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苏轼
银塘朱槛麹(qū)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1081年端午节,苏轼与黄州知州兼好友徐君猷饮酒开怀,共度端午佳节。
银白的池塘边,朱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池塘中,新荷初展,圆圆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端午佳节,人们用兰草浸水沐浴,用菖蒲酿酒,天气也清爽和煦。
有美酒歌舞陪伴,不如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社会太平祥和,狱中的草长得很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无拘无束地宴饮游玩。
〔2〕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菊花本在秋季绽放,但词人庭院的菊花却在端午盛开,自然感到格外欣喜。
端午来临之际,温暖的东南风吹满殿阁,窗外熟透的樱桃红得诱人,碧纱窗下,驱暑的檀香青烟袅袅,为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宁静与祥和。轻轻摇动手中的小扇,感受微风拂面的凉爽舒适,享受着悠长的夏日时光。
尤为感到惊喜的,是盆中的菊花开了,即便夏日炎炎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有经验的园丁养护的好,才能让菊花在五月盛开。
〔3〕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的榴花娇艳似火,仿佛把整个天空染红。雨后的柳树整个枝条都垂了下来。
端午节,家家户户用五彩线包扎多角粽子,用美丽的盘子送上桌,绣着精美双凤图案的生绡画扇,又成为常用物品。
端午节,人们还要泡玉兰汤,品尝菖蒲酒,以祛邪健体。窗外树丛中的黄鹂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惊醒了尚在午睡的闺中女子。
这首端午词,描写仲夏风光及端午风俗,充满着愉悦欢快的节日气氛,抒发出词人过恬淡闲适的生活心态。
〔4〕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入明后屡召不仕,隐居山中,致力于读书与创作。
每到端午日,人们都忙着采摘碧绿的艾叶和香蒲,共度佳节。孩子们将五彩丝线缠在手臂上,企保平安。
欢快的气氛中,诗人的心中却感到一丝莫名的惆怅,如今谁还会记得,那位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呢。
过去的事情,无需再评论,但屈原的忠贞义气,却如同日月星辰的光辉一般,不会泯灭。
读完了《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那种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涌上心头,午后只能独自在树荫底下乘凉。
〔5〕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鼙(pí):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卢挚,唐代诗人,公元843年,卢肇进士及第。此诗是他在外地为官时,思念昔日端午节所作。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的节日气氛。那天,站在驿馆楼前眺望,期待龙舟竞渡的开始。
突然,一声鼙鼓,如同雷声隐隐传来,震撼人心。紧接着,龙舟上的兽头破浪前行,雪花般的浪花微微溅起,映衬着龙舟的矫健身姿。
龙舟冲破波浪,观看的人群齐声呐喊,场面热闹非凡。龙舟争先恐后,勇猛向前,胜利者乘风破浪,夺得锦旗归来。
〔6〕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这天,岸上观看龙舟竞渡的人,惊讶地看着水面上游弋的群龙,宛如一群真龙在水中翻腾,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一艘艘装饰华丽的龙舟。
船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要将青色的天空掀翻过来;震耳欲聋的擂鼓声,回荡在碧绿的水面上。
端午日,人们都会纪念屈原,楚国的风俗也传承至今。闲暇的日子里,与友人相聚于江亭之上,举杯畅饮,诵读《离骚》,哪里还能感觉到其中的忧愁。
这首诗从端午节赛龙竞渡的风俗起笔,触景生情,既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也抒发出在闲暇的时光的丝丝闲愁。
〔7〕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逢端午,都会举行竞渡,表达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幼,还是官员百姓,纷纷前来观赏助兴。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杨柳依依的小洲深处飞跃而出。鼓声如春雷般响起,冲破烟雾,震动着江面,激起层层回响。
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楼阁西边,夺得锦标的胜利者,昂首挺胸地归来。
这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有声有色,声行并茂地再现出端午竞渡的场景。
〔8〕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灵均:屈原的字。
这是一首深邃且寓意丰富的诗作。公元1276年,文天祥出使元军被扣,后在镇江逃脱。他虽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心,奈何又遭人诬陷通敌。端午佳节,孤独的他写下这首诗,以表心志。
端午节这天,你送给我一枝艾草。如今颠沛流离,老朋友也不能相见,新结交的友人,又远在千里之外。
昔日的我,拥有一颗赤诚之心,一心只想为国尽忠,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
我渴望像屈原那样为国尽忠竭力,但三湘与辽海相隔万水千山,我虽心向往之,却无法跨越这重重的阻碍。
〔9〕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殷尧藩,唐元和九年进士,他喜爱寄情山水,足迹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长期背井离乡,如今年事已高,归心似箭,端午佳节,他回到了故乡。
我的白发已经垂到肩膀,长度一尺有余,至今已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午节,漫长的岁月,让人对故乡产生深深地怀念和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小孩子听说离家这么久,都深感惊讶,纷纷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粽叶再厚,也难掩思念之情浓;路途再长,也难阻回乡之心切。
一度春秋,一岁芳华。
端午将至,惟愿大家:
年年岁岁皆如愿,岁岁年年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