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人被蛇追杀5年而死,蛇真的会记仇报复吗?遇到蛇该怎么办?

宇宙万象奥妙 2022-04-02 19:03:39

提起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野外或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而且很多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中都有蛇的形象,比如:女娲、《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小青等。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蛇却并不友好,因为很多人认为蛇是冷血、恶毒的动物,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而且民间更是流传着很多关于蛇会记仇报复人的事件,就比如1986年6月4日《江汉日报》上就曾真实刊登了过一篇《捕蛇青年被蛇群追捕》的文章。

此报道中真实记录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湖北利川市有名捕蛇人程地明曾因打死过73条毒蛇,而在之后5年的时间里,一直断断续续被蛇群追杀,最终丧命。而且更可怕的是程地明死后,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每年3-9月份,在他的坟墓周围都会有“蛇群聚会”,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蛇坟。”

那么蛇真如这个报道中提到的有那么强的报复心吗?为何文中提到的捕蛇人程地明5年期间会一直遭蛇群追杀呢?那么既然蛇这么可怕,如果人们遇到蛇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就详细给大家科普下蛇吧!

蛇的简介

蛇,又称蛇目、有鳞目、小龙等,属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地球上历经约1.3亿年漫长进化才发展成的特殊生物群,也是爬行纲动物演化史中最迟出现的群种。其分布范围非常广,目前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都有蛇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从外形来看,蛇的体型细长,由头、躯干、尾三部分构成,全身有鳞片,而头部因种类不同,其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鼻孔一般位于吻侧,眼球外有一层透明的皮肤,对眼球起到保护作用,瞳孔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没有活动性眼睑。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常年穴居在地下的蛇类,可能眼睛已经逐渐退化,基本藏在皮肤中很难看得见了。它的舌头细长且中间有分叉,藏于口腔的舌鞘中,而口腔内牙齿大小、数目和结构则因蛇种类不同则各不相同,其尾部的长度比头部短。而蛇的性别从外貌上比较难区分,一般雄蛇的尾长且略显粗大些,而雌蛇尾短且细。

从栖息环境来看,蛇的栖息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多样和多变的,不同种类的蛇喜欢的环境也不相同,有的习惯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穴洞和地下松软的土壤里,有的习惯生活在茂密的树林和草丛中,而有的又习惯生活在水域里。

从生活习性来看,首先蛇属于比较典型的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是因为蛇自身缺乏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导致的,而且蛇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在20-30℃。其次,空气湿度、光线等对蛇的影响也很大,一般空气湿度在50%-70%之间是最适合蛇活动的。

从食物特性来看,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种类非常的繁多,比如,蚯蚓、蜘蛛等各种昆虫,还有鱼、青蛙、蟾蜍、鸟类和体型娇小的兽类等,但它们基本不吃腐臭变质的动物。当然除了食物外,蛇还会通过舔草丛、树叶上的水或爬到池塘、水田中饮水等方式来补充身体的水分。

从繁殖方式来看,蛇属于雌雄异体动物,通常为体内受精,其交配期一般在春末至夏初出蛰(冬眠结束)之后进行,交配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而卵内孵出仔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幼蛇一般2-3岁才发育成熟,寿命长短根据蛇种不同而各不相同。

蛇真的会记仇报复吗?

那了解完蛇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再来分析下为什么民间会说蛇是记仇且报复心很强的动物,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而且文章开头提到的为何蛇群5年时间里一直在追杀捕蛇人程地明呢?

那首先关于蛇会记仇报复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我们就拿我们人类为例来说,人类之所以会拥有丰富独特的情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皮层有很多复杂的“沟沟坎坎”,当大脑皮层接受到外界的信号后会沿着大脑神经不断地深入传输和思考,故而人类能够本能地明白各种情感。

但是蛇的大脑却没有这种复杂的结构,所以它们记忆力非常差,根本记不住人,再加上蛇都是高度近视眼,它们的视力极差,根本看不清人。综上所述,蛇既记不住人,又看不清人,“复仇”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文章开头提到蛇群为何会一直盯着捕蛇人程地明不放,这其实是因为程地明当年捕蛇的时候主要是以菜花蛇为主,而菜花蛇一旦受到威胁和攻击时,就会从肛门自动释放出一种臭气,也就是蛇类专属的信息分泌素(人类的嗅觉是很难闻得到的),所以经常捕蛇的程地明身上自然就有这个气味。

