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党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在革命胜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主席曾说过:“全国解放没有冀东不行,冀东没有李运昌不行”。那么,李运昌到底是谁呢?他的身上又有什么故事呢?
李运昌出生于1908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与李大钊是同乡,也是在李大钊的引领下,李运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早年时期,李运昌主要在家乡一带求学,学生时期他就广泛参加各种爱国运动,开始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1924年,李运昌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在李大钊的推荐下,李运昌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也是这一年,李运昌转为正式党员。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李运昌留在广东,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李运昌也在我党的领导下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失败后返回家乡。
返回家乡后,李运昌开始从事地下工作,在乐亭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和恢复基层组织,壮大革命力量。1929年,李运昌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了组织的秘密,1930年,经过组织营救后,李运昌恢复了自由。
恢复自由后,李运昌继续留在北方,活跃在冀东一带开展革命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北方非常危险,不仅有国民党反动派,而且还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叛徒。但李运昌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广泛建立和恢复基层组织,发动群众,与反动派斗智斗勇,为维持北方的革命斗争形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李运昌奔赴延安参加了白区工作会议,6月,返回河北后,李运昌担任了河北省委书记。当时李运昌只有29岁,而且河北省还领导山西与河北两省的斗争,李运昌29岁就担任河北省委书记,足见他有多么优秀。
抗日战争时期,李运昌主要活跃在冀东地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他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的支持下领导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多次在根据地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计划,甚至毛主席也说过:“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李运昌率部前往东北,开始在白山黑水之间战斗。在东北期间,李运昌领导了当地的剿匪反霸、基层建政、接管城市等各方面的工作,同时,他也积极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入伍,为我军做了大量支前工作,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持,促进了东北的解放,进而支援了全国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李运昌担任了交通部副部长,任职期间,他领导了塘沽新港、湛江港的建设以及长江航道的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促进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然而,在1966年开始的“十年特殊时期”中,李运昌却受到了冲击,不仅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而且还被关押起来,失去了自由。
那段特殊时期,李运昌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刚正不阿,勇敢地与造反派作斗争,保持了一个党员的高风亮节。粉碎“四人帮”后,李运昌重新复出,并在1979年恢复了一切名誉,也是这一年,71岁的李运昌奉命重组司法部。
司法部重新设立后,李运昌担任了司法部第一副部长,投身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司法事业的建设。晚年的李运昌还担任了中顾委委员,继续为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建言献策,2008年,李运昌因病去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