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夷吾之母是两姐妹?深究过后,意外牵出晋文侯“启于京师”的真相!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5-24 08:29:50

《史记·晋世家》记载:“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

这是太史公对晋献公三位儿子身世的介绍。

然而,太史公说申生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却有些不太靠谱。齐桓公在鲁庄公九年继位,而晋武公却是在鲁庄公十七年才去世,继位不到十年的齐桓公还来得及生下这么大女儿嫁给晋献公?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却是如此说:“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按《左传》之说,太子申生之母是齐姜,晋献公“烝”于齐姜,才生下了申生和秦穆姬。所谓“烝”,“上淫曰‘烝’”。杜预说齐姜原为晋武公之妾,可晋献公却与庶母私通,这就是所谓的“上淫”。如果齐姜是晋武公之妾,那她为齐桓公之女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史记·晋世家》中关于申生之母的记载不可信,关于重耳、夷吾之母的记载似乎也纯属空穴来风。

重耳母亲,太史公记为翟之狐氏女。《左传》说“大戎狐姬生重耳”,可与《史记》相互印证。重耳称狐偃为“舅”,也间接证明重耳母亲为狐氏。所以,《国语·晋语四》也记载:“狐氏出自唐叔,狐伯行(即狐突)之子,实生重耳。”不过,太史公没有注意到的是,狐氏也是姬姓。杜预注:“大戎,唐叔子别在戎狄者。”狐姬不但是姬姓,祖上甚至与晋献公同出一门,都是唐叔之后。难怪,史书记载重耳有“重瞳骈胁”的生理畸形,原来重耳父母就有“近亲结婚”的重大嫌疑!

狐氏大戎的活动范围,也许现在已很难确切追溯。但是,在今天山西省交城县北六十五里的山上,有晋大夫狐突及其二子狐毛、狐偃的土冢,由此学者们推断狐氏大戎在春秋时应该活跃在山西太原西南的吕梁山中。

如果夷吾之母与重耳之母是两姐妹,那么夷吾之母就应该也是狐姬。可是,史书中夷吾却没有生理畸形的记载——难道偏偏重耳运气不好,就陷入了父母亲基因排列组合下那少数的不幸者中去了?

在《左传》中,其实并没有说夷吾母亲与重耳母亲是两姐妹。

著名的杜预同志在注解时提到:“小戎,允姓之戎。”大戎为唐叔之后,为姬姓,小戎却是允姓,可见杜预认为两人不是出于同族。

《史记》成书肯定在《左传》之后,但是太史公却是在杜预之前。因而,从时间上看,似乎太史公所说更加可信。

然而,另一本史书的存在,却证实了杜预所说也许更加真实。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为报复晋国背信弃义,帅帅入侵晋国,到达韩原(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晋惠公见到秦军气势盛,有些害怕,问大夫庆郑:“秦兵深入国境线,该怎么办?”

前一年,秦国发生饥荒,曾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大夫虢射竭力阻止晋惠公卖粮食给秦国,庆郑却劝晋惠公一定要卖,说不然秦国一定会来攻打晋国。如今,秦国果然打了过来。庆郑对晋惠公的背信弃义之举也有气,就回了一句:“您与秦人结怨太深,能不让秦军深入吗?该怎么应对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您还是去问虢射吧!”

晋惠公一听这话,火气就上来了:“舅父难道还短于军事才能吗?”(《国语·晋语三》)

晋惠公所言“舅父”,正是指虢射。虢射曾经与里克同伐狄人,准确地预测到了狄人会再次伐晋,也是晋国一位有军事才能的武将。

在此,晋惠公称虢射为“舅父”,而虢射又不是狐氏家族成员,足以证实夷吾之母与重耳之母不是亲姐妹。

那么小戎既然是允姓之戎,那么他们的栖息地又是在哪呢?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周王室大夫)适伊川(伊水流域),见被发(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戎于伊川。”据此记载,公元前638年,秦、晋合力把陆浑戎迁徙到了洛阳平原的伊河流域。

陆浑戎又是何方神圣?他们又是从哪里迁徙到洛阳平原?

