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佰安:老戏迷

从寒评文化 2024-10-18 12:38:32

我喜欢看戏,小时候在老家岩峪沟时就没少看,但凡只要祠堂前的舞台上有大的响动,我就会扔下手中的活计赶去那里,那一次都不会落下我,即使在大人们对戏、排戏时我也会前往观看,算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戏迷吧!

过去的岩峪沟虽然地处山区,生活很是贫困,但是在文化宣传方面却总是可圈可点的,这在附近的村镇中应该说是首屈一指。因为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岩峪沟每年都会有新的文艺节目推出,尽管大多排演的都是像“拾玉镯”、“缔婚”、“审椅子”等折子戏,但也演出过大型戏曲“收租院”和大型革命现代戏“海港”,并且还经常性地与夜村镇、白杨店唐寨子队互换演出,这在夜村镇周围都具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那时候每到演出时,附近村的戏迷们就会翻过沙粱、风垭粱、沙峪沟等山粱赶来岩峪沟祠堂前观看演出,而对于岩峪沟人来说这也正是显示自己精神风貌的大好时机,大人们在家中或者在祠堂前的操场上热情地招待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又是送板凳又是递纸烟,把家中和偌大的操场搞得像举办联欢会一般。那时节,对于我和小朋友们来说,占据舞台前的有利位置成了首要任务,至于所演的剧目我们可能还看不太懂,但是那种热闹的气氛却不能轻易放过。

在那很少亮起的汽灯下,我们都很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尽出风头,或相互打闹,或大声“狼叫”,真让后边坐在板凳上等待开戏的老头、老太太“恨得牙痒痒”。每到锣鼓加捻响起,舞台前的我们就开始拥挤起来,不是前仰后合就是东倒西歪,惹得管理舞台的人拿着根棍子来回吓唬,而我们这一帮人见有棍子来就赶忙低下头,等人走远了又再次拥挤起来,就这样来回反复着,直到开演后大的拥挤虽然停止,但小的“挤对”则不到戏散都是不会停歇的。

我本人虽然五音不全,但也有过“唱戏”的经历。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就曾在学校“检举坏分子”一剧中扮演“老王同志”,像用“岗调”唱的“……八小时工作太有限,同志们苦战在夜间……”的戏词至今仍记得很清楚;初中时曾在学校排演的“红色娘子军”中担任“哨兵”,可惜台词只有几句;当时还参与了公社组织排练的“智取威虎山”,只可惜只在剧中扮“旗手”,最终此剧还夭折了;回老家岩峪沟劳动时,我经常参与队上的文艺宣传工作,不但负责乐器秦琴的弹拨,还与阳坡刘占良合说快板书“下乡第一天”,和阳坡金君良合说的“老牛和小牛”曾去沙峪大队演出,和金君良合说的相声“学大寨”竟代表张涧公社参加了夜村区的文艺汇演;参加工作之后,我曾参加过单位金堆子校的乐队,多次在学校为周围群众表演,还曾去百花工地去为职工演出。

此后,尽管我未再参与过文艺演出活动,但依然热衷于看戏,但凡有看戏的机会就绝不会放过。几十年来,随着自己工作地域的变化,我先后经常性地光顾过金堆城俱乐部、山西铝厂俱乐部和中国十冶俱乐部,2000年搬迁西安之后,我还多次去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看戏,尽管每次要花费几十元钱,还加上交通不方便有时间因为赶不上车而不得不走回家,我仍乐此不疲,始终沉迷于在对戏曲的热迷之中。

今年国庆节当日,弟弟告知我商州将进入戏曲的集中演出期,商洛剧团要连续演出好几场戏,区剧团也搞惠民演出,周围的几个小剧场的“天天有秦腔”活动继续。对此,我不假思索地做出安排,并于10月2日一早出发赶回商州。

当天下午,我就同弟弟前往商洛剧团门前的文化广场领票。具体发票时间是三点,但当我们两点钟赶到时前面已经排了一长溜人,随后,我们在太阳底下足足站了大约两个钟头,最终算是幸运地领到一张晚间的戏票。而排在后面的的人可就惨了,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领到票了,但仍不愿离去……

晚间,我们提前一个钟头赶往剧场,然而,好一点的座位早都已经被早来的人抢占,而我们和后来者都被边缘化了。好在久违的商洛花鼓开演后,那耳目一新的幕景,那悠扬婉转的曲调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完全征服了我,让我充分享受到一桌极高品味的文化盛宴。说真话,能充分享受这心中的人间优品,即使再让我排几小时的队那也是值得的。

此后,在回到商州的整整8天时间之内,我共观看了商洛剧团所有的6场演出,做到了场场不落下。除此之外,我还在下午的时间内去观看区剧团的“折子戏”节目,并利用空余时间去观看小剧场演出的本戏和折子戏,可以说是真正的过足了戏瘾。

时间过得真快,在观看完商州节日期间戏曲的集中演出后,我于11日返回西安。

在离开故乡的列车上,我感情的潮水难以自控,回想到小时候在老家看戏的情景,回想到在外为生活奔波时仍不忘戏曲的傻劲,回想到在外经常转车去看剧团演出的境况,我难控激动,感慨颇多。特别是想到此次专程回商州看戏的境况与此前的反差,我感到自己无比幸福。过去的岁月里,文化娱乐活动少得可怜,我想看一场戏都很不容易,不是跑很远的路,就是要在戏台下站几个钟头,既困又累,腿肚子生痛,但是为了能将戏看完,就是再累也仍然坚持着;后来为了看戏不但要花几十元钱还得倒公交车,戏散回家时甚至未赶上车还得走很远的路回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次回商州看戏,坐在舒适的剧场,看着心怡的大型商洛花鼓,竟然不用自己花一分钱……

作为一个几十年来痴心不改的戏迷,我由衷地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辛勤的文艺工作者。除此之外,我更期待着老家商州下一次的集中惠民演出!

【作者简介】

金佰安,笔名尚舟。生于1954年3月,商州区夜村镇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会员。历任教师、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纪律检查科长、纪监监察部部长等职,二零一五年退休。喜欢交友,爱好文学。长期在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散文《南爪花煎饼》、《妻子爱唠叨》发表于《首钢日报》。先后在《二建通讯》《中国十冶》等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著有百万余字的散文集《走出岩峪沟》。

0 阅读:0

从寒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