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自杀“粉发女孩”网暴者:我只是留言而已,是她心态不好

三楼有泡芙 2024-11-10 03:57:25

青春正大好的二十四年华,郑灵华的生命却在绚烂时,被凄然画上句点,没达到的的梦想,还有未来的遗落,只剩一片哀戚。[兔子]

是什么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是病魔还是意外?

01

阳光下的阴影

郑灵华是个充满活力,倾心音乐少女,坚定的意志和努力让她跨入了大学的音乐殿堂,毕业后还斩获研究生的入门凭证。

梦想着自己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用歌声传递美好,但就因为她发了一张与病床上爷爷的合影,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2022年炎炎夏日的7月,郑灵华喜悦将录取通知书,展示给病榻上的爷爷,随手将瞬间定格在网络空间,是为了留住这份家庭的温馨。

没想到那张饱含亲情的照片,被恶意窃取、流传,演变成一场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风波,有心人利用这张照片,编织谎言,将她塑造成“专升本”典范大肆宣传。

网上也出现了有人对她进行攻击谩骂,因为一头粉色的头发,她被贴上拜金女等标签,还有一些人恶意解读她和爷爷的合影,编造“老少恋”等谣言,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铺天盖地的谩骂、嘲讽、诅咒,将她淹没在网络的漩涡中,她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骚扰电话和短信不断,生活学习都受到了严重干扰。

不管她怎么试图澄清,可人声嘈杂,法律武器的挥动漫长而艰难,加深了她的心理负荷。

郑灵华原本是个开朗的女孩,后来渐渐变得不爱说话,也被诊断出得了重度抑郁,她一直在和疾病作斗争。

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也积极配合治疗,但她还是难以摆脱网络暴力的影响,2023年的1月23日,她留下了一幅画和一封信,让人感到非常难过。

画中一个孤独的孩子被困在牢笼里,象征着她内心的痛苦绝望。

02

网暴者的无知冷漠

央视记者找到了曾在网上攻击她的人进行采访,有一位网友王某的回复,让人感到非常震惊生气,他没丝毫悔意,反而认为自己只是“发表意见”,言论自由,郑灵华的死是她自己“想不开”,与他无关。

那些躲藏在屏幕后的无情评论者,责备她心理素质低下,认为常人也能自我调适,他们在互联网中,肆无忌惮地攻击他人,却从没思考自己的一句讥讽挖苦,会给受害者带来撕心裂肺的痛楚。

他们无法感受受害者的痛,甚至将受害者的苦楚,反归咎于受害者的自身,“不过是留个言,不看便是。”

轻描淡写的辩解,将网络暴力等同发表意见,将受害者的痛苦归咎心理脆弱,却从没反思过自己言行的恶劣破坏性。

用文字的利箭,一次次穿透受害者的心防,一些网络暴力者有着类似的态度,将互联网视为抒发情感的无责之地。

让他们没想到,网络上也不是无法无天的地方,他们的言行照样要守法,寒心的是就算郑灵华去世了,网络暴力还是没停歇。

03

网络暴力对受害者造成的长期影响

经历网络欺凌的人,往往要面对严重的精神压力烦恼,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严重的还会有抑郁的状况,消极后果往往久久无法消散,也让受害者们难以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

有些人在工作和学习上也会受到干扰,成绩下滑,还可能破坏人际关系,让受害者感到孤立无援,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看着只是几句恶语,但它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生活,个人信息被泄露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破。

以前的朋友和同学因为网上的谣言,对郑灵华产生了误解,渐渐疏远了她,这种孤独感让她心里更不舒服,感觉更加无助。

她以前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对将来充满期待,可就因为网络上的攻击谩骂,让她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部分网民缺乏应有的网络礼仪,和道德规范,肆意发布具有攻击性的言辞,甚至制造和传播谣言,激发社会仇恨。

平台应建立完善的投诉系统,对涉及网络暴力的言论及时予以处理,对违规的用户要给予相应惩处,行为已构成犯罪,那么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构成犯罪的网络暴力行为,也要追究其民事责任,只有让网暴者付出代价,才能有效震慑网络暴力行为。

还得提高大家理性表达,尊重他人,不传播谣言,不参与网络暴力,别让键盘变成伤人的工具,网络也不该用来伤害别人。

信源:红星新闻2024年11月6日,关于粉发女孩遭网暴去世1年后,曾攻击她的网民竟称:“事情因果和我没直接关系”

0 阅读:4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