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为何被评为全国没存在感的省?你知道安徽省份是哪个城市吗?

时事是个球 2024-03-02 18:37:26

在聊安徽之前,先给大家讲个笑话,南京在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变成安徽的省会啦!

这事还得追溯到小半年之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出具了两份《执行裁定书》,普普通通的经济纠纷,按理来说也没有什么值得网友注意的地方,只不过裁定书的末尾白纸黑字印着六个字“安徽省南京市”。

别说南京网友了,就连安徽网友也很蒙,南京一夜变回徽京,还有这种好事吗?

舆论不断发酵,处于宕机状态的南京网友终于缓过神来了,开始在互联网上一顿输出,什么“P图论”“恶搞论”,乱七八糟的假说都冒出来了,反正就是誓死不承认自己归安徽管。

自家省会被挖走了,提键盘奋战的为什么都是南京网友?其他城市的兄弟姐妹都去哪儿了?

这事你别管,我们江苏十三太保各自为政,搞经济建设都忙不迭,谁有工夫管南京到底归哪儿?

最后还是福田法院颠颠跑出来赔礼道歉,承认自己的工作失误,并且将裁定书撤了回来。

其实这个判决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之所以在网上肆无忌惮地玩梗,只不过是因为两地实在离得太近,有些百姓每天跨省上下班,曾经闹出过不少笑话。

想当初还需要每天做核酸的时候,马鞍山市政府就发布了一条温馨提示:省内往返回马鞍山不需要做核酸,省外往返马鞍山的老乡们,需要准备48小时核酸证明。

在这条提示的末尾,马鞍山市政府还特意加上了一行小字,南京是省外,需要每天做核酸。

为啥安徽老乡总会忘记,南京是人家邻居江苏的呢?

一方面,与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关,看一看两省地图就会知道,南京位于江苏大家族的西南角,南面、西面和北面都被安徽省的城市包围了,只有东面挨着自家血亲,颇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另一方面,历史上南京还真当过安徽省的“顶头上司”。

大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维护都城南京的安全,将周边的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等14个府级地区变成了直属地区,称之为南直隶,以南京作为首府。

如果将明代的巡抚辖地地图与中国地图重合在一起,就会发现所谓的“南直隶”其实就是安徽省、江苏省再加一个上海市。

从古至今“南直隶”都是一个好地方,它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势平坦又风调雨顺,十分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并且长江、淮河、运河都从中穿流而过,当地水运十分发达,小商品工商业自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自然就有心思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所以说久而久之这里也变成了中华大地南部的文化中心。

清兵入关之后,南京的国都地位被废,“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后来又将之拆分为安徽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南京和安徽至此被彻底分开。

历史遗留问题先放在一边,不少安徽网友表示,他们之所以会觉得南京是自家省会,还是因为合肥的存在感实在太弱了!

合肥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古城,还是李鸿章的家乡,按理来说怎么着也应该有一些知名度才对。

可实际上这些年来,合肥在全国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这两年蹭上热梗的“芜湖”显眼!

不少合肥网友甚至在互联网上哭诉,都怪他们起了个这么有乡土气息的破名儿,把我们江南水乡的“庐州”小姐姐,直接变成了隔壁村的二丫头。

可是改个名字真的有用吗?总不能连省市的发展都和命理风水相关吧?

对此安徽的其他兄弟们表示,早点洗洗睡吧!

咱们整个安徽都没有存在感,就算你合肥为了改名儿现造个字出来,依旧是那副老样子。

安徽这个省真的有点神奇,从国民生产总值上来看它长期位于全国前10,基本上与上海旗鼓相当。经济增速也处于全国各省排名的中间位,在2022年以4.86%的增长速度位于全国的第22位,就连“网红4D城市”重庆,也得排在它下面。

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为啥安徽省还是个小透明呢?山河四省、东北三省还能在互联网上哭哭穷,为什么短视频平台上很少听得到安徽的“哭声”呢?

安徽人民当然也有眼泪,但是他们的哀伤更像是“季节限定”的一样,只有在仲夏时节才会随着奔涌的洪水一起流淌。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安徽坐拥淮河、长江两大水道,拥有着一望无际的长江冲积平原。一个好好的农业大省,为什么淮河流域遍布“贫困之乡”呢?

