人在一起,和双方的家庭都没有关系的男女,真等到在一起过日子,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矛盾、争执便接连不断。
到时侯,是“低头”向父母寻求帮助,让父母帮忙收拾“烂摊子”,还是靠自己咬牙硬撑,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2
今天案例的主角是一位阿姨,她姓陈,她的独生女就是当初结婚时,执意不听她和老伴儿的意见,非要嫁给家庭条件和自家相差悬殊的女婿。
陈阿姨和老伴儿未退休前都是在体制内工作,虽说他们家的条件谈不上非常好,但在一座三线城市生活,基本上衣食无忧。
原本陈阿姨想的是,女儿大学毕业后,就让她回老家工作,毕竟就那一个孩子,倘若离家太远的话,一年到头儿就见不了几次面。
只是,女儿听不进去,执意要留在大学所在地,一座新一线城市,称不想在老家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头儿的生活,想趁着年轻在外多闯荡、靠自己做出一番成绩。
“她那个人,打小就很有主意,人还犟,只要决定干啥,你就算说破了天,她也听不进去!反正就是不自己经历一番是绝不会轻易就放弃!”
对于女儿的性格,陈阿姨是喜忧参半。
女儿有主见,遇事不犹豫、怯懦,她很是欣慰,但是同样,女儿“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让她心生无奈。
如果说,女儿的执着放在工作上,陈阿姨自然没那么担心,可女儿把这股劲儿放在了爱情上,真是让她觉得心累。
女儿参加工作的第三年,突然告诉陈阿姨,她有一个处了几年的男朋友,两个人大学时就认识,只不过参加工作后才正式有了联系,因为觉得对方挺不错,她决定当年的十月一就要办婚事。
对于女儿感情之事,陈阿姨一直都抱着“只要条件和自家差不多、人品也不错,就不干涉”的态度,她本想着以女儿的眼光,挑选的未来女婿自然不会太差,谁知,听完女儿简单的介绍后,她的心当下就凉了半截儿。
男方来自偏远农村,有一个姐姐已经出嫁,还有一个在外务工的弟弟,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结婚的话,男方及父母能准备的也就只有十万块钱。
看着未来女婿和自己心中所想差距甚远,陈阿姨和老伴儿对女儿是各种规劝,只是,女儿心意已定,执意要嫁给心爱之人。
“妈妈,我不是恋爱脑,您和爸就尊重一下我的想法吧!”女儿说完这句话,再也不愿听陈阿姨和老伴儿的任何建议。
陈阿姨见状,不想再做无谓的“挣扎”,但也咽不下心里的一口气,于是直接表示:嫁人可以,但她不会陪嫁一分钱,以后女儿不管过得好与坏,都要自己承担,她一点也不会帮着分担!
老伴儿觉得陈阿姨太“狠心”,就算再生气,也不能意气用事,就这一个孩子,哪能眼睁睁看着她吃苦受累?多的“资助”给不了,少一点的总能支持一下吧?
陈阿姨并不这样想,她不单单是生女儿的气,更多的是还在替女儿考虑:
女儿二十多岁的年纪,遇到感情冲动、不理智,对男人的甜言蜜语很容易就没有“抵抗力”,等过个几年,她有了识人能力,或者说不再恋爱脑,对婚姻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如果那时,女婿依然靠得住,不是有目标地冲着女儿“城市独生女”的身份而去,不在乎女儿的娘家能不能带来“利益”,不管生活多苦对女儿的态度都是依旧如初,那么,陈阿姨到时一定会伸手“支援”。
“我是觉得,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不管你、或者你的家庭能不能给他好处,他都会对你好,如果一个男人,只有在女人的家庭能给他带去利益时,才会对这个女人好,那么,这样的男人一点也不能帮。说实话,家庭条件不是一个人的名片,人品才是!我找女婿最重要的还是看人品,所以,我需要时间去考验。”
陈阿姨是说到做到。
女儿出嫁时,没房没车,男方只给了十万块钱,陈阿姨没留一分钱,同样,她也没给女儿一分陪嫁,就连原本在老家提前给女儿买好的陪嫁房也没给。
不仅如此,面对着女儿婚后和女婿在外租房,她也是无动于衷,不心疼、不关心,即便是女儿生下外孙女后依然在租房住,她依旧是不管不问。
这期间有好多次,老伴儿都看不下去,怒气冲冲地指责她,“亲家没能力帮不了,咱们若再不管,那孩子们要吃多少的苦?你不心疼闺女,那也该心疼一下外孙女吧!她那么小,受那么多罪,你怎么忍心?”
