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孤寡伯娘中风瘫痪,侄子不管,死后留下黄金给别人,他回来了

名著茶话会 2024-04-04 08:52:29

村里有个细翁妈,不分男女老少都叫她细翁妈,就以我们家来说,我小时候就记得我父亲也叫她细翁妈,等我们长大后,哥哥姐姐也叫她细翁妈,我也跟着这么叫。

自打我们懂事起,细翁妈就是自己一个人住着,自己种地自己做饭自己喂点鸡鸭。每年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去给她拜年。

叫一声细翁妈拜年了,她就会笑呵呵地从食柜的磁坛子里掏出来一些花生瓜子、或者巧果红薯片之类的分给我们,脸上要多慈祥就有多慈祥。

这样一来,我们稍微长大一些,也最喜欢去她家捉迷藏,不管在她家里怎么闹,细翁妈都不会骂人,甚至连大声喊一句也不会。

长辈们都说,细翁妈曾经生过四五个孩子,却没有一个成活的,于是便格外看重孩子,即使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也是心疼得不得了。

细翁妈最疼爱的,当然是阿军,那是她夫家弟弟的儿子。

父亲曾告诉我,细翁妈的丈夫有两兄弟,大哥也就是细翁妈的丈夫,早年是沂溪河里的火排子高手,可后来却在洞庭湖里失了手翻了排,连尸骨都没有找回来。

后来一些年,小叔子的老婆走了,那时候我们已经上小学,阿军很长时间都显得很低迷,幼年失母的凄苦,确实也只有当事人清楚。

但阿军这个“冇娘仔”却有个好伯娘,细翁妈就主动承担起了拉扯阿军的任务,身上脚上穿的,缝缝补补洗洗刷刷,都是这个伯娘动手。

当然,小叔子对细翁妈这个大嫂也相当尊重,家里的事嫂子给照看了,外面的粗活重活,阿军的父亲就会主动承担一些。

阿军比较争气,从小读书就很不错,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西安,也是我们村里少有的几个跳出农门发展不错的人。

但在阿军考上大学的第二年,阿军的父亲去世了。细翁妈一个女人家,就算想要帮着侄子也做不到。为了给阿军借生活费,几十岁的人了,也不惜到处找人说那些卑微的好话,那么七凑八凑弄了一个学期。

阿军的情况被学校知道了,就给他安排了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也有一些补助什么的,至少不需要家里给钱也能生活下去了。

阿军不怎么回老家了,而细翁妈这个伯母,顺理成章地成了孤寡老人,唯一的亲人就是阿军这个侄子。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细翁妈也越来越老了,我们这群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也都成家立业。

我们的后代,也依旧叫着她细翁妈,而老人家也照旧笑呵呵地应着,偶尔也会掏出点零食分给孩子们。

刚开始那些年,阿军每年都还会回来一趟,一来是总得给过世的父母坟前除一下草,再说还有细翁妈这个伯娘呢。

想当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虽然伯娘能力有限给不了太多的帮助,但也算是尽力了。如今自己有了出息,回来看看也是应该的吧。

但后来,随着阿军也结婚了,妻子据说就是西安的城里姑娘,其次也是父母去世的年间久了,祭拜扫墓的事也就不是那么在意。

于是回老家的机会就少了,有时候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有时候甚至好几年也不见人。

那些年,总有人在和细翁妈聊天的时候会说,你也一天比一天老,虽然如今还算能够自理,加上村上的五保政策,吃饭不成问题,但总担心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啊。

到那时候怎么办?你那个侄子混得那么好,却不肯照顾一下你,甚至几年都不见人,多亏你当年那么疼他。

但细翁妈只是叹气,也不多说话。或许在她心里,侄子毕竟是侄子,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也没有赡养的义务,回不回来又能说什么呢?

