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蜀汉首先灭亡?北伐损耗国力?军队战斗力差?真相其实很简单

小松历史菌 2024-06-30 21:28:19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公元263年,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蜀汉在历经国祚43年后宣告灭亡,也是成为三国格局中率先被灭的政权。

那么,为何是蜀汉首先灭亡?难不成是因为诸葛亮的前期北伐和姜维的后期北伐,损耗了蜀汉的国力?

然后,也有观点认为,是蜀汉的兵员在三国中是最少的,而且战斗力也不佳,身居西南内陆,交通不便,军事出师多次不利。

回想一下,当初汉高祖刘邦被项羽赶进蜀地,厉兵秣马数年,而后出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夺得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两股势力,同样都是身居西南内陆发展,为何发展却是大相径庭。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其实,关于蜀汉灭亡的真相,许多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蜀汉灭亡幕后的真相故事!

其实,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去世后,若非诸葛亮在危亡之际力挽狂澜,可能蜀汉政权灭亡得更早。

其实,历史上占据西蜀之地的政权,国祚都不长,比如成汉政权,建国46年,被区区几千东晋军队灭国。

再说五代十国的前蜀政权,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国,国祚才18年。

然后就是元末乱世的明夏政权,被朱元璋派遣大军消灭,国祚仅8年。

首先,要知道这些立身蜀地的政权,基本上就是割据一方,自给自足发展,没有想出兵争夺天下的打算,而蜀汉在失去荆州这个军事桥头堡后,依然还有君臣武将,奋不顾身穿越蜀道北击曹魏,在被灭国之时,还有像诸葛瞻这样的父子为国战死到最后一刻。

蜀汉大将姜维,还能在最后被俘虏的时候,巧用离间计,想要光复蜀汉,足以看见蜀汉的灭亡并非是单一君臣武将的锅。

至于,蜀汉本就地广人稀,在被灭国时不过90多万户籍人口(注意: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并不好评判,比如黑户、流民以及南中的百姓,可能并没有确切数据统计。但是,相比较地处中原的曹魏和江南富庶地的东吴,人力必然赶不上),自然没有像曹魏和东吴一样的人口红利优势。

按照蜀汉鼎盛时期全国户籍人口推测,蜀汉鼎盛时期的全国总兵力大概维持在10-12万之间(注意:是夷陵之战后恢复的蜀汉兵力,但是夷陵之战确实葬送了蜀汉大批精锐,尤其是能征善战的荆州军),而且还要分兵驻守各地,兵力尤其分散。

然后,还是蜀地自然条件太差了,别说是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实际上指的是成都,和其他蜀地城市乡镇没有半点关系。

成都是冲积扇平原形成的,也是整个蜀地最大的内陆平原,其他蜀地都是一些丘陵山地,农业发展条件并不好。

这和占据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吴,以及占据华北平原的曹魏相比较,那就是大巫见小巫了!

至于,蜀汉的灭亡是否是因为连年北伐,自然也是有影响的。

但是,如果蜀汉不实行北伐,以攻势维持守势,很有可能早就被曹魏一举拿下,蜀汉的北伐其实就是就是为政权发展打开突破口,以取得雍凉之地,再通过益州和荆州,问鼎中原。

同时,蜀汉为何要北伐?北伐就是为了收揽更多的人才,要知道姜维原先不过是曹魏的小将,投降蜀汉后,却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甚至成为蜀汉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

当然,这也和蜀汉政权的新人培养机制有关系,有实无名的新人,想要进入蜀汉一展拳脚,但是却因为蜀汉体制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掘新人发展(旧有的荆州集团和当地益州集团,几乎算是堵死了新人发展的大道),这就造成了一个经典场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虽然说,诸葛亮遇事,几乎都是亲自过问甚至做事,但是这样造成的一个坏处就是,不能够很好给新人发展机会,导致蜀汉是强人越强,新人永无出人头地之日。

当然,诸葛亮病逝,对于蜀汉政权确实产生了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两股权力集团的斗争,以及经济路线的错误发展。

