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母的麻木与后知后觉,看不出孩子问题,才导致孩子问题愈发严重。
这个亏我已经吃过了,而且在我娃从初三到高一这一年内吃了三次,是真痛啊。
小学的时候,我家娃永远都是低着头,一说话就脸红,声音小如蚊子。
初一的时候,娃不喜欢跟同学交流,什么都不敢说,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
我当时真像糖糖书中的妈妈一样,以为孩子就是性格使然,跟我的家庭教育无关。
因为我的愚昧,孩子有了负情绪,对自己极度否认和不自信,这些我统统不知道。
在我看来,孩子这样胆小不自信都是他的性格,更没有看出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
到了初一后,我才醒悟止损,自己也开始学习和成长,孩子也慢慢变得开口愿意说话了,慢慢在学校也交到了朋友,慢慢敢于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言和讲题了。
到了初二后,孩子的性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谈笑风生,开始侃侃而谈,开始在人前也敢于主动交流和互动,甚至还参加了辩论会。
我以为孩子已经足够阳光和自信,以为孩子已经足够有实力和底气。所以在孩子初三下学期,我又一次忽略了孩子在学习压力和自我要求下的压抑情绪。
正如糖糖所说:
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理解孩子,就很容易对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刺激,造成他们内心的封闭和对抗。
而当时我家孩子对于学习的压力以及自己的紧张,丝毫没有对我倾诉,反而向内攻击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导致压抑和自我否认。
糖糖说:无人可依的心理状态最要命。
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都要涌出来了。
想起我娃在中考前的几个月,我有好几次跟他说:你必须要好好学习,简单题不能错一个,我和你爸没有关系,也没有钱给你找后路,你只能靠你自己。
是我当时没有看出孩子已经压力很大了,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之所以想考好,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只有破釜沉舟和决定命运的一次考试。
是我当时错误的回应,让孩子连续心理塌方,也忽略了孩子说“我感觉什么都要靠我自己,你们什么都帮不上”。
当时,我是很生气孩子这样说,觉得他嫌弃我们没有关系,没有能力替他兜底。
再加上我的唯成绩论,也物化了孩子的价值,同时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忽略了孩子是否能吃得消,抗住压力和高目标。
糖糖说:
如果一个孩子脆弱的情绪被忽视,没有得到及时和恰当的疏导,他就可能会越来越紧闭心扉,不愿和外界交流。再加上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容易产生认知偏颇。
我之前只是知道自己做错,但通过糖糖的文字,也对自我进行了一次二次觉察:
是我自己先陷入了焦虑和情绪,失去了正常的判断,也用自己的刻板印象来看待孩子,甚至陷入了认知壁垒和知识诅咒。
认为符合我的认知和能力范围的,默认孩子也没有问题。
糖糖那句“敏感脆弱的孩子背后,通常都有麻木的家长”。
太犀利了!是的,因为我曾经的麻木,让孩子孤立无援,攻击自己的情绪。
但凡我能稍微觉醒,我的孩子就不会吃那么多苦,受那么罪,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跟自己内耗。
如果我能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少点要求,多点关注和理解,孩子真不至于一次又一次在我眼皮底下塌方。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抱持性的爱,这样就能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撑,帮助孩子健全人格的完整。
孩子才不会困顿于自我否认中,才不会因为自己一时做不到就自怨自艾,产生内疚自责以及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