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于实——浅析印度导弹防御体系

苍蓝察军情 2024-11-01 04:19:33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舰船知识》

有报道称,印度在7月24日成功试射其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第二阶段的大气层内拦截导弹。

印度独立发展的“天盾”

在上世纪90年代,巴基斯坦的“哈塔夫”系列导弹射程逐步达到2000千米,能覆盖印度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众多印度政治和经济中心,对印度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S-300V防空导弹系统初步应对,但该系统在反导指标上远不能满足印度的需求,技术上也已经落后。此后,印度一直试图购买以色列的“箭”式反导系统,但该企图由于1998年核试验导致的制裁而终止。为此,印度在1999年底启动自主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工作,并在2001年从以色列引进两套“箭”2反导系统的“绿松”相控阵雷达,后又在2004年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开发工作。

印度弹道导弹拦截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目标是对弹道导弹进行末段拦截。

其中,第一阶段目标是拦截射程2500千米、最高射高80千米的弹道导弹,主要由指挥控制系统、导弹预警系统以及在低层拦截弹道导弹的“先进防空”(Advanced Air Defence,AAD)拦截弹和在高层拦截弹道导弹的PAD/PDV组成。

AAD导弹是印度自主研制的一种全新拦截弹,用于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导弹,兼具防空能力,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号称以动能杀伤方式摧毁目标,可拦截射程不超过1000千米的弹道导弹。PAD导弹是在“大地”弹道导弹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作战高度 50~80千米,该导弹直接使用了“大地”导弹的第一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采用了新开发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惯导+中段指令修正+主动雷达的复合制导,弹头为定向爆破战斗部,能够拦截马赫数5、射程300~2000千米的弹道导弹。PAD导弹采用弹道优化设计,能在80~85千米和45千米两种高度拦截目标。不过PAD很快就被PDV取代,后者于2009年开始研发,将PAD的一级液体发动机换成了固体发动机,使用了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号称采用动能战斗部,拦截高度号称达到了150到180千米。

2006年11月27日,印度首次使用PAD击落了一枚改进型“大地-Ⅱ”弹道导弹,2007年又使用AAD拦截弹进行了一次拦截飞行试验。按照印度的说法,第一阶段已经于2010年代末完成。

印度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拦截射程5000千米、最大射高150 千米的弹道导弹,将可拦截目标的速度从马赫数4~5提升至马赫数6~7,主要内容是开发两种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弹,分别是AD-1和AD-2。

据悉,AD-1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远程拦截弹,从公布的画面测算,导弹总长约10.5米,弹头采用弧形圆锥设计,弹体中部有明显延伸到二级发动机尾部的对称肋舱设计,二级两级火箭间为约0.8米长的锥形过渡段,一级火箭尾部有两组梯形尾翼。其一级火箭长约5米,直径约1米,与“烈火”4导弹的二级火箭十分相似,如果确实是“烈火”4二级直接移植,那么该一级火箭燃烧时间36秒,总质量3.5吨。其二级火箭直径约0.45~0.5米,长度为3.5米,与AAD的直径相同,但长度只有AAD的一半不到,因此AD-1的二级火箭应该是AAD的缩短版。从AAD导弹的情况看,AD-1的二级火箭质量约0.6吨,飞行速度可达到6马赫。

AD-1具备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边缘迎击飞机和弹道导弹的能力,据称“配备了自主开发的先进飞控系统和导航与制导算法,可将拦截器精确引导至高速飞行的目标”。DRDO专家对媒体表示,该系统包含大功率雷达,飞行测试期间各子系统均按计划运行,包括用于捕获飞行数据的雷达、无线电遥测和光电跟踪设备。前印度人民党主席、印度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称这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拦截器”,具备了“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

2023年11月2日,DRDO在奥萨里邦海岸附近位于APJ阿卜杜勒·卡拉姆岛上的试验场成功发射了AD-1导弹。而2024年7月24日的试射虽然未指明具体型号,但印度DRDO的一名官员表示,这种使用固体燃料的两级拦截导弹系统旨在“消除从大气层内到大气层外较低区域范围内多种类型的敌方弹道导弹威胁”,因此推测应该也是AD-1。

