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的帝王陵,真假难辨

英杰聊旅游 2023-03-17 20:02:01

早就听说汉光武帝陵的原陵是一个谜。历代帝王们的陵墓讲究背依山丘,面对开阔之地,那是堪舆学的要领。在洛阳的东汉帝陵共十一座,有五座在北邙: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以及灵帝的文陵。然而在这五座陵墓之中,其他四陵皆在邙山之阳,而光武帝陵却是“枕河蹬山”、“汉皇仰卧”,即背靠黄河,面对邙山。葬在邙山之阴的黄河滩中。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究其为何,有许多传说。但都不得要领。

可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确定了北邙东汉帝陵的位置,说是刘秀墓还是和那四个皇陵在一起,在孟津送庄镇三十里铺村大汉冢,离现在的地方10几里地,是历史上搞错了。但这两年在网上看还有一些争论。不管专家们如何争论,现在这铁谢村的原陵还是值得看一看。

2017年初去济源有事,办完事后在济源玩了两天。然后从济源到洛阳,洛阳我是第三次来了。那天中午到洛阳,住下以后,心说去看看汉光武帝的原陵。原陵在洛阳北边的孟津县,发现那边正修路,公交车要绕行。只能到雷河村的路口后走过去,先看了路边的龙马负图寺,走着去原陵,看导航上是3.5公里。要说远不远,近不近的,沿路都是村庄。

前面路牌是“铁谢村”,原陵就在这个村,想一想这当年是中原腹地,华夏文化的发源地。

走了40多分钟到了原陵。

前面很宽的一条墓道,明显是近年新修的,好像这是现在开发古代帝王陵的标配,那年去运城的舜帝陵跟这里一样。其实没必要,占了多少百姓的地。也不怎么讨好,只能给开景交电瓶车创造条件。

走了一小阵,到了,前面是一溜红墙,后面一片柏树葱茏。不大的门,据说是1981年仿白马寺的门建的。好像我去夏县司马光墓也是类似的门。

进门是一个很大的石辟邪,青石雕刻,通高1.9米,全长2.9米,宽为0.9米, 重8吨,造型雄武大气,姿态矫健,动感十足。石辟邪于1992年在前面神道上修水渠时发现的,说是光武帝陵前神道上的石辟邪。这大家伙在很多资料和场合都见过,可这里是复制品,原物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墓园里都是柏树,据说现存隋唐古柏1458棵。传说有28棵大柏树,寓意刘秀的28个功臣。但看不出来,有的树看着也不大。墓道两边都是历代的碑刻,大大小小有20来方。

墓碑为中兴碑,立于乾隆五十六年(1792),上书“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南顿(今项城县)令刘钦之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崩,葬原陵,寿63岁,在位33年。光武帝他起于布衣,马上打天下,三年废了王莽的新朝,12年平天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以柔道治国:“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正如陵园里的宋碑上所述“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多矣,兮如无位而兴、无兵而起,自民间而号为天子,而能扫荡烟尘,保功臣之令名,进文吏而至治,有始有终者,惟光武皇帝而已。”

墓的宝顶高17.8米,周长为487米,可以上去,顶上有一从,孔丢一个铜钱或硬币下去,有时能听到“铛啷”声,好像里面有空洞。

沿着墓垣西边,进西边的院。

好大的一棵柏树,看着有30多米高,怎么也得千年以上了,当地称为奶奶柏。

柏树旁边宋、元、明、清、民国五代的五通石碑。

这是宋太祖开宝六年(973)的碑,碑额上书“大宋新修后汉光武帝庙碑”。应该是墓园里最老的碑了。碑落款为太中大夫行右仆射内供奉柱国将军苏德祥敕撰。这苏德祥是宋太祖建隆四年(963)癸亥科状元,文章应该不错。碑文里苏德祥按宋太祖的意思好赞了光武帝一番,看来宋太祖很欣赏刘秀。是不是当年他杯酒释兵权也是学了光武帝。

后面还有一些新建筑,没去细看。围着墓冢转一圈,都是千奇百怪的各种柏树,传说颇多。历史上认为这里是原陵可能从隋唐开始,宋太祖在这里立碑,算是更进一步认可这里。不过从2003年开始通过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一起历时十余年的科学考古,确定了北邙东汉帝陵的位置,在南边6公里吧。要是在那里,历史上的一切谜团都自然解开,同时后代的东汉帝陵不应该背其祖宗另起炉灶吧。但看现在许多人还是转不过来弯来,其实谈不上什么真理科学的问题,都认了千多年的地方,一时难以接受,很可以理解,慢慢来吧。不过现在原陵的位置是干什么的?那大辟邪是怎么回事?还是有不少谜团呀。

在门口买了一本张雁雁女士写的“汉光武帝原陵”书。张女士是原陵的管理人员,多年努力著此书,我的帖子也参考了不少。在此谢谢她。

0 阅读:11

英杰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