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继宁:毛主席的第一个外孙,承载着伟人对于后人的希望

皓轩谈过去 2023-11-09 10:11:09

“老师,我要回家送外公,他刚去世了。”1976年的某一天,孔继宁同学走进了上海一中高三1班的班主任办公室,交上了一张请假条。

没想到,班主任看了看请假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才发现,原来孔继宁的外公,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毛主席。

孔继宁,一个平凡的学生,却有着不平凡的家族背景。他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外孙,承载了毛主席对于后人的希望。

第一章:外公的去世

“孔继宁啊,你外公他走了。” 1976年9月的一个清晨,孔继宁正在上海读高中的宿舍里准备上课,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了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毛主席,他的外公,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在北京逝世了。

孔继宁手中的课本掉在了地上。外公走了,这个外公对他来说意味着整个童年的温暖和快乐。外公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寄托了一个革命者的期待。外公经常抱着他给他讲故事,告诉他中国人民艰难的抗争历史,让他从小就懂得人民的苦难和新中国的意义。

孔继宁向老师请了假,一个人来到了北京。他站在医院门口,看着外公灵柩停放的地方,内心无比痛苦。他想起外公温暖的大手,想起外公睿智的目光,想起外公给他讲的许许多多动听的故事......现在,一切都成为了回忆,外公真的离他而去了。

第二章:美好回忆

孔继宁小时候经常跟随在外公身边。外公对他极为慈爱,常常抱着他给他讲述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外公告诉他,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统治,直到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才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为了孔继宁将来的教育和成长,毛主席特意将他送到上海读书。每年国庆节,外公都会接孔继宁回北京,让孔继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工作。

1976年的元旦,孔继宁最后一次见到了外公。虽然外公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仍然关心地询问孔继宁的学习情况,叮嘱他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为人民服务。

临别时,外公轻轻抚摸着孔继宁的头发,目光中满是慈爱和期待。孔继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却不知道那是他和外公最后一次相见。

每当想起外公,孔继宁都会激励自己要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者,不辜负外公的期望。

第三章:成长历练

高中毕业后,孔继宁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他渴望通过军旅生涯更深入地了解外公的生平,追寻外公战斗和奋斗的足迹。

然而,军旅生活的严格训练和漫长等待使孔继宁感到迷惘和困惑。他开始反思自己加入军队的初衷,意识到血缘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真正重要的是每个人自身的选择和担当。

退伍后,孔继宁在商界开始了另一段奋斗历程。起初,他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一蹶不振。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从每一次跌倒中汲取经验教训。

经过长期努力,他终于在商界站稳了脚跡。孔继宁意识到,失败无法定义一个人,真正决定命运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随着世纪即将更替,孔继宁创建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他希望能将毛主席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中国持续发展的进程之中。他坚信,民族精神和担当意识,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第四章:普通人的担当

孔继宁的一位老师无意中得知了他的身世,不禁感慨道:“孔继宁是如此谦逊有礼,从不以自己的家世来夸耀。” 确实,尽管拥有如此显赫的血统,孔继宁却始终低调做人,从不因出身而骄傲自满。

孔继宁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人生的样子。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秉持担当,去服务这个时代。血缘并不决定命运,决定命运的,是每个人的选择和担当。

如今,孔继宁已经61岁了。他仍然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工作第一线耕耘奉献,即使是身体不适。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够注意健康,继续保重自己的身体,长命百岁。我们期待着他能够继续传承毛主席的遗愿,以普通人的担当来影响和感染更多人。

1 阅读:66

皓轩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