这一切都绕不开两个字,“泄洪”。

安徽省的地势十分微妙,乘高铁从它腹中穿过时,你会明确地感受到这是一片平原,目之所及之处尽是一片平坦,若是赶上了日出还能看到太阳从天地交接处缓缓上升。

长江与淮河将它分成了南北中三部分,每一个区块都有非常丰沛的水脉网络。

可若是结合河南与江苏的地势来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处在两片高地中间的低洼部分,这就意味着一旦两地水情失控,安徽将成为守在他们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

截止至2018年,全国范围内共有98处泄洪区,由于水文和地势关系有42个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作为海拔更低的安徽省,它以一己之力扛下了24个泄洪区。

2021年7月,郑州爆发罕见强暴雨天气,降雨量累计达到150个西湖。

在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下,河南同胞挺过了这场灾害,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150个西湖的降水,从河南退却之后又去了哪儿呢?

答案就是安徽。

确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遇上洪水这种天灾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但是对于安徽省阜阳市王家坝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家中房屋变成一片汪洋,已经成了一件平常事。

从1953年到2021年,王家坝总共开闸泄洪了16次。

洪水在河南的时候,高低段落差高达180米,湍急的洪水卷携着大量的泥沙、碎石向王家坝高速袭来,水泥钢筋构成的钢铁森林尚且难以招架,更不要提那些简单的农村自建房了。

所以说这里泄洪了16次,老百姓们的房子就塌了16次,田间的农作物也绝产了16次。

久而久之生活在王家坝地区的村民索性连房子都不建设了,彩钢瓦房冬冷夏热,美观性也不怎么样,但是即使被洪水吹跑了也不心疼,如果侥幸还能捡到几片砖瓦,用水冲一冲还能继续用。

没有“冤大头”会来这里搞经济建设,谁也不想自己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工厂被大水冲走。

久而久之这片地方就没落了,从早些年的“鱼米之乡”逐渐变成了现在的“贫困之地”。

当地百姓也不是没有抗议过泄洪这件事,但是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为了国家,他们只能让步,这便是“王家坝精神”。

在国家危难面前,安徽人民永远都是那副无私奉献的模样,他们很少在互联网上哭诉,甚至很少向全国其他省市寻求帮助,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为难自己扛”。

但不知为何,有些人似乎完全漠视了安徽人民的牺牲,反倒将他人的穷困与艰难当作了“地域黑”的资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网上一直有这样一个段子,说全国地域有一石之多,安徽与河南共分八斗,东三省占一斗,天下各省共分一斗。

在被地域黑这个方面,安徽确实没有办法和河南争第一。

直到现在有的地方井盖丢了,还会有人在评论区玩梗,说是河南人偷的。

这群人真的在意井盖去哪儿了吗?

或许曾几何时真的有几位河南老乡因为贫困惦记上了国家财产和公共设施,但现在在互联网上进行地域黑的这批人,他们的口诛笔伐可不是出于正义,只不过是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一个群体进行谩骂与羞辱罢了。

与河南差不多的是安徽也曾经因为贫困,受到过很多无良人士的攻击,如今你去百度上搜一搜,还会发现“穷”“讨饭”等关键词,依旧出现在相关词条之中。

安徽确实算得上是人口外流大省。

早年间由于频繁的泄洪,很多百姓流离失所不说,家中财产也一并被洪水吞没。

无家可归的人们不想留在这片伤心地,谁知道好不容易重建家园之后,会不会又一次被洪水颠覆呢?所以这些人选择背井离乡,没有盘缠、没有行李的他们,或许只有乞讨这一条生路了。

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祖国经济发展逐渐消失在社会之中。

现在的年轻人们即使流落他乡,也会选择一份尚且维持温饱的工作,低技术性的保姆和收废品等很符合他们的选择。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这些职业被贴上了“穷困”“低端”的标签,安徽老百姓头顶上又增加了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穷”。

安徽人真的穷吗?

古时徽商享誉全国,总不能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徽人的经商头脑也随之没落了吧?

事实上,中国最大的电源芯片工厂艾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安徽,在老美对我们芯片产业“卡脖子”的时候,是他扛起了国内电子产业的芯片供应链。

无糖饮料概念的先驱者“元气森林”创始人也是安徽人,在他的带领之下,中国人的饮品消费观念,产生了一次质的变革。

安徽的存在感真的弱吗?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给大家的思路量身打造了一层信息茧房,如今的安徽,早就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它带着蓬勃的生机,走向了新的征程与新的战场。你觉得呢?大家对安徽的了解有多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时事是个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