当初,诸葛亮也事先给刘禅留下了能臣武将,在出师表中便有详细记录。比如蒋琬(主政时期还是比较激进,曾经策划水路进攻魏国)、董允、费祎这些大臣,刘禅都是大力用之。

当时,费祎也知道长年征战对于蜀汉百姓不利,所以便决定降低军事强度,以此来发展国内民生,好不容易有点起色,费祎却是积劳成疾,驾鹤西去。

自费祎死后,黄皓便开始专权乱政,整个蜀汉是搞得乌烟瘴气。

有人说,不是还有大将姜维,姜维不过是一介武夫,领军作战还行,玩弄权术可比不上朝堂里的大臣。

从个人理解来说,还有一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扩战的基础也是来源是国家经济支持。

自从蜀汉四相相继离世后,蜀汉经济便进入低谷期,军事扩战的能力已经显得效率直下,而且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并不一样,诸葛亮北伐多考虑经济战,姜维更注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

后期姜维北伐,朝廷划拨的兵马更少,也是向姜维传达,蜀汉的国力实际并不支持北伐,而是控制河西走廊,这是诸葛亮多次北伐的关键点,要不然诸葛亮不会每次走那几条道,而非直接取道进攻长安。

所以,蜀汉要取得北伐,一切都在国家经济基础上,但是后主刘禅又不敢军事和经济两手一起抓,导致两面发展艰难,这也不是刘禅的黑锅,而是蜀汉可以堪用的忠心大臣太少了。

在费祎被刺杀后,蜀汉便进入了一个没落加速期,民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都是曹魏和东吴碾压,就算刘禅不主动献城投降,也会有大批蜀汉权贵逼迫刘禅投降。

在投降之前,蜀汉益州本地集团大臣谯周,便极力劝谏刘禅投降!其实,对于谯周来说,蜀汉江山本来就是在他们手上抢来的。

所以,谯周觉得谁有势,谁当皇帝都行,本地集团好生当臣子就行了。

虽然说,在历史功绩上,谯周是有保国之功。实际上呢,谯周也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当时大多数朝廷官员,只要自己利益不受损,谁当皇帝都一样,这和明末的那些凑不出军饷的哭穷大臣简直是一模一样。

这里提一下,蜀汉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完全是碾压东吴(注意:陆战方面,蜀汉军队确实强大,但是水战方面还得是东吴军),和曹魏步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主要是蜀地地势,让蜀汉野战步兵发展尤为重要。

其中,蜀汉军队的两大特色便是弓弩阵和军阵,蜀汉在诸葛亮的授意下,曾大力组建弩兵部队,以此满足远程攻击需求。在蜀汉鼎盛时期,全国的弩兵部队高达1万人。

然后,就是蜀汉的军阵。因为蜀汉的军队兵员少,而且多为步兵,为便于和曹魏交锋,诸葛亮便主张以军阵应敌,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八阵图(如今还能见到八阵图遗迹)。

在相关的资料中,对于八阵图描述是,步兵、弩兵、车兵、骑兵,四种兵种的组合,通过层层组成,进而形成军阵,作战实力不容小嘘,这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发明创造能力。

还有蜀汉的一系列特种部队,比如刘备的禁卫军白毦兵(夷陵之战百人解救刘备突围)、还有王平的无当飞军,都是能征善战,特别是无当飞军,为蜀汉北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所以,关于蜀汉军队战斗力差,完全是站不住脚的,最多只能算是蜀汉的综合军事实力上,这主要来源于兵员数量以及后勤支持等方面。

最后还有一点,便是益州的百姓,蜀汉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刘璋那一代过来的。虽然刘璋没有雄才大略,但是国内民生倒是发展不错,百姓也没什么怨言。

自从刘备取得益州的百姓后,任用诸葛亮严刑峻法,蜀汉贫瘠的人口连年征战,男丁多战死,孤寡老人甚多,导致民怨四起,益州本地百姓并不想跟着这批人外来人拼死卖命。

所以,蜀汉的民生发展时常遭遇各种阻碍,若非任用益州集团官僚及时维稳,可能蜀汉早就被当地百姓赶跑了,而刘禅投降也是考虑到百姓这一点。

综合来说,还是蜀汉的国家机器底子太弱了,不管是内部割据环境,还是人口优势,以及文臣武将班子,都是没法和曹魏、东吴相提并论的,这也是蜀汉政权发展的悲哀所在,也不可否认诸葛亮在蜀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蜀汉的灭亡,在它的开端就已经宣告了其凄惨的结局!当然,倘若诸葛亮能和司马懿活到一样岁数,逐鹿中原的还指不定是谁!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1 阅读:233

小松历史菌

简介: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