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老总晚年回忆中,曾评述自己一生四大败仗,是不同时期时期所指挥的战役。
土地革命时期的赣州战役、抗战时期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抗美援朝时期的第五次战役。
关家垴血战是1940年10月上旬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八路军集中八个团一万余人的兵力,拿不下日军一个支队(差不多约500人),此战中日军仰仗地形地势,凭借优良装备,与我军优势兵力鏖战数天,最后还突围而出。
更为关键的是,关家垴血战后,八路军为了避开敌人主力,全部都跳转外线作战,华北根据地顿时陷入了日军“扫荡”中,对根据地造成了深重破坏。
关家垴战斗,并未实现打破日军扫荡的目的,这也是彭老总时隔多年后深感后悔的主要原因。
当然,围绕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彭老总与八路军各级指战员之间的分歧,包括后来我军对百团大战的认识,也成为人们一个热议的话题。
一毫无疑问,在抗战历史上,百团大战是有积极意义的,无论用如何溢美之词,也不足以说明此战的必要性,事实上在后来总结百团大战中,各方面的争议围绕的也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
除了对有可能暴露八路军势力,引起日伪军以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外,八路军各级将领在围绕百团大战上,谈的最多的问题其实是战术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不符合毛主席在抗战爆发后关于八路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指示,而是打成了阵地战。
尽管到了1940年,八路军发展势头不错,实力增强了不少,但与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似乎还相差不少,事实上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后期,各作战部队均出现了乏力的现象。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末期的双峰战斗。
以下描述,根据中日双方史料记载综合整理。
1940年9月初,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完成破袭正太、同蒲铁路后,主力转移至榆社双峰(村名)休整,当时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的行动,决定抽调兵力对根据地来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驻和顺的日军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9混旅团永野支队在9月5日夜间,派出第十一中队到双峰侦察,得知八路军129师386旅1000余人主力部队在此地休整,他们认为我军才刚刚战斗结束,还很疲惫,计划趁我军不注意,对我军来一次突然袭击。
当时永野支队抽调了224联队、223联队、山炮兵36联队各一部,总计600余人的兵力(另外还有太谷走出的援军200余人),在第十一中队的掩护下,奔袭双峰。根据日军史料记载,当时在双峰驻扎的八路军部队其实就在同一天(即9月5日)就已经撤离了双峰,向杜城镇转移了。只是日军并没有放弃计划,他们打算围绕双峰,继续深入我根据地腹地,寻机与其余围剿兵力,合围我八路军129师师部以及后方机关。
刘邓首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发现这股敌人并不强,命令陈赓调4个团的兵力对敌人这股兵力加以围歼。
不过,就连陈赓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到双峰的时候,迎面撞上了敌军,双方一场混战,日军在遭到我军优势兵力进攻不敌之下,竟然还有余力短时间内构筑防御工事顽抗。
激战至9月6日拂晓时,驻太谷的日军200余人也出动。
我八路军386旅指战员奋勇激战两昼夜,始终压制敌军,但也啃不下这股顽敌,敌酋永野千秋中佐在被我军击毙后,敌军仍然负隅顽抗,使得我军出现了不小伤亡。
至9月7日夜晚,我军发动最后猛攻,敌军不敌之下终于败退,我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双峰战斗虽然以我军胜利而告终,可此战指挥员陈赓却高兴不起来。
尽管中日双方对此战的记载有所不同,但从资料记载分析来看,我军在这一战中的伤亡,可能要大于日军的伤亡。
之所以如此分析,主要是因为此战386旅打的是阵地战,在武器装备完全不占优的情况下,这种战法是不利于我军的。
根据日方资料对永野支队的记载,这支日军的装备水平是很精良的,该支队此战中不仅含一个山炮支队,而且在作战中还有空军支援。甚至于从该支队火力配备来看,还要高于后来关家垴战斗的冈崎支队。
更为重要的事,这一战日军在此战中拼死守住了高地,这是他们顶住我军进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双峰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后来关家垴战斗的预演。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在完成后,部队就应该转入休整,消化胜利果实,谨防敌人反扑,可让陈赓出乎预料的是,八路军总部很快颁布了第二阶段作战方案。
1940年9月21日深夜,陈赓接到了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发来的命令,要求386旅与决死一总队组成“左集团”,攻克敌人三处守备坚固的据点,其中包括榆社县城。
无疑,八路军的实力虽然在几年时间里有所增长,但无论如何也还没成长到可以攻克敌人守备坚固的县城。