人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那一天上午十点多了,有人从细翁妈家门口路过,发现她家的门还是紧锁着的,便随口喊了一句细翁妈。

按照惯例,只要有人叫,细翁妈即使在屋里忙,也肯定会大声答应一声。

可那天没有,连续喊了三五声也不见动静,那个人就叫了别人一起来看究竟。

这一看不得了,细翁妈躺在床前的地上,嘴里还吐着白沫,显然是中风了。

虽然是个孤寡老奶奶,但这么些年来和乡亲们的关系都那么融洽,大家自然不愿意就这么看着她坐以待毙,很快就把她送到了医院。

经过一番抢救,勉强算是出了院,只是行动有点不便了,拄着拐杖才能勉强走几步。

出院后的细翁妈怎么过下去?这是村里所有人最揪心的事。

在这之前,政府的五保政策,细翁妈的日食用度虽然有点拮据,但吃饱不冻还是没问题,再不济也会有好心的邻居乡亲送点给点。

如今行动不便了,该怎么照顾下去?村长和乡亲们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阿军,虽然只是侄子,先通知一下他,看有什么反应再说吧。

于是便打了个电话给阿军,虽然只是把细翁妈中风后行动不大利索的消息告诉他,其实也是盼着他能说句话,是好是歹有个说法。

可阿军听了也只是在电话里表示了同情,自己工作忙抽不出身,幸好她老人家是五保户,一切都有村上镇上兜底,自己这个侄子很感谢。

这番话确实滴水不漏,从法律角度说,作为侄子的阿军,确实没有赡养伯娘的义务,但作为唯一的亲人,甚至也算是曾经受过细翁妈恩惠的人,至少也不是那么讲究了。

阿军的反应,既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还是让大家很失望。

最后没有办法,村长就只好在自己村里找那些心底好、以前和细翁妈关系好的老奶奶打商量,村上出点钱,就权当做好事,大家帮手照顾一下。

最后有个花翁妈接下了这个活,但也说了,工资就别说了,自己有话在先,只能尽力帮着拉扯照顾一下,谈不上照顾得有多好,更不敢保证一年三百六十天都陪着。自己也有亲人,总会有走亲戚的时候,到时候怎么办。

这个要求是情理之中,村长一口就答应,只要花翁妈有什么事情耽搁,自己就会第一时间替补上来。

自从病倒之后,毕竟是90岁的人了,细翁妈的身体可以说是一天不比一天,到23年三月份的时候,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临终前,细翁妈让陪着自己的花翁妈把村长请来,还请来了好几个村里的老人作证,说自己有几句话要交代。

细翁妈首先就是感谢了村长和乡亲们,说自己这一辈子无儿无女,却能活到90岁了,都是沾了大家的光,尤其这两年来更是拖累大家。

自己没几天好活了,只能在这里说句感谢话,如果死了真的能有神通,自己一定会保佑地方风调雨顺。

最后,细翁妈拉着花翁妈的手说:这一年来,多亏了老妹子你照顾我,你自己也是七十好几的人,家里子孙一大堆人,却还要服侍我这个无亲无故的老婆子,真的是活菩萨。你放心,您将来肯定会有好福报的。

最后,细翁妈从自己的脖子上扯下一根红毛线,上面还系着一条铜钥匙,塞到花翁妈手里说:这个钥匙就给你,我死了,你把床下那个箱子打开,里面的东西就交给你了,就算是我们姐妹一场留个念想吧。

说完这番话,细翁妈就咽气了。大家七手八脚把她的后事处理好了,花翁妈也当着村长的面,把细翁妈床底下那口小箱子打开。

想不到的是,里面竟然是一只金光闪闪的观音像,拿在手里还挺沉,显然真的是纯金的。

既然有细翁妈生前的遗嘱,那个金观音像自然就归了花翁妈,没有一个人说不应该。

这事原本以为就这么过去了,细翁妈孤苦一生,最终还是算好来好去安静地走,也算是不幸的万幸吧。

可不到一个月,多年不回老家的阿军,自己开车带着老婆孩子都回来了。

阿军直接就找到了村长,说伯娘虽然是五保户,但自己这个侄子也是他唯一的亲人,伯娘留下的遗产,理当交给自己。

这话简直就在村里炸锅了,村长虽然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却也不至于被阿军三言两语给唬倒,很平静地告诉阿军说:

你伯娘细翁妈确实留下一尊金观音像,但临终前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话,那是送给花翁妈的,报答她这一年多来对她的照顾。

我们虽然是乡里人,但也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你伯娘的遗嘱是有效的,所有乡亲都能作证。

阿军来了,然后又走了,没有拿到他期待的任何东西。离开前只是去了他父母的坟前放了一挂鞭炮,至于细翁妈的坟前,甚至连去都没有去……

4 阅读:1473
评论列表
  • 2024-04-07 21:18

    侄子至少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