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日本人的起源是华夏?徐福东渡去的真的是日本吗?

影纪实录 2021-08-05 11:24:30

日本人的祖先居然有可能是中国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距今约2000多年前,有一个方士,带领着6000童男童女,各类工匠,以及五谷种子出海,从此却再也没有回来,据传这个方士出海后来到了日本,然后在这里生根发芽!

徐福出海

这个方士就是徐福,网络上对徐福出海后到达的地方,各有说词,但日本的《日本刀歌》中却有着徐福出海后登陆日本的明确记载,并且在现今日本的和歌山县还有着徐福墓和徐福神社!

那么日本人的祖先真的是中国人吗?这一切还得从徐福东渡的故事说起!

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向东方探索的活动,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首先来到东岳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然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向渤海。到达海边后,秦始皇登上芝罘岛进行游览,正巧看到海面之上泛起云海,仿佛有山川若隐若现,各色人物行走期间,令人叹为观止,秦始皇也不由得心驰神往。

不过这徐福倒也聪明,他知道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就主动迎合其心理,上书称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自己可以前往求取仙药。

秦始皇听完十分高兴,便派了500对童男、童女跟随徐福出海,求取仙药,但很明显,根本没有什么仙山,也没有什么神仙,徐福自然带不回仙丹,空手回来了!

不过当时秦始皇也是一时兴起,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也就没有找徐福麻烦,直到九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到达琅琊时,想起了九年前派徐福出海求仙之事,便召徐福前来询问结果,徐福大惊失色,于是慌乱中又编造了一个谎言来搪塞秦始皇。

他说自己已经见到了神仙,但神仙认为陛下的礼物太少,如果想要求取长生不老药,还需准备更多童男童女和各类工匠,秦始皇听徐福此番说辞,不仅没有怀疑,反而认为长生不老有望,大喜之下再次准备了童男童女1500对,还有各类工匠和五谷种子跟随徐福第二次出海。

徐福第二次出海

徐福第二次出海,就率领着船队一路往东,在一片平原登陆,之后因四处寻仙无果,为了保命,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而据专家分析,徐福第二次登上的土地很可能就是日本九州岛。而且在日本全境,与徐福东渡传说有关的遗迹相当多,共有一百余处,有祭祀徐福的小祠,有江户时代建立的徐福墓,徐福神社,甚至还有姓羽田的人自认是徐福的后代,民间各种关于徐福的传说故事非常之多。

而且在日本的和歌山县新宫市,每年11月28日都是祭祀徐福的日子。甚至在日本的传说中还把徐福尊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

由此看来,徐福出海后,登陆日本已经是基本符合了,那么是否可以定义为日本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华夏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绳文文化和弥生时代

日本共由四个大岛组成,分别是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原本与东亚大陆是有陆地连接的,最早出现原始人类应该是3万年以前。1万年前冰河期后期,太平洋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将日本这4座岛屿与亚洲大陆分离开来。

岛上的人类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因为考古发现的陶器上,都装饰有绳子一样的花纹,所以这个时期被称为“绳文文化”,人们的生存主要依赖狩猎、采集和捕鱼等活动。

绳文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00年左右,随后转为弥生时代。绳文时代与弥生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来自稻作农业、金属工具,以及与绳文人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群的出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细节!

我们在回头看看,前面的文章我们说到,徐福第二次出海的时间是公元前210年,时间是比日本的弥生时代要晚了90如果猜测成立,那也就是说徐福带着华夏的数千人以及先进的技术,和日本原生的族群进行融合,帮助了原生族群的发展,也就可以说的通,为什么日本会有徐福的神社,而且又将徐福尊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支持这一观点!

如果猜测成立,那也就是说徐福带着华夏的数千人以及先进的技术,和日本原生的族群进行融合,帮助了原生族群的发展,也就可以说的通,为什么日本会有徐福的神社,而且又将徐福尊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支持这一观点!

基因变化

科学家们对他们的头骨、牙齿等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绳纹时代,人们的眉嵴比较发达,鼻骨比较突出, 面部和眼眶等更低更宽,身材粗壮,个头也比较矮小。

而自从进入弥生时代直到现代,在日本生活的人们眉嵴大都比较平坦,鼻根又浅又平,狭面比较高,眼眶更加圆更显高,身材相比绳文人也更高一些,外观特征上反而更像亚洲大陆的中国、朝鲜和其他东北亚的蒙古人种。

而科学家们在血型、指纹、血液成分、遗传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绳文人基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移民说”理论

根据这些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移民说”理论,即在弥生时代初期,亚洲东北部地区有许多移民来到了日本,这群移民的数量比较多,与本地绳文人通婚之后,大幅改变了本地人群的基因组成,从而导致了日本人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巨大变化。

同时,专家们还根据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推测这些迁入的移民还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的种植技术和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这些移民人群首先来到的是九州岛的北部和本州岛的西部地区,一方面使用先进的农耕和冶金技术,大幅提升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与本地绳文人大量通婚后,把东北亚人种的基因逐步传播到日本全境。

由此可见,至少当代日本人的一部分基因,有可能就是来自华夏文明,而且徐福等东北亚移民带来的先进技术,也为日本历史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比起他们自己探索至少节约了几百时间,所以说日本的起源和中国不相关,有点说不过去!

华夏和日本的渊源

其实徐福东渡之后,华夏文明也一直在滋养日本,帮助他们迅速发展进步。

就比如华夏文明对日传播的高峰,唐朝时期的日本遣唐使时期。当时,日本正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制度,日本人专门建立了遣隋使制度。

自公元630年至公元894年,260余年间,不计算零零星星,仅正式遣唐使就有12次,最多一次使团共计651人,除大使、副使等官员之外,使团中往往还有文人、医生、画师、乐师、学问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此外会派遣一些留学生,在大唐太学进行学习、考取功名。

而当时大唐开国的皇族和贵族集团,大都具有胡族血统,对于外来异族并不排斥,怀着教化万邦、传播文化的宽容,从各个方面都充分满足了遣唐使团的要求。

在大唐的帮助下日本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在政治制度学习方面,遣唐使不仅直接引进了唐朝制度法令,还在长安全面考察学习,回到日本后直接参与朝堂决策,有力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制度革新,直接省去了大量的试错成本。

在教育方面,日本全面仿效唐朝的教育制度,开设了各类学校,专门教学带回的大唐典籍,还为这门学问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汉学”。

在其他方面,日本嵯峨天皇曾专门下诏对礼仪制度进行改革,要求全国男女服装都要改成唐朝服装的形制,天文历法、节日时令、民间习俗也都大量仿效中国。遣唐使还经常带回唐朝诗人们的诗文,引得朝野上下、公卿大夫都以读唐诗、写唐诗为荣,尤其是白居易,在日本享有极大声望。

在其他文化方面,大唐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都传入日本,经过消化改造,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文化。

其他围棋、武术、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甚至日本在建立首都时候,也是仿照长安、洛阳进行规划。

当时的首都京都,西半部被称为“ 长安", 东半部被称为“洛阳”,直至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宣示霸权,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一直被称为“上洛”,即前往洛阳(京都)。

综上所述,日本人种更可能是本地绳文人和东北亚移民融合的结果,日本文化从起步时期到快速发展时期,都极大地吸取了华夏文明的养分,无论从人种起源上,还是从文化发展上,说祖先可能太过,但是说是老师的话一点不为过!

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咋们评论区见!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