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备高速公路?能起降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厚度有50厘米!我国有这样的公路吗?
战备高速公路,听到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首先在意的会是“战备”这两个字。是的,这正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公路,战备高速公路在建设之初,就承载了更多的使命和要求。
首先,战备高速公路不仅要满足汽车安全行驶的需求,更要为军用飞机提供起降的条件。想象一下,这样的公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变身”为临时跑道,让战机起飞、降落。这种功能,使得战备高速公路在国防战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建设这样的战备高速公路呢?答案很简单,战争的偶然性和国防准备的长期性。
无论是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考量,我们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而战备高速公路,正是这种准备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满足和平时期的交通需求,更能在战争爆发时,迅速转化为重要的军事通道。
其实战备公路就是军民融合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前期,世界上第一个修战备公路的是德国。
1930年代末期,当时德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小汽车逐渐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动。这些高速公路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小汽车和民用交通的需求,但随着战争的临近,它们的军事用途逐渐显现出来。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应对战争威胁,开始将这些高速公路转变为战备高速公路。这些公路被改造为可以承受重型军事装备和战机的重量,甚至还配备了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德国军队在这些公路上部署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包括坦克、战斗机、火炮等,以加强防御和攻击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政府还创造性地将战机直接停放在高速公路上,利用这些公路起降战机。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战机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基础设施,减轻了军事机场的压力。
德国的战备高速公路建设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德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和军事基地,支持了德国在战争中的行动,这种创新的做法也展示了战备高速公路在应对战争威胁中的潜力和重要性。
尽管德国在二战中最终失败了,但德国的战备高速公路建设仍然是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案例。它提醒我们,在应对战争和安全威胁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战之后,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了战备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就拿中国来说,我国现在有1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在河南、山东、东北三省都有若干条战备高速公路。1989年,我国在沈阳至大连间建成了第一条战备高速——沈大高速公路。从2020年以后,我国的西北地区也在加紧修建战备高速公路。
战备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宽。战备高速公路需要满足大型军用飞机的起降,像歼20、歼16这样的双发重型战机,还有轰-6K、运20这样的大型飞机也要能满足。这就要求路面修的非常宽,通常是6车道以上,部分路段是10车道。
其次是厚。战备高速公路的地基都有钢筋,厚度达到50厘米,路面使用的一般都是高强度的混凝土,155炮弹落上去砸不了一个坑的那种。
最后是直。因为战机起降时飞行员不可能来一个漂移转弯,我国战备高速的某段长度不得低于5公里,也就是说,在5公里距离上路面不能有一点弯曲。
另外在战备高速的两侧会有无线电通讯站,地下埋着军用光缆,还有雷达基站、地下机库等设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在打仗的时候飞机不能露天停放,否则很容易被敌方雷达捕获。
在打仗的时候,战备高速是怎么用的呢?
首先军队会接管路政工作,对战备公路进行封锁。之后我们的战机会陆续抵达,停放在临时机库中。这些机库的外侧都有伪装工事,附近有山的话就停在山洞里,防止敌军巡航导弹袭击。
另外,战备高速上会有各种运输卡车通过,运送弹药和武器。在飞机要起降的时候,这些卡车就要等“红灯”了。和多数人想的不一样,战备高速公路即是战机起飞跑道,也是后勤运输线路。
为什么非要用战备高速公路呢?民用机场不能停放战机吗?
战争一开始,民用机场就是重点攻击目标,军用机场就更不用说了。另外,战备公路的长度很长,战机与军事装备停放起来比较分散,如果都扎堆在一个机场,那么很容易被一锅端。伊拉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美国用战斧巡航导弹打掉了伊拉克90%的战机,很多飞机没有起飞就在机库里报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