关于AD-2的详细资料目前还未公开,不过从印度AD-1试验的宣传照片看,AD-1拦截弹的构成基本使用了第一阶段AAD和PDV的成果。按照这一思路,有推测认为AD-2很可能是将2019年3月试射的“沙克蒂”反卫导弹技术与AD-1的成果相结合(2019年3月27日印度在东海岸的奥萨里邦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卫试验,1枚拦截弹从卡拉姆岛发射升空约3分钟后,成功击中1颗高度在300千米左右的低轨道地球卫星,DRDO将此次试验任务称为“沙克蒂使命”。 有媒体称从DRDO获得的信息是,“沙克蒂”导弹是以 PDV 拦截弹为基础改进的,因此被称为PDV-MK2,最大反卫星高度能够达到1000千米以上。根据公开的有限图片,“沙克蒂”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导引头、三级助推器和一二级助推器四大部分组成,其三级采用了PDV导弹的二级助推器,长度为2.2米,由此推算一级长约5.8米,二级长约1.9米,级间段长约0.3米,从印方公布的情况看,导弹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

依旧有待检验的印度反导

客观而言,如果印度试射拦截弹真如自己所言取得了成功(印方称7月的测试完全实现所有试验目标,验证了由远程传感器、低延迟通信系统、先进拦截导弹组成的完整网络中心战武器系统的有效性),那么对于印度的反导体系建设确实会起到不小推动作用,未来对于中巴的弹道导弹威慑能力也会起到一定的削弱。

按照计划,印度的双层防御系统可以为近数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提供导弹防御掩护。以巴基斯坦“沙欣”3弹道导弹(射程最远可达2750千米)为例,印度反导系统如果前推到边界地区,则在巴基斯坦阵地到新德里的方向上可对“沙欣”3弹道导弹完成4次以上的拦截,大幅提高了拦截率;也可以抵近部署到孟买等经济中心城市与巴基斯坦的中间地带,实现高空高层和末端低层的多次拦截;或者印度也可能将该系统机动部署到安达曼群岛等海外重地,或东部和南部重要港口,以防御来自邻国的导弹打击。

同时,印度还在加紧引进国外的先进导弹防御系统,以实现与本国系统的融合。2019年6月10日,印度宣布计划10 亿美元从美国购买NASAMS-2;2019 年 7月,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5 套S-400的交付。未来印度将效仿美国、以色列和俄罗斯,建立本国的多层防空反导体系,使用NASAMS-2、S-400、本国导弹防御系统混合部署的方式,实现远近结合的防御能力。

不过,印度想要构筑真正的反导盾牌也并不会太容易。

首先印度尚未建立完整的预警探测系统,其陆基预警系统的主力是“剑鱼”远程跟踪雷达,该雷达是由以色列“箭-2”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发展而来,而美国的“爱国者-3”和“萨德”分别使用C波段相控阵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固态雷达,“剑鱼”采用的L波段由于频率较低,因而分辨率也相对较低,同时雷达探测距离也只有800千米,只适合探测近程弹道导弹(印度计划将“剑鱼”反导雷达的探测距离需推远至1500千米,且需要具备对导弹突防措施的分辨能力)。而且印度缺少专用导弹预警卫星,不具备太空监视能力

其次,虽然印度的双层反导系统均号称采用动能碰撞拦截方式,但就目前看,动能拦截技术世界上只有美国、以色列是真正过关,而且末端反导的拦截成功率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分析认为,印度动能碰撞拦截的可信度不高,或许还停留在多爆炸成型弹丸( MEFP) 战斗部的爆破杀伤层面。而且在之前印度尽管多次实验成功,但大都只是对一个发射地点、飞行速度与方向、飞行高度或弹道参数均已知且未采用机动变轨的靶标进行拦截,这不符合实战情况,所以实验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同时,印度工业和科技基础薄弱,相关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如目前系统所用雷达是以色列或者俄罗斯技术,拦截导弹有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陀螺仪等关键零件在印度兵工厂里不能加工,只能依赖从俄罗斯和以色列进口,这些都制约了印度导弹防御系统作战能力的形成。

另外,矛与盾总是相生相克的,印度在打造反导盾牌之时,相关方也在升级自己的弹道导弹技术。就印巴而言,为了更为有效地突破印度的多层次反导系统,巴基斯坦方面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了代号“阿巴比”的多弹头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巴基斯坦于2017年1月24日宣布,其首次成功试射了“阿巴比”地对地导弹,这种导弹能够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运载多个弹头,最大射程2200千米。就中印而言,中印两国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自然屏障,中国位于高海拔一侧,印度则处于低海拔一侧,海拔优势可显著增加战术导弹射程,提升飞行速度,增加拦截难度。同时,印度新德里距离中国边境直线距离不到400千米,加尔各答不到700千米,即使部署在中国境内一定纵深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也完全可以覆盖印度首都和多个大城市,相关方如果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地理优势并结合突防技术,实施中近程战术导弹饱和攻击,可以大量消耗印度有限的反导资源。

综上,未来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否真正有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0 阅读:1

苍蓝察军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