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娄山关所在的贵州遵义汇川区和桐梓县更名为娄山关区或市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5-05 01:56:43

关口就是我国古代在险要地方或边境出入口设立的守卫处所,比如山海关、雁门关、嘉峪关、娘子关、玉门关、阳关、潼关、居庸关、铁门关、武胜关、紫荆关、剑门关、虎牢关、大散关、函谷关、平靖关、平型关、昭关等。这些知名关口基本都位于我国北方,而我国南方却很少。然而我国南方的关口虽少,却有一个关口世界闻名,这个关口就是著名的娄山关(另外还有广西的友谊关)。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作为南方人,对娄山关的了解就远远早于玉门关、嘉峪关等古代名关。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娄关、太平关、不狼山,又名黑神垭,位于我国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和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交界处,属于两个县级行政区共同所有。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美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贵州通志》里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素有“黔北第一关”之称。

但是娄山关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其关口之险要,而是因为中央红军在长征期间曾两夺娄山关,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从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所以娄山关之战是红军在军事上战胜国民党军的一个真正的起点。后来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毛主席的这首雄浑壮阔的《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诗词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中浴血激战娄山关的场景,展示了一代伟人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这首伟大的诗词让娄山关彪炳史册,蜚声中外,成为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我国的著名关口名称,有不少都成为了城市名,城市与关口相互促进,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比如嘉峪关所在的嘉峪关市、铁门关附近的铁门关市、玉门关所在的玉门市、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等。那么娄山关所在的汇川区或桐梓县能否考虑更名为“娄山关区”或“娄山关市”呢?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其实非常有必要。因为娄山关作为我国名气最高的关口之一,是非常优质的地名资源,相比汇川和桐梓两个默默无闻的地名来说,外省人只知道有娄山关,却不知道桐梓县和汇川区。这说明桐梓县和汇川区严重浪费了这么好的一块城市招牌,没有把“娄山关”这块品牌的价值最大化。

所以有必要通过更名“娄山关区”或“娄山关市”来提升汇川区或桐梓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更名效果,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招商引资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强当地文化生产力,可谓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因此,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研究分析汇川区或桐梓县更名娄山关区或娄山关市的可行性。

一、娄山关所在的遵义市汇川区和桐梓县基本情况

(一)娄山关所在的遵义市汇川区情况

遵义市汇川区又叫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汇川区地处遵义市中心城区北部,东、西与播州区为邻,南部和红花岗区相连,北面和桐梓县接壤,东北与绥阳县连接。汇川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至15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

1992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开区,是全省首批成立的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汇川区。

2010年6月,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汇川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运行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8”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省列经济强县之一。

汇川区是遵义市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汇川区国土面积1514.3平方公里,全区2023年常住人口62.87万人。汇川区下辖8镇6街道,即上海办、洗马办、大连办、高桥办、董公寺办、高坪办、泗渡镇、板桥镇、团泽镇、沙湾镇、山盆镇、芝麻镇、松林镇、毛石镇。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北距重庆250公里、南临贵阳120公里,可同时融入重庆、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余个城市实现快速连接。

拥有红色革命圣地娄山关、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拥有“易地茅台”贵州珍酒、中国老八大名酒贵州董酒;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遵义工作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6家。

2023年汇川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增长5.8%,分别高于全国、全贵州省0.6和0.9个百分点;汇川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6.81亿元,增长1.5%,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大关,稳居全市第2;全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10.8%;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6.65亿元,增长4%;汇川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8亿元。

199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隶属县级遵义市。199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行署和县级遵义市,设立地级遵义市和红花岗区。

1998年3月23日,省委、省政府批准遵义开发区为地级遵义市派出机构(正县级),行使省政府赋予的职能和权限。红花岗区的高桥、董公寺2镇和上海路、洗马路2个街道办事处委托遵义开发区管理。

2003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遵义市辖汇川区。原红花岗区的高桥、董公寺2镇,上海路、洗马路、北京路3个街道办事处,遵义县的高坪、泗渡、板桥、团泽4镇划入汇川行政区范围。

2004年6月8日,汇川区挂牌成立。汇川区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机制,既是贵州省第88个县级行政区,又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5月14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文件精神,汇川区召开行政区划调整会,对新划转的松林、毛石、沙湾、山盆、芝麻5镇举行集中授牌仪式,5个乡镇划转汇川区管辖。

