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正当美英法德等国不断拉拢印度,与印度“哥俩好”之际,翻脸时刻突然来了。
日前,加拿大以“印度拒绝配合加方调查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遇刺事件”为由,驱逐了6名印度外交官,掀起了印加新一轮外交冲突。
30日,加拿大副外长莫里森又表示,印度总理莫迪的亲信、印度内政部长沙阿“参与并操纵了尼贾尔遇刺事件”。
不过,对于莫里森的这一指控,印度政府予以否认,并称加拿大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
事情到这还没完。
31日,加拿大政府承认,此前向美国媒体透露了一些敏感信息,包括印度内政部长沙阿与尼贾尔遇刺事件的联系,并称之所以向美媒泄露这些信息是为了“反击所谓的印度散布的虚假信息”,还称这是一项“战略决定”。
也就是说,加拿大在还没有拿到确凿证据,证明印度官员参与尼贾尔遇刺事件的情况下,就率先将消息透露给了美媒,似乎有“先斩后奏”或“屈打成招”的用意。
这也表明,在美媒知晓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也是对相关情况知情的。这背后,不排除存在美国和加拿大联手向印度施压,或者“合伙”算计印度的可能。
要注意,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国也发生了一起针对锡克教人士潘农的刺杀事件,但刺杀被美国警方挫败。
事发后,美国同样指认“印度政府参与了此事”,一开始,印度也是否认,但今年3月,印度政府突然宣布,针对潘农的刺杀行动的确是印度特工干的,但事发时,此人已不再为印度政府工作,印度政府对这名特工的行动也不知情。
言下之意,印度虽然承认了,但把“黑锅”都甩到了那名“临时工”特工头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尼贾尔遇刺事件究竟是不是印度政府干的,目前还是未知数,即便印度政府多次否认。
更要注意,不论是加拿大向印度施压,指控印度内政部长沙阿参与尼贾尔遇刺事件,还是这次加拿大向美媒提前走漏消息、美加联手向印度施压,印度总理莫迪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保持沉默、处于失声状态。
而莫迪的失声,或许更容易给外界一种——此事与印度分不开干系的感觉。
最后,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1,美加这回对印度出手,再次诠释了什么叫做“翻脸比翻书还快”。
在需要印度时,美英法德等国没少给印度戴高帽、称兄道弟,一旦不再需要印度了或者印度做的哪些事引发美西方不满了,那么翻脸时刻就将迅速到来。
如今,美加联手向印度施压就是最好例子。并且,从美加两国的反应来看,尼贾尔遇刺事件也好,潘农遭遇未遂刺杀事件也罢,估计短时间内都不会轻易平息,后续美加可能还会借此机会向印度加大施压力度,直到美加达到其“预期中的目的”。
2,不可否认,美加等国这场之所以能向印度施压,并占据主动权,关键点就在于——尼贾尔遇刺事件,到底是不是印度干的?
如果不是印度干的,莫迪应该尽早发声、展示强硬态度,阻止美加两国进一步施压才是。
但如今,从莫迪“失声”,印度政府“模棱两可”的回应来看,估计背后另有隐情。并且,与当初印度向美国承认“潘农遇刺事件是印度特工干的”一样,估计这回加拿大手里也握着不少证据,否则印度不会如此“没有底气”。
因此,在这个关键问题没有查清楚的情况下,印度要想全身而退,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由于此次印加外交冲突牵扯甚广、影响深远,不排除印加两国暗中达成某种“默契”,私下解决此事的可能。
毕竟,如今加拿大已经直接点名印度内政部长沙阿了,若继续展开调查,下一个牵扯到的可能就是印度总理莫迪了。
因此,若印度想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不排除私下与美加两国交涉,平息此事的可能。至于印度将因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目前谁也不清楚。
总之,莫迪这回面临的麻烦确实不小,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
跟美国玩是没有好下场的,乌克兰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不亲美就不被施压了?
远离阿三!远离阿三!!远离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