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晋惠帝司马衷

星洲看历史 2023-03-02 07:51:03

在我们普遍接触的历史中,晋惠帝是作为一个笑料存在的。你只知道他的“何不食肉糜”,因此而取笑这个皇帝的不接地气和低能。但是,你若多了解一点这个傻皇帝的下半生,可能就会对他生出一些怜悯来。回顾八王之乱的第三阶段,简直就是惠帝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被裹挟着多次“御驾亲征”,受过冻挨过饿,近距离感受过杀戮,不止一次受伤,妻子还惨遭侮辱,最终自己又被毒杀。可以说除了被俘于敌外,惠帝几乎尝遍了历代帝王所能受到的所有委屈。他从来都只是一个招牌,就像那面驺虞幡一样,被人举着到处走,却从来没有人,真的关心过他。固然,他作为一个皇帝是不称职的。但这并不是他的错,是他的父亲硬生生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才让他的人生从此饱受苦难。

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司马衷的那个著名典故——何不食肉糜。老师说,司马衷是白痴,这个故事本质上反映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残暴。

天底下有司马衷这么傻的人并不奇怪,这么傻的人能做皇帝,对当时的我,却是闻所未闻。所以,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既惊讶,又好笑。

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不是主要知识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在考卷上,教科书那几页纸一翻过去,我很快就把这段历史忘记了。

过了很多年,我对两晋南北朝渐渐有了一些皮毛了解,社会阅历也渐渐多了一些,这时候我才明白,傻子当皇帝不稀奇,何不食肉糜也不奇怪。

几块钱的东西讨价还价,得穷成啥样?

几十块钱的化妆品,是人用的吗?

买房子不难,用六个钱包不就得了?

社会这么好,还有人吃不上饭吗?

收入不高,为什么不出租空闲的房子呢......

这样的言论(或者类似的言论),大家应该很熟悉吧?不客气地说,司马衷要比说这种话的人好很多。

司马炎好色,生育能力也没问题,自然不缺儿子,他的二十多个儿子之中,司马衷排行老二,因为老大死的早,所以司马衷的地位自动上升,变成了长子。

他一生的悲剧,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266年,魏晋易代,为了打击齐王集团,断绝齐王对皇位的觊觎,司马炎称帝第二年,就风风火火地册封九岁的司马衷为太子。

如果司马衷智力正常,事情到此就该画上句号了,然而,渐渐的,人们惊恐地发现,太子的智力有严重的缺陷,没有随同年龄一起增长。

对于司马炎,最好的办法是改立别的儿子为太子,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大臣并不赞成这样做,大家普遍认为,齐王才是最好的继承人。(司马炎与齐王司马攸的争端,本质上是司马师、司马昭之争的历史遗留问题,这里就不啰嗦了。)

面对大臣们的呼声,骑虎难下的司马炎决定一条路走到黑,宁可让傻子继位,也不把皇位让给齐王。

要证明别人是错的,得先证明自己是对的。

为证明太子是可塑之才,司马炎煞费苦心,向东宫派驻最好的师资队伍,并且用舆论造势的方式为皇储树立贤明的声名。

太学是西晋的最高学府。每年莅临此地督导学子的课业,是帝王应该履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其目的在于表达对圣贤的崇敬,鼓励学子们明礼仪,敦厚德,习典籍,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以司马衷的能力,做个平常人都困难,让他当皇帝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悲哀。如果生活在当下,司马衷估计都有资格参加残奥会。他会说出何不食肉糜,青蛙为公为私之类的话,可见智商感人,这种智商作为一个国家首脑,简直了。不过当嵇诗中的血染红他龙袍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他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怪只怪他投错了胎,错生在帝王之家。老婆长得丑不说还天天给他戴绿帽子。叔叔大爷堂兄堂弟总想着把他从皇帝宝座上拽下来,一生被人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最终死在选房堂弟的毒饼之下。

所以说,司马衷只是一个可怜人。他当上皇帝,归根结底只是权利游戏博弈的结果,是贾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权势努力的结果。晋朝的衰败不在司马衷身上,祖宗开始靠奸诈夺取权利,导致天下早就没有了忠君报国的觉悟。夺取权利后迅速骄奢淫逸,不顾民生。到了司马衷这里,他拿到的只是一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怪他咯?