汇川区从原有9个镇街调整为6办8镇(洗马办、上海办、大连办、高坪办、高桥办、董公寺办,板桥镇、泗渡镇、团泽镇、松林镇、毛石镇、沙湾镇、山盆镇、芝麻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汇川区总面积从原709平方千米增加到1514.3平方千米。

(二)娄山关所在的桐梓县情况

桐梓县是革命老区和夜郎故地,也是著名的娄山关所在地。桐梓县国土面积为3207平方公里,全县下辖20镇3乡2街道,162个行政村,70个社区,2022年年末全县户籍户数215984户,户籍人口744510人,其中乡村人口475256人,城镇人口269254人。

全桐梓县常住人口52.81万人,出生率为4.9‰,自然增长率0.3‰,城镇化率48.5%。是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十佳最美揽夏地”,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桐梓县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有距今20万年前的“桐梓人”遗址,唐贞观16年(642年)设夜郎县,明万历29年(1601年)置桐梓县。民国时期,以周西成、王家烈为代表的桐梓军政集团主政贵州10余年,中华民国海军学校在桐梓办学近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小西湖生活两年之久。是“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第一个大捷的福地,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千古流传的《忆秦娥·娄山关》。

桐梓县区位交通优越。肩挑遵渝,距贵阳180公里、重庆160公里。铁路总里程156公里(川黔铁路、渝贵快铁)。公路里程6231公里,路网密度1.9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8公里(G75兰海、正习高速)、国道180公里(G210、G352)、省道371公里、县道655公里、乡道1032公里、村道1816公里、组道1345公里、其他途径修建道路684公里。

桐梓县已经形成了“内联外通,覆盖乡村,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实现“乡乡等级路、村村通油路、组组硬化路”的目标。全县行政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率达100%。

桐梓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0.8%,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5℃,负氧离子浓度高,地磁辐射弱,被誉为“绿色空调、天然氧吧”,是休闲避暑、旅游养生的理想之地。

桐梓县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有享誉黔渝的杉坪花海、神秘幽深的柏箐自然保护区、黄莲原始森林,有绚丽多彩的月亮河、黄河沟风光,有惊险刺激的古夜郎漂流、羊磴河漂流、水银河漂流。全县拥有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家国内旅行社。

整个桐梓县的乡村旅游点34个,乡村旅馆总数2027家,总床位数90160张。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777.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77.2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8%;接待入境游客243人次,比上年增长48.2%。全年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80.05亿元,比上年下降31.4%。

桐梓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29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硫铁矿、大理石、高岭土、钾矿等。煤炭探明储量42.64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全县方竹林总面积100万亩,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20万亩原生方竹林,被林业专家赞誉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

桐梓县名优特产较多。花秋土鸡、桐梓蜂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桐梓方竹笋、娄山黄焖鸡、容光回锅羊肉、金橘蒸兔肉、桐梓香肠等特色美食在央视《味•道》栏目展播;容光回锅羊肉在遵义文化美食节荣获优质土特产金奖;娄山黄焖鸡在“游客最喜爱的贵州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荣登榜首。

二、著名的娄山关基本情况

娄山关地处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嶂、直刺苍穹,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位于大娄山中最险要处的娄山关,历来是连通川黔两地的重要孔道。

史籍中记载其“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即是对此险要之地最简明的描述。娄山关所在的山谷即是大娄山山脉一处因褶皱断裂而形成的隘口,它北起桐梓县城,向南过红花园、南溪口,翻越娄山关后,途经板桥向南延伸,全长达30千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又被称为黔北第一关。娄山关的关名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娄山关是黔北最著名的关隘,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群峰突起,峭壁绝立,最高峰笋子山海拔1779米,地势十分险要。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面的大娄山顶峰,离遵义城50多公里,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

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地势奇险,既是渝黔的重要关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唐宋迄民国年间,关上战事频繁,烽火不断,上演了一场场攻与守的激战。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来源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书中称娄山为“不狼山”。学者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

《桐梓县志》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大将军杨端应奉旨平蛮入播,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等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其部将娄殿邦之子娄珊,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共戎高岩子,后来娄珊、梁关奉令南征。

附近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高岩子更名为“娄珊梁关”,后来更名为“娄珊关”,再后被俗称“娄山关”。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在娄山关曾两次与盘踞在这里的黔军交战,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但是红军两攻两捷,让娄山关载入史册,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胜地。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而后中央军委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攻克娄山关,此战红军大胜。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取胜,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毛泽东曾在娄山关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因此,娄山关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成为人们向往的革命历史圣地。