光是凭这么一条简单记载,后人根本无从追溯。然而,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也许在这里无法找到答案,答案却在别处不经意间跳了出来。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公元前533年,成周甘地(河南洛阳西南)之人与晋国大夫阎嘉争夺阎地的田土。为此,晋国梁丙、张趯(音替)率领阴戎(阴地之戎,河南卢氏东北)来讨伐颍地(河南登封东)。周景王气愤不已,派詹桓伯去指责晋国,说:“……先王把梼杌(音淘误)等四凶流放到四裔,让他们抵御山中魑魅。所以,允姓之戎居住在瓜州。伯父惠公从秦回到晋国,将他们引诱前来,让他们逼迫各姬姓国,侵入我们的土地。戎人占有中国,究竟是谁之过错?……”

詹桓伯提到的“允姓之戎”,就是阴戎的祖先,也就是秦、晋所迁徙的陆浑戎。陆浑戎原本居住在瓜州,却被秦、晋两国合谋诱来,迁徙至洛阳平原的伊川。春秋时代的瓜州,大约是在今天甘肃敦煌附近。

秦穆公因为要向西北扩张领土,所以希望陆浑戎能离开西北,减少异族威胁;晋惠公却是希望借助母家实力,来捍卫晋国利益。所以,两国一拍即合,让晋惠公姬夷吾出面,劝说陆浑戎从遥远的西北迁徙到了洛阳平原。

可是,这件事情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疑惑——山西翼城与甘肃敦煌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晋献公是如何与陆浑戎搭上关系,还娶了陆浑戎之女为妻的呢?

除非,晋国原本就距离陆浑戎很近!

这一结论看似荒谬透顶,却也并非不可能。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迁,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

晋文侯从西申国少鄂接周平王,说明晋文侯加入了西申国阵营,也就意味着在那个时代晋国与西戎、犬戎有了来往。

此外,按《系年》记载,晋文侯姬仇先将周平王接到京师,三年后才东迁至成周洛邑。京师,史学界大多认为是在山西夏县,为晋国城邑。但实际上,在泾河流域的陕西旬邑,原本就有一周人城邑——豳。豳,也称京师,是周人先祖的栖息地。虽然目前西申国地理位置还未具体确定,但无疑豳邑距离西申国不远。

晋文侯将周平王从西申国接出来,先把他安置在泾河流域,在当时政治环境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贸然将周平王接入晋国,晋国周边忠于周王室的诸侯国众多,难保他们不会半路将周平王袭杀、替周幽王报仇!

因此从安全角度来说,京师肯定不会是山西某城邑,而应该是陕西旬邑的豳(京师)。

然而当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泾河流域的豳邑又怎样了呢?

《系年》记载,“晋人焉始启于京师”!周平王为感谢晋文侯的拥戴之功,就把身边仅有的城邑京师赏赐给了晋文侯。所以,晋文侯还没有在晋国周边扩张领地,就已经先在泾河流域先占有一块土地了。“启于京师”,正是说晋国之强大,就是从京师开始。周平王东迁成功之后,晋文侯又继续在汾河流域打着“尊王”旗号清除异己,先后灭了杨国、韩国,占领了狐厨、昆都、鄂、采桑、屈地等等地域,让晋国土地大大扩张。

正是因为京师的存在,晋国才有机会与陆浑戎近距离接触。

西戎、犬戎的构成原本就极为复杂,在与西申国结盟的戎人中间,是不是也有陆浑戎的身影?如果有,那么陆浑戎出入渭河平原也就是寻常之事了。多次出入渭河平原的陆浑戎,当然会与坐拥京师的晋人多有往来。晋献公能娶陆浑戎之女为妻,也许就是因为这段渊源。

可是,陆浑戎能自由出入渭河平原,对秦国却是一巨大威胁,所以秦穆公才想将他们迁走。借手下败将晋惠公的亲戚关系诱使陆浑戎和平迁徙,当然是秦穆公的最佳选择。

于是,才有了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合谋把陆浑戎迁徙伊川之事。

重耳与夷吾之母是不是亲姐妹,居然能引出了晋文侯“启于京师”之真相的话题,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也许这就是探讨历史的有趣之处吧!
1 阅读:326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