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识味药|疏肝第一药:柴胡

丝佩康康 2024-03-16 13:15:18

典故趣闻>>>

在著名的中国传统神话中,伴随着神仙们一同出场的仙卉神草里,柴胡这味药曾经有过很吸睛的一段场景。

此草生来盖世无,

紫芝崖下用功夫。

常桑曾说玄中妙,

寒门发表是柴胡。

以上四句,是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神农回答杨戬所问柴胡药名的偈语诗。

《封神演义》第五十八回“子牙西岐逢吕岳”描写,时值西岐发生瘟疫,杨戬奉命寻药,找到神农。“神农出得洞府,往紫芝崖来,寻了一遍,忽然拔起一草,递与杨戬:‘你将此宝带回人间,可治传染之疾。若凡世间众生遭此苦厄,先取此草服之,其疾自愈。’杨戬接草,跪而启曰:‘此草何名?留传人间急济寒疫,恳乞明示。’神农道:‘你听我有偈为证。’”神农就用以上四句偈语进行了回答。

神话传说并非都上虚妄。史实中也确实有柴胡治疫的星光在闪耀。如《宋史·五行志》卷十五就有明确记载:

“绍兴元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秋冬,绍兴府连年大疫,官募人能服粥药之劳者,活及百人者度为僧。三年二月,永州疫。六年,四川疫。绍兴十六年·····夏,行都疫·····已未,分遣医官循行临安疗病者,于秋乃止。绍兴二十六年······夏,行都又疫,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

当时始于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6月浙西发生了大疫,秋冬绍兴府也发生大疫,并且连续好几年。绍兴二十六年即公元1156年,南宋临时都城临安(今杭州)再次发生瘟疫,时皇帝高宗赵构推出“柴胡制药”,就是用柴胡制备药物,治疗此次疫情中的病人,结果疗效可观。

柴胡这味中药,原名以“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茈”字古通“紫”,汉代以后转通“柴”,故后世通称此药为“柴胡”。张仲景以其组方,创立了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等数首经方。

柴胡苦泄辛散,芳疏性升,微寒能清,入肝、胆、肺经。既能疏散胆经邪气而和解退热,又能疏散肝胆经郁结之气而疏肝解郁,还能升举肝胆清阳之气而举陷,为肝胆经之主药。生用既升散又清泄,醋制升散清泄力减弱,而疏肝力增强。

《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医学起源·药类法象》:“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本草纲目·卷十三》:“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李氏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

《本草经疏》:“柴胡,为少阳经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者,足少阳胆也。”

柴胡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

柴胡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外感发热,寒热往来

●治外感发热,可单用本品;

●治伤寒邪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每与黄芩为伍。

肝郁气滞证

●治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常配香附、川芎、白芍等。

●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症见胁肋作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者,常与当归、白芍、白术等同用。

●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者,常配延胡索、枳壳、香附等。

脾虚气陷证

●症见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常与黄芪、人参、升麻等同用。

0 阅读:0

丝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