发生立储之争后,司马炎再没有去过太学,视察最高学府的任务改由司马衷执行。从咸宁年间到太康(280—289)初年,司马衷至少去过三次太学,或者主持隆重而古老的礼仪,或者讲解先贤典籍。

主持礼仪的难度不是很大,按部就班地做一些程式化的动作,差不多就能蒙混过关,讲解先贤典籍对司马衷的智力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我们的猜测没有错误,他应该只是照本宣科,当众宣读一下早就准备好的讲话稿。

我们好奇的是,当莘莘学子看着皇位继承人充满智慧的眼神,想到这个人以后将会成为国家的主宰时,不知会作何感想。

在宫墙深处,太子的智力存在严重缺陷并不是什么秘密,而在宫墙外的广大世界里,由于御用宣传机器的权力开动,真相被当成了谣言,谣言反而被当成了真相,许多人被朝廷放出来的烟幕迷惑了,天真地以为太子满腹经纶,温文尔雅。直到南北朝后期,提到前朝旧事,还有人认为司马衷头脑机敏,学识远远超过大多数人。

283年,齐王吐血身亡,立储之争突然结束,然而,在逝者的灵位前致祭时,看到身边的太子,司马炎心里恐怕唯有难以启齿的苦涩。

是的,他胜利了,是这场权力斗争的胜利者,但往后他只能将错就错,把帝国的未来交给这个智力不足的儿子,因为过去许多年里,他动用宣传机器给太子树立了贤明的形象,再变更皇位继承人的话等于自抽耳光。

七年后,司马炎去世,临终前给司马衷留下了两支腐朽的拐杖——司马亮和杨骏。

在此之前,司马衷的形象比较扁平,留下的几个历史剪影,很容易让人以为他只是嘴角挂着口水的白痴,比如“何不食肉糜”,以及“池塘里呱呱叫的青蛙是公家的,还是私家的”,反对他继承皇位的大臣们的言论,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他就是白痴的事实。

然而,继位之后,他的历史形象变得让人一言难尽,如同一幅平面人像变成了立体模型。

司马炎去世不久,杨骏弄权,在贾南风的秘密运作下,楚王司马玮回京发动政变,血洗杨家。

事后,就如何处置太后杨芷一事,司马衷第一次在政务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当时,在贾南风的指使下,大臣们一致同意赐杨芷自尽。议案送到司马衷手里,他说,处置太后是大事,你们再商量商量。

杨芷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司马衷的姨母。司马衷十六岁时,杨艳去世,杨芷从那时成了他事实上的监护人。

杨芷曾经协助杨骏弄权,既不清白,也不无辜。

司马衷理解不了复杂的权力斗争,对这些东西也不关心,但他知道将要被杀死的这个女人是自己的亲人。正是出于对姨母的孝心,他在朝堂上开口说话,发表了自己的“政见”。

杨芷的命终究没有保住,在贾南风的秘密下,杨芷凄凄惨惨地死在了冷宫里。

虽然没有保住姨母的性命,但司马衷在这次争执中所展示的姿态,可以证明他不是冷血而痴傻的怪物。

杨家覆灭后,楚王司马玮被杀。接下来是将近十年的和平期。

在这段历史时期里,只有贾南风把一道道诏书和奏章送到司马衷面前,请他加盖玉玺的时候,他才有些轻微的存在感,动作娴熟而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咔塔一声,手起玺落,在纸上留下一块可以证明自己是帝国统治者的印迹。

