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货殖列传》(序):翻开财富自由的秘笈

亦玉看商业 2024-04-13 21:07:52

《货殖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货殖”是以货生财,生产货物进行商业经营交换,生财谋利的意思。

说白了,《货殖列传》就是记录历史上那些卖货投资做生意的人物传记。

《货殖列传》通篇写的是古代商业巨贾发家致富的传记,也记录了司马迁对致富规律、市场周期和商业经营的深刻洞察,这些观点穿越历史时空,流传超过2000年。

重农抑商

专为商人立传,《货殖列传》是正史上第一次,也是绝唱。

自古,士农工商四民,商人被排在最末等。深究原因是因为“安定”,对于古代拥有广袤资源的封建统治者来说,是他们最大的诉求。

创造伦理即为制定秩序。

商人穿梭于各地,重利轻离别,是古代社会稳定的挑战因素。

封建统治者历来采取“重农抑商”的态度。

一方面,统治者认为,商人会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王朝争抢利益,比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商人有钱了会大量囤积土地,聚集人力,拉开贫富。

你想想,这可都是国之根本啊!

义利之辨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的“重义轻利”在统治力量的有意推动下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先秦七子的儒家三大代表人物都有“义利之辨”。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孟子一上场就给梁惠王来一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实利放在第一位。

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以道义为先而以利益为后就会得到光荣,以利益为先而以道义为后就会受到耻辱。

致富使命

司马迁为商人立传,是在收集史料的时候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一批富甲一方的商人——范蠡、子贡、白圭等,也是看到了商业对社会繁荣产生的巨大价值和推动作用。

所以他跳出传统的框框,提出追求合法财富是人性追求,也是光荣使命。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求得富贵,是人们天生的本性,不用学习就都会去追求的。

“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从道德层面来讲,从事农业生产为本富,是最上等的,末富是以从事工商业为次,偷奸耍滑,不讲信用,违法违规发财是最低下的。不是深居在山中的隐士,而长期贫困却好谈仁义的人,仁义是无源之水,也是足以感到羞愧的。

从致富层面来讲,虽然本富最上等,但却不是穷人致富的好办法,致富应该追求末富。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要从贫穷求得富有,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从商,刺绣生产(技术)不如当街做买卖。这里说的经商末业,却是贫穷的人追求财富的手段。

西方思想家也有类似的看法。

德国现代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性资本主义精神是以严谨计算和有序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为特征的。这种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的发源,和新教徒认可世俗劳动,信奉入世的禁欲精神密不可分。

自利利他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这哪里是因为有政令发布才能做到的?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做事,竭尽自己的能力,以此换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与被现代封神的经济学教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没有人比面包师更关心你的早餐是否美味。”的观点如出一辙,且早了近2000年。

看懂周期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司马迁观察到自然周期变化对人类经济活动周期的影响,循环往复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还提出逆向布局的思维。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干旱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船只以等待应对洪涝;洪涝发生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车辆以等待应对干旱,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当货物贵到极致的时候,要视如粪土一样卖出;当货物便宜到极致的时候,要视如珠宝一样买入。

我们在投资市场看到人们“追涨杀跌”就是反例。

财富秘笈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这样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布衣匹夫这种普通人,不妨碍政令,也不妨碍百姓,利用时间做买卖生财谋利,有智慧的人可以有所借鉴。

《货殖列传》就像天下富豪排行榜,同时还揭开了他们是怎么样的发家之路?致富的秘密是什么?投资经营的规律是什么?

下次我和大家一起共读原文,窥探其中的奥妙!

0 阅读:0

亦玉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