1982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娄山关景区包含大、小尖山战斗遗址,娄山关战斗纪念碑,摩崖石刻,长空桥,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景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下的娄山关有幸见证了中国交通史的最新一页。2018年初通车的渝贵高铁,终结了重庆、贵阳之间曾令人望而生畏的漫长旅途。高铁在娄山关南设站,成为小镇居民溢于言表的骄傲所在。

三、关于将遵义市汇川区更名为娄山关区的必要性分析

娄山关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和桐梓县交界处,属于汇川区和桐梓县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那么汇川区是否能够考虑利用好“娄山关”这一金字招牌,把名称更改为“娄山关区”呢?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汇川区这个名字虽然寓意很好,但是名气不大,基本出了贵州就没有人知道的地步。

汇川相比于娄山关,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将汇川区更名娄山关区将能够迅速提升该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靠着娄山关这一名片,就能够让当地人民致富增收。

汇川区的名称因汇川区政府所在的汇川坝而得名,而汇川坝是汇川区16个面积500亩以上的大坝中最大的一个坝子(坝子是云贵俗称,其实就是高原上分布不均的局部平原)。这里是汇川河的起点,寓意“汇聚百川”。

所以“汇川”这个名字寓意很好,所以汇川区更名娄山关区有必要,但是继续保留“汇川”之名也未尝不可。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娄山关这个金字招牌,汇川区可以考虑让给桐梓县。

四、关于将娄山关所在的桐梓县撤县设立“娄山关市”的必要性分析

娄山关所在的遵义市桐梓县,位于遵义市北部的渝黔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具备打造渝黔边界中心城市的条件,所以非常有必要尽快撤县设市,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桐梓县便在遵义市范围内率先提出了“撤县设市”目标。

当时的一条河滨大道开启了黔北城镇化先河,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桐梓精神”,刷新了大跳跃前进、超常规发展的“桐梓速度”,展现了自加压力、负重奋进,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的“桐梓形象”。

经过30年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桐梓县城镇化率、县城区常住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人均GDP、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指标等大多数指标都已达到了国家“撤县设市”的标准条件和目标要求,城乡面貌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撤县设市”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推动桐梓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快“撤县设市”工作步伐,在4年前即2020年的《桐梓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撤县设市”目标,就是要激励全桐梓县上下继续对标对表,加快补齐未达标的短板指标,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奋力实现“撤县设市”工作目标。

那么桐梓县假如真的能够撤县设市,是否有必要更改名称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桐梓县撤县设市时更名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远远大于汇川区更名“娄山关区”。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桐梓县矿产资源丰富,处在渝黔交通要道上,因为著名的娄山关在其辖区内而闻名。近年其依托交通优势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迅速的崛起。娄山关市也一直是八十万桐梓县人民多年的梦想,桐梓已经规划为遵义市的卫星城市,更名为娄山关市也有可能是桐梓县未来的一种最好结局。

二是“桐梓”之名的知名度过低,不利于城市的旅游业宣传和招商引资。桐梓,就字面而言,这二个字实在是太普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可言,其实就是桐树和梓树的意思。

关于桐梓县名的由来,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桐梓县因历史上县境内曾经有桐梓驿而得名,但是目前真正的桐梓驿并不在桐梓县,而是在现在的新站镇旧城。新站镇旧城,小地名叫桐梓坡。因此,桐梓驿就是因桐梓坡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桐树和梓树的合称。顾名思义,桐梓之所以名桐梓,是因为过去县大堂前面,分别栽有一棵桐树和梓树。这种说法很简单,却有不少人赞同这种说法。比较二种说法,如果说桐梓得名于桐梓驿还多少有些道理的话,那么第二种说法就仅仅是简单的顾名思义,或者望文生义。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都太过普通了,根本就没有知名度可言。而且桐梓县的名称还容易跟四川省的梓潼县混淆,根本就不利于该县的旅游业宣传和招商引资,很多外省人根本不知道桐梓县这个县域,也不知道位于何处。但是如果提起娄山关所在地,那么绝大多数国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桐梓县就在娄山关啊!”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桐梓县真的有必要在未来撤县设市时更名为“娄山关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这座县级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够进一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招商引资水平,让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

0 阅读:0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