可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任务,则是要求各部队积极扩大战果,夺取深入根据地敌人守备坚固的县城,按照计划,129师要夺取榆社、辽县,晋察冀军区要主要进行涞灵战役,夺取涞源、灵丘,120师主要破袭同蒲铁路。
当时,榆社县城是日军在我太岳山区一个重要的据点,守敌为日军第4旅团第13大队第2中队。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我军集中两个团(772团和16团)的兵力进攻,十倍于敌军,但以抗战时期的情况来看,那时我军根本就没有攻坚的重武器,386旅攻城全部的火力,就只有一门山炮,弹药还严重不足。
9月23日夜,772团发动进攻,然激战一夜,我军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9月24日下午3时,我军组织了极其严密的火力,终于夺取了榆社西北角及西面碉堡。
同日夜11时30分,我军第三次进攻,猛攻日军核心阵地榆社中学所在地,然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甚至还在我军进攻过程中使用了毒气。以至于在前线的陈赓以及772团3营指战员全体中毒。
有鉴于此,陈赓决定先把部队撤下来,召集各团、营干部开会,商讨攻城办法,后来决定采取土工作业和近迫作战的办法,尽可能的靠近敌主阵地作战。
在八路军全体指战员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下,榆社县城被攻克,守城日军全军覆没,敌酋藤本在战斗中绝望自杀。
三尽管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也取得了胜利,但参战各部队均出现了重大的损失,日军为了尽快稳定形势,决定趁我军回撤休整之际,继续发动大规模扫荡,给根据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其实陈赓本身是对发起百团大战是有抵触的,他认为百团大战不利于我军长期抗战,特别是整个战役计划中,大多数都是攻坚战,很可能会对我军造成消耗
但因实际情况所限,他也只是私底下表达过这个建议,但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据时任386旅参谋长的周希汉时隔多年后著名军旅作家苏策采访时称:
“陈赓是不主张打百团大战的,他认为那样会把我们的基本力量拼掉,所以上级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叫我指挥太岳部队!这段话其实信息量极大,事情很明显,陈赓思想上有些抵触情绪,而上级也是发了脾气的!”
事实上,八路军各级指挥员对百团大战后续作战有所抵触,特别是到了第二、第三阶段,至关家垴战斗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
尽管关家垴战斗确实有他积极的一面,但战斗中出现重大伤亡,还是让彭老总心中深感不安,他在多年后如此写道:
“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是一个加强营附以伪军为一路,我总想寻机歼敌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按敌大队相当于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
整个百团大战期间,据不完全的统计,八路军129师整体伤亡在7000余人,而歼灭日伪军达8000余人。
相比如敌人伤亡,我军伤亡绝大多数都是参加革命多年的战斗骨干,以至于战后元气大伤,部队的实力大幅度削弱。
更为重要的是,百团大战暴露了我军实力,使得日军更加紧迫的对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而且还引起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惮。
当然,百团大战本身是有积极的一面,这场战役的本身关注的点不应该是在打不打身上,而是在该如何打的问题。
毛主席后来在延安中也谈到这个问题:
“百团大战“在群众中应该说打得好,在高级干部中也要说明百团大战是英勇的,只能在战术上加以说明(问题)。”
刘伯承后来在延安参加七大时,也在会上谈道:
“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彭老总后来也自我总结,认为百团大战发起的时机部队,而是应该再稍晚一些。
这里其实也有一个历史背景。
当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国民党上层采取政治诱降,而对我八路军根据地则采取囚笼政策,彭老总认为,敌人未来会集中更多力量来对付八路军,是以奉行积极的策略,抵抗敌人的封锁。
可事实上,日军在战略上并没有向西的打算,主要力量还是向南,致力于打通粤汉线,同时封锁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运输线。
“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等地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
彭德怀元帅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敬仰的人品 !崇拜您的才能!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总战时可以当机立断,战后可以复盘总结明确得失,不贪功诿过,真名将风范。刘帅、陈帅、粟大将等皆如此。
伟大的百团大战!战略上是成功的战役!关家垴战斗只是百团大战中的一个小战斗!
成败得失不用放在心头,没有不失败的战争,总结经验就是成功,
另一个问题:以当时的全国抗战形势,国军有多少部队还能撑半年?
一门意大利炮和16发炮弹
打仗要是知道敌人想法,那也就不用打得那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