陈阿姨一脸淡定,“男人是她认定的,婆家也是她选择的,没有人逼她,再苦再累她自己愿意受着,咱们又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话虽这样说,但陈阿姨心里也着实不忍:外孙女一百天时,亲家以老家有事为由(实则帮小儿子照看孩子)不愿再帮带,女儿于是决定暂时放下工作,等外孙女一岁时再重返职场。陈阿姨虽不想让女儿放弃工作、手心向上,可一想到是女儿自己的选择,她只好咬着牙装作满不在乎。
除此之外,女婿为人“太心善”,总觉得是弟弟放弃读书资格、才成全了自己,平时对弟弟很是上心,凡事都让着弟弟不说,还会动不动就给弟弟钱,为此,女儿和他没少争执、吵嘴。
公婆不帮忙,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小叔子,毫不夸张地说,女儿日子过得苦可谓是写到了脸上,因为外孙女两岁前,女儿每次回娘家时,打扮的没有以前未婚时那么光鲜,人看起来也一次比一次憔悴。
好在有一点让陈阿姨欣慰,那就是,女儿和女婿都很是努力、长进,他们在外孙女两岁半的时候,用攒下的钱首付了一套小两居,小两口的日子自此才算慢慢好了起来。
看到女儿的日子步入了正轨,女婿也没啥坏心眼儿,陈阿姨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上周二,外孙女过三岁生日时,她把一张30万块钱的卡给了女儿,想着就算是给外孙女存的学费,只不过,女儿趁她不注意时,又悄悄塞进了她的包里。
事后,为了怕她误会,女儿耐心向她解释,和女婿挣的钱足够外孙女上学,而且两个人的小家要出力就要双方父母共同出力,毕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是任何一家的扶贫。
“妈妈,我早已经理解您和爸了!婚姻的确不像谈恋爱,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以前难的时候,我还埋怨过您和爸不帮我,但养孩子这几年我明白了很多,您和爸没有义务为我的生活买单,我也不能总是想着啃老。以后你们也不要再想着贴补我,或者怎么帮我分担,我还年轻,总得拼一下才行!说句不好听的,钱放在你们那里总比放在我这里安全,毕竟刘立他不是独生子……真等我哪天穷得揭不开锅了,到时再向您和爸求助!”
女儿的话让陈阿姨意外又感动,她没想到女儿能这样想,当然,她更没想到的是,女儿没有恨自己。
想了想,她问女儿,有没有觉得自己特别“狠心”?
女儿大笑了一声,很是爽快,“有啊!看到身边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倾尽一切帮他们时,一对比就会觉得您狠心,但再看到他们理所当然索取的态度,又觉得父母所作所为不见得就是为他们好!只能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儿。对我而言,如果不能借着您和爸的力量走得更远的话,那就要尽力不去败掉您和爸辛辛苦苦打拼而来的成绩。我现在三十二了,不像二十多岁时,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谁是真心为我好。”
03
陈阿姨讲完这些后,非常激动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的独生女下嫁了六年,我没为她出过力,更没给过钱,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我狠心,但说实话,现在我很感谢自己的狠心。当然,我也感谢闺女能明白我的苦心!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父母的,那些不记恨父母未出钱出力帮自己,不一心想着啃老、靠自己踏实努力的孩子,才最是值得父母掏心掏肺去付出。”
不知大家是什么想法,我个人是除了感叹陈阿姨的果断、沉得住气外,还有对陈阿姨女儿的刮目相看。
对陈阿姨,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舍得眼睁睁看着子女吃苦受累的,尤其是就一个孩子的情况下,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捧在手心,一旦结婚,即便ta嫁/娶了一个父母不太认可的人,多数父母气头儿上可能会说一些狠话,但过了那个生气的劲儿,恨不得子女要啥就给啥,只要子女的日子能过得好,完全可以在所不惜。
只是,这样的大包大揽,真的有利于子女婚姻的顺遂吗?
并不见得。
很多时候,父母一味的贡献不但让子女索取无度、自私自利,而且还容易让子女的伴侣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当然,陈阿姨的女儿,作为独生女,没有因父母不帮自己而愤恨,这点其实非常难得。
有些独生子女,因为从小被灌输父母的都是自己的,结婚成家后,很自然地就认为父母就该帮自己,一旦父母未能按照ta的想法行事,或者没能满足ta的预期,就愤懑、不满、怨气不断,甚至还会以“不给父母养老”作为威胁。
也有一些独生女,一开始不听父母“门当户对”的规劝,执意要嫁给爱情,甚至不惜以“断绝关系”去威胁父母妥协,可等到“撞了南墙”后,她们又想起了父母,还想着让父母帮忙收拾“烂摊子”。
这样的孩子,父母晚年靠不上ta不说,反而还会因为ta而变得一无所有。
我支持年轻男女追求自己所爱的权利,也支持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但请自己的选择自己努力承担,不要又想特立独行,又想让父母倾尽心血去支持。
作为独生子女,不管父母给你创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都要懂得,父母的一切,是他们辛苦打拼而来的,你可以享受父母给你提供的“舒适条件”,但不能以此认为,父母就是欠你的,就得毫不保留地替你解决所有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