300年,贾南风落到了赵王司马伦挖掘的陷坑里,第二年,司马伦篡位称帝。

闹剧结束后,司马衷复出,处置司马伦的党羽时,他唯独提到了一个小名叫阿皮的人,气愤地说非得把此人处死。

阿皮是西晋某开国元勋的曾孙,司马伦逼宫夺权时,司马衷紧紧抓着玉玺不松手,阿皮强行掰开他的手指,从他手中夺走了玉玺。就像一个壮汉粗暴地夺走了一个孩子最为心爱的玩具,这件事留给司马衷的印象太恐怖了,即使时隔多日,他依然记忆犹新。

如果说对杨芷的态度表现的是司马衷的温情,那么这一次,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憎恨。

赵王司马伦死后,大权落到了齐王司马囧手里。

司马囧的父亲齐王当年是被晋武帝司马炎气死的,如今,上一代人的恩怨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身上。把持朝政期间,司马囧专断独行,政由己出,根本不把司马衷视为皇帝,甚至不把他当作人,不让智力有缺陷的堂兄饿死,就是他所能尽到的最大的善意。

不久,长沙王司马乂奋力一搏,险中求胜。

恶战结束的那个凌晨,皇宫里火光遍地,呛人的烟雾中,衣甲凌乱的司马囧被押到了司马衷面前。面对这个曾经践踏过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人,司马衷的反应并不是以牙还牙,而是心生恻隐,想放过对方。

在那种蛇行鼠窜的险恶环境里,这种仁慈罕见而可贵,但很不明智。幸好司马乂的头脑是清醒的,极力主张处死司马囧。

八王之乱期间,司马乂是唯一一个给予司马衷温情和尊严的好人,可惜好人不长命,最终他被自己的盟友出卖,在刑场上被烧死。

随着局势的恶化,司马衷的处境越来越糟糕,被凶狠的王爷们裹挟着,在黄河以北的大地上东奔西跑,所有的恶人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争夺他大打出手,企图把他当成压制对手的王牌,却也没有一个人真的把他当一回事。

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持司马衷御驾亲征,与成都王司马颖激战于荡阴。

大战当天,乱军狂暴如潮,如果不是嵇康的儿子嵇绍以肉身为盾,司马衷当时就要死于乱军之中了。战后,侍从要清洗血衣,司马衷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嵇侍中血,勿浣也”——衣服上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两年后,八王之乱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这场大混战的胜利者。

经过这么多年的厮杀,朝廷的权威早就崩溃了,这也就意味着,留着司马衷已经变成了一个累赘。第二年,司马衷某天吃饼的时候死了,死得恰逢其时。历史记载比较模糊,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大概率是被谋杀。

那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时代,大家都活得很艰辛,几乎所有人都有亲人死于烽火连城的战争、接踵而至的天灾、连年累月的瘟疫,人们都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没有精力去同情其他人。司马衷死得悄无声息,就如同他那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生命。

关于司马衷的智力水平,历来有些争议。

他的智力有问题,是一个基本共识,人们争执的焦点在于,他的智力究竟有多低——比常人低一些,低很多,还是非常低?

历史记载很有限,这将永远是一个谜,但我们可以肯定,即使智力很低,他也有正常人的情感,而且,他的本性要比很多人善良。

如果不是大哥去世得早,他就没有做皇帝的可能,但命运弄人,在皇权斗争中,他稀里糊涂地充当了司马炎打压政敌的工具,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帝,稀里糊涂地被野心家们裹挟着东奔西跑,最终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他从小在皇宫里长大,平静的生活被战火焚毁之前,他不知道宫墙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他说这句话不是因为昏庸或者残暴,而是天真(也可以叫傻乎乎)地以为,老百姓的生活标准和自己是一样的。

真正昏庸而残暴的,是司马炎。

司马炎不是合格的皇帝,也不是合格的父亲,是他亲手把绞索套到了儿子的脖子上。

对于那个时代的混乱和崩溃,司马炎要负责任,很多人要负责任,处于风暴中心的司马衷却不需要负责任。因为,他真的什么也没做。

0 阅读:13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