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是治理教育乱象的最差手段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7-03 17:05:03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应试教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抱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观点,各种教育“禁令”也开始闪亮登场。但是,很多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岂会一禁就止?

最早的禁令,07年的时候“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各地斥巨资为每个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图书馆以及音体美的功能室并配备大量器材。然而,这些于当时火热的应试教育而言根本没时间搭理的,基层的学校也不会用。所以,十多年后再看,这笔钱花的不是一般的冤。如果是普通人居家过日子是不会买这些摆设起来不好看,反而要分流出人来管理的高昂奢侈品的。

就在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基础教育推出了“禁考令”,就是禁止学校之间每年两轮的统考。开始,很多地方第一次面对来自高层的高压禁考政策,确实不敢明目张胆举行统一考试。有些学校自己考考,校内同级老师自己比较一下给老师打个分数,有些学校自己出面“结盟”,拉兄弟学校一起比较。总之,大张旗鼓的交换监考、统一阅卷,一时之间确实不能明目张胆,也就放松了很多。久而久之,又出现新的问题:不统考了,地方高考的成绩居然直线下跌。“禁令”继续执行下去,势必造成社会对地方教育的不满,无奈之下,地方上又不好重提统考,于是出现了“调研考试”。说是调研,其实跟统考差不多,教育的应试压力还得继续增加。

最近二三年,高层又进一步出台了一二年级的“禁考令”,并且出台相应的禁止留下书面作业。政策的出台,彻底难为了一二年级的老师,而且整个社会家长们都把一二年级当做“起跑线”的。上面不让统一布置书面作业,关乎自己孩子的前途,家长也不放心,就有家长天天问老师要作业。政策上不让一二年级纸笔考试,可是,一二年级老师的考核分数和考核等级怎么来?上了三年级还是要考的,孩子不适应怎么办?很明显,这个“禁令”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家长都不支持,注定沦为“空头文件”。甚至于又出了新名词“乐考”。然而,习惯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在国内教育场,教育早就等同于教书,等同于围绕教材和大纲开展纸笔考试了。地方学校也在一轮一轮的“禁考令”中早已习惯,谁认真执行“禁令”,必将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之中落后。甚至对地方高考成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所以,天花乱坠的“禁令”后果必然是一张纸两张皮。对外大张旗鼓执行政策,对内偷偷摸摸继续搞应试排名!

归根结底,上面高考仅凭纸笔考试成绩选材,凭借高考分数大张旗鼓统一招生。你去禁止小学阶段快速适应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推广“禁考令”现实吗?

其实,大禹治水,在于疏导,而非一个劲堵塞,这已经是几千年前留下的经验了。

要治理应试教育的各种乱象,也要从改革高考做起。现有高考,留给大众的出路只有一条——通过纸笔考试,获得高分数。如此一个人口庞大的民族,人才只有一条出路,都挤在一座独木桥上,科学吗?

所以,与其一个劲出台各种“禁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倒不如大刀阔斧改革高考选材方式,疏通人才晋级和选拔渠道。不要一个劲死脑筋就会钻在死抠文本世界里做卷子选拔人,纸上谈兵多少有些荒诞。

通过科学、公正的艺术才能大赛,选拔艺术专业人才;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大赛,选拔文学专业人才;通过科学技能大赛,以及先进科学论文比赛,选拔科技人才;通过各类数学竞赛,选拔数学专业人才……

总之,不要造成基础教育钻进文本里只知道背书做题,却把培养人才学专业的重任交给大学四年来完成的现状。这种教育方式的断崖,让很多学生造成严重的不适应,同时,累死累活死记硬背一大堆破烂理论终究被培养成一无所长的“废材”。更应该去理清学科教育的真正意义,从本质上去改变学科教育只是埋头在教室里背书、解题的现状。

治理教育乱象,绝非简单的一“禁”了之,用心去梳理人才选拔、培育方式,理清造成问题的原因。从政策上加以疏导、引领,才是让教育逐渐步入正轨的正确解决之道。

0 阅读:1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