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政权、铲除异己,大肆发展情报部门,监督朝廷大臣和民间势力动向,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只听命于皇帝,想抓谁可以直接抓,不用通过刑部、大理寺、监察院等机构的审核,搞得朝野人心惶惶。
纪纲作为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他处事狠辣果断,还很会揣摩圣意,深受朱棣喜爱,但后来为什么又被朱棣以“谋大逆”的罪名处死,并且从下令抓捕、定罪到凌迟处死,前后只经过了短短两天的时间?
纪纲
纪纲是临邑(今属山东德州)人,自幼习武,善于骑射,武艺超群,当时燕王朱棣起兵和建文皇帝争夺天下,两军大战于德州以北,最终建文帝兵败,朱棣率领二十万骑兵在临邑到处练兵,搞得百姓不得安宁。
纪纲仗着自己有武艺在身,想要在乱世中一展身手、建功立业,于是冒死拦下了朱棣的坐骑,朱棣见他身手敏捷、勇气过人,便将他收为帐下亲兵。
朱棣篡权夺位成功后,将纪纲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特务头子,彻底成为了朱棣的杀人机器,纪纲办起事来那也是干净利索,加上他很善于揣摩朱棣的心意,朱棣对他很是信赖。
朱棣
永乐十三年冬天,朱棣正在审阅纪纲拿来的长期关押的犯人花名册,看到了大才子解缙的名字,于是随口说了一句:缙犹在耶?此时的解缙已经被关押了四年多,之前朱棣对解缙也是十分欣赏的,曾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后来解缙却卷入了立储之争,被抓入狱。
当时朱棣看似漫不经心的那句解缙还在吗?,恰好被在身边伺候的纪纲听到,按常理来说,单凭这句话很难判断朱棣是什么想法,是单纯的想问解缙还活着吗?还是想要赦免他呢?是单纯的关心还是感慨?毕竟朱棣自己还是解缙的粉丝呢,总不会是想关了解缙四年后再杀了他吧。
纪纲此时回答道:解缙还在,朱棣点了点头,没有在说什么,纪纲回去后连夜去监牢里请解缙吃饭,把解缙灌醉后命锦衣卫把解缙的外衣脱去,只剩一件单衣,然后把他带到室外,埋在积雪里。
第二天,纪纲去向朱棣汇报:解缙昨夜冻毙。朱棣说:“知道了”。要知道解缙也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想要让这么一个名人悄无声息的消失,纪纲简简单单就办到了,根本没有走什么司法程序,朱棣也并没有怪罪,可见纪纲很了解朱棣,随意的一句话就能判断出朱棣的心思。
纪纲可以说是个刽子手,朱棣的白手套,替朱棣办了很多脏事,包括杀害建文帝旧臣、亲属就多达上万人,朱棣对他很是器重,这也导致纪纲的私欲开始渐渐膨胀,他曾伪造诏书,到各盐场勒索四百余万斤盐,用官船牛车运走私藏。至于搜刮民间商户、夺取百姓田产,那都数不清有多少次。
对于这种敛财的事,朱棣虽然知晓,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贪财的人好控制,如果是无欲无求的人,反而会让人猜忌。
可纪纲眼见朱棣没有怪罪自己,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竟然在皇帝选秀期间,以筛查、审核秀女背景、有没有罪臣后代混入为由,记下自己选中的秀女,随便给个理由,从秀女队伍中剔除,命人送到自己府上,随着自己府上的女人越来越多,他又效仿后宫的管理方式,买了一批男童,阉了后送去伺候自己的女人们。
不仅和皇帝抢女人,还模仿皇家制式管理女眷,这简直就是在作死,这还只是其一,永乐十四年端午节,成祖亲自主持射柳比赛,纪纲想学秦代的赵高指鹿为马,他对锦衣卫镇抚庞英说:“我故意射不准,你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说我射中了,看看众人有没有敢出来纠正的。”
庞英按照纪纲的话做了,在场的人竟无一个人敢出面纠正,纪纲高兴地说:“没有人敢难为我了。”这是在效仿赵高的指鹿为马,完全没把朱棣放在眼里。
更嚣张的是,他查抄到已故吴王的冠服后,私自隐藏在家中,有时还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饮酒祝贺,高呼万岁,没有一个人敢告发。
同时他还私造了很多兵器、羽箭、盔甲,并私养了一大批亡命之徒,谋逆之心已经渐渐显露,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就被一名和他有仇的太监举报了。
朱棣大怒,下令查抄、抓捕纪纲,交给督察院查办,各部门全是举报纪纲的折子,全部转交督察院,督察院审了一天就结案了,给出的罪名是谋大逆,朱棣大手一挥,直接判他凌迟处死。
值得注意的是谋大逆和谋反不一样,在古代十大罪恶里,排名第一的是谋反,第二就是谋大逆,一般是指有预谋的破坏或模仿皇家宗庙、礼制或辱骂皇帝等无视皇家权威的罪名,纪纲私设后宫,私蓄阉割的男仆,玩指鹿为马的游戏、私穿吴王官服等都属于谋大逆,至于谋反,最终并没有坐实。
至此人见人怕的锦衣卫一把手落幕,如果仅仅是贪财好色,朱棣也不会追究,但纪纲的行为明显僭越了。
但这就是朱棣杀纪纲的唯一原因吗?当然还不止,当时朱棣已经重用锦衣卫十余年,锦衣卫的权利太大了,几乎已经拥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利,朱棣深怕难以控制,于是纪纲的死算是杀鸡儆猴。
当然对官员、各势力动向的监视还是不能停,同时又为了防止锦衣卫独大,于是朱棣想再设一个部门来制衡锦衣卫。
因为朱棣觉得太监没有欲望,便于管控,这就有了后来由太监主管的东厂、西厂,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太监只是对女人没有欲望,对权利一样是极其向往的,比如后来的大太监刘瑾、魏忠贤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