而恰恰菜花蛇释放的臭气又会让别的毒蛇,比如,野鸡项蛇等感受到被攻击的危险,所以程地明在野外的时候,但凡周围有毒蛇出没,立马就嗅到这种危险的信息分泌素,于是毒蛇为了自保就不由自主地向程地明发起了攻击。因而这并不是民间谣传的蛇群回来“复仇。”

当然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讲的,捕蛇人和吃蛇的人身上会带有一种气味,人的嗅觉闻不到,但蛇天生嗅觉灵敏,一闻就可以辨别。所以蛇一旦闻到人类带有这种气味就会知道天敌来临,就会召集蛇群“复仇。”虽然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但是常言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因果也自有定律。”

而关于蛇群在捕蛇人坟头聚会“报复”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科学解释蛇群聚集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首先,冬眠的时候抱团取暖,因为把单独在穴洞或松土中冬眠的蛇和几只挤在一起冬眠的蛇群作对比来看,群体冬眠更利于保存热量,提高冬眠存活率。

其次,温度过高的时候蛇同样会一起躲到树荫草丛下或阴暗潮湿的地方夏眠。最后就是蛇群经常会在交配期聚在一起进行交配,甚至有时会缠绕在一起形成“交配求。”因而民间百姓看到的蛇群在“蛇坟”聚会很可能就是基于以上三种情况。

与蛇“狭路相逢”该怎么办?

虽然我们知道了蛇记仇报复的说法不科学,但是假设当我们与蛇“狭路相逢”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也许很多人会说撒雄黄粉驱赶,然而科学家已经做过实验,证明蛇并不怕雄黄粉。因为蛇是靠气味来获取猎物和感知周围环境的安全,一旦嗅到危险的气味,蛇就会本能地离开。所以自古人们都是把雄黄泡在酒里酿成雄黄酒,这样其酒气味就可以驱散蛇。

当然,正是基于蛇对气味的强大感知力这个特点,如果人们在野外游玩或露宿的时候,遇到蛇,先不要发出剧烈的声响,可以试着在周围撒上一些气味比较重的风油精、花露水之类的东西。

而且据科学研究表明,蛇一般不会主动向人类发起攻击,除非是它们感知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威胁,所以在遇到蛇的时候先不要惊动它们,可以缓慢的退到安全位置。同时在蛇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时,最好是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

但是如果不幸被蛇咬中了,首先不要慌张,立马拨打120,并记录下蛇的大概特征和伤口形状,方便医生救治。其次,不能用嘴去吸,而是用鞋绳或布条把伤口近心端的位置绑住,切记不能绑太紧,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捆绑位置,以免血液不流畅而导致肢体坏死。

这里特别要科普下如何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首先,从外观上来看,一般毒蛇的头部形状呈三角形,头大颈细,而且蛇的颜色花纹比较鲜艳,比如: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蝮蛇等。而无毒蛇一般头部形状呈椭圆形,身体表面花纹不多,比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玉米蛇等。

其次,从伤口形状来辨别,一般毒蛇都有锋利的毒牙,伤口上会有两颗毒牙留下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一般是一整排的牙印。

当然,民间有句谚语叫“打蛇打七寸,”其实说的就是要打蛇就要打中它的心脏位置,但凡是打中这个位置,蛇一定会死,但如果打中别的地方,蛇很可能只是处于假死状态,还会继续攻击人。不过当我们看到蛇还是最好以驱赶为主,不要轻易杀生,因为蛇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保护动物。

结语

很多人认为毒蛇可怕,毒蛇会害人,毒蛇会记仇报复等等,所以人们理所应当该消灭它们,殊不知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的恐惧和贪婪造成。而目前随着环境地污染和人类地过度捕抓,蛇类的种群在逐渐减少,有些种类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但是蛇是自然生态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控制啮齿类动物以及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作为生态食物链的高等动物,理应去保护它们。

0 阅读: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