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奇怪的战斗,东晋军队遇到清末的洋鬼子?

民间传奇人物 2024-07-11 20:34:21

这是一次官方史书明确记载的战斗。东晋太元八年,前秦皇帝苻坚御驾亲征,亲率百万大军挥师南下和东晋军对峙在长江,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同年11月,晋军主将谢玄派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开赴洛涧,王蓬率军1000进行支援

据《建康杂记》记载,王蓬率军抵达洛涧的时候已经是预定的战斗时间的三日之后了,刘牢之奇袭前秦军队获得大胜因此也没有惩罚贻误战机的王蓬。不过《建康杂记》中对于王蓬贻误战机的原因记载却有些诡异,让人匪夷所思。

淝水之战

当王蓬率军赶赴洛涧途中经过野溪(今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时,斥候回报说前方发现一支军队非常的可疑,人数不到200人,距离他们的距离不到几十里。王蓬认为这支军队必定是前秦的小股部队,下令士兵熄灭火把弓箭手埋伏在山路两侧

晋军埋伏就绪后那支军队也不出王蓬所料朝他们靠近。很快那支军队进入了包围圈,王蓬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那支军队不少的人跌落马下。但是他们非常的顽强,他们使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能冒出火光而且还伴随着哒嗒嗒的声音的武器进行反击

这种武器的攻击力绝非弓箭可以比拟,让王蓬率领的晋军吃了不少的苦头。记载中说人一旦被击中就会立刻倒地血流不止。眼看这支神秘的军队即将依靠装备取得胜利,王蓬急中生智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展开火攻,老天爷也在这时刮起了大风

弓箭手

岳西县(东晋时的野溪)

很快战斗的天秤就开始倒向晋军,对方实在无法坚持开始溃逃。这时在火光的照射下王蓬发现眼前的敌军根本不是前秦军队,对方的穿着十分奇怪,士兵清一色的黄头发,高鼻梁,而且眼睛比较塌陷,对方的旗帜上依稀可见写着“常胜军”三个字

更加奇怪的是这次战斗进行了几个时辰,战后王蓬也马不停蹄赶往洛涧,可到了之后被告知最多迟到半天的他竟然迟到三天。到这里,《建康杂记》的记载戛然而止,并没有记载这支常胜军的下落。

当时的人翻遍匈奴、鲜卑、羌族、羯族、氐族、柔然以及汉族等已知民族建立的政权和军队资料,都没有发现任何有关于常胜军的记载。后世的人们看到这段记载也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完全摸不着头脑。

东晋时期各民族政权

建康杂记作者沈约

《建康杂记》虽然不是正史中的经典,但是它的作者沈约是南朝梁的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一个在历史上以严谨著称的史学家,《建康杂记》的内容也是以真实严谨而享誉史学界

沈约生活的年代距离淝水之战非常近,他没有理由在自己的史书中加入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说。所以这件事可信度很高,但看到这本书的人都无法理解这一段内容,也难以想象王蓬遭遇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后的晚清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事情发生了转机。为了对付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决定雇佣洋人组成一支1000余人的洋枪队,后来英国人戈登担任了这支部队的统帅,这也就是“戈登洋枪队”,清政府赐名“常胜军”

“常胜军”

戈登

据正史《太平天国战纪》记载,1864年3月31日这支“常胜军”在江阴被太平天国的康王汪海洋击败,800个洋鬼子被击杀,戈登率领残余的200多人的残兵侥幸逃脱,沿江突围朝着合肥转移

在夜间行军至安徽定远县炉桥镇附近时,戈登等人被突如其来的伏击打了个措手不及,除了戈登本人外“常胜军”全军覆没。是谁伏击了戈登,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的史书都记录了这件事,但都没有记载是谁伏击他们,就连戈登自己也不知道谁伏击了他

戈登只知道那支军队的武器非常落后,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直到后来有人查阅到了王蓬的遭遇后才让人不禁联想。两支军队在距离如此近的地方都莫名其妙打了一场遭遇战,彼此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未免有点太不可思议

兰亭集序

那么有没有可能真的是王蓬遇到了戈登呢?我们这里只说逻辑。根据记载王蓬认出了对方的旗帜上写着“常胜军”三个字,有人会认为戈登洋枪队肯定是用英文书写的旗帜

但前面提到了“常胜军”是清政府的赐名,作为清政府的力量和太平军交锋,要想在战场上起到被清军辨识以及恐吓太平军的作用,自然得用中文来书写旗帜。那么晋朝人有没有可能认识清朝时的文字呢,答案是可以的

东晋人王羲之留下的《兰亭集序》我们也都认识上面的字,加上清朝还没用简体字,所以清朝人写的字,和王羲之同时代的王蓬是能够认出来的。也因为穿越,王蓬在野溪打了一仗就迟到了三天

0 阅读:0

民间传奇人物

简介: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