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县长:被抢劫、吃猪食、流浪3万公里,死后遗书曝光感人

论史鉴过去 2024-06-23 17:20:0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9年,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颤巍巍地戴上了已经磨损得十分严重的眼镜,躺在病床上留下了他对身后事的遗嘱。

这位病重的老人就是曾经被称为“最牛县长”的何家庆,他“最牛”并不是因为他是县长,而是因为他曾经被抢劫、吃猪食、徒步流浪3万多公里,顶着“魔芋大王”的名头活成了“最穷县长”。

穷学生,穷教授

何家庆出生于安徽安庆,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同龄人,何家庆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他的童年生活也和新中国一样充满了困苦。

何家庆的家庭情况并不好,母亲早逝,全家都是靠着父亲蹬三轮车维持生计,尽管何家庆很早就开始当起了家里的“管家”,但依然不能摆脱生活的压力,不过好在何家的邻居、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纷纷向他家伸出了援手。

小学、中学再到高中,何家庆是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走过来的,虽然他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表示,但是早已经把这些人的帮助记在了心里,用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实际行动作为回应。

安庆曾经是革命老区,当初这里的大别山曾经孕育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如今这里的崇山峻岭却让这里成为了封闭的山区。

当何家庆靠读书走出这片大山之后,他才知道这里和外面的差距有多大,这也成为了他下决心改变山区人民生活质量的动力。

1976年,在全国恢复高考之前,安徽大学毕业的何家庆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生物系的教师。

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尽力向学生们讲解书本中的那些生物和植物的知识,但是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尤其当讲到大别山区中的生态情况时,更是显得那样地干瘪、枯涩。

何家庆知道,书本里没有记载大别山生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里生物匮乏,相反这里是大自然天然生物的宝库,只不过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常人很难能够到这里进行详细的调查而已。

“没有人去,我就去,别人不去,我就去。”

何家庆知道,大别山并不是别人眼中的荒山野地,而是一片宝藏,自己作为在大别山区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必要也有义务让别人都认识到这一点。

经过多年的准备,何家庆在安顿好家中妻女,并且向有关部门进行登记之后,他只身一人踏进了大别山区。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次探索竟然创造了一个历史。

225天,徒步穿行山区1.2万公里,从安徽地区进山,接连穿越了河南和湖北两个省的19个县区,数百个村子都留下了他的脚印。相应地,大别山也回馈他3110多种、近万株植物标本,以及他“全面探索大别山区第一人”的荣誉。

不过,何家庆虽然是在大山中长大的山里娃,但这一次进山也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九死一生”。

不能再穷下去

何家庆在大别山里探索,虽然并没有冒失地闯进无人区,但也几次差一点丧命。

在大山中,他遇到过狼群环伺、遭到过蚂蟥围攻,因为长时间在潮湿的山地里行走而浑身关节肿痛、双腿溃烂,还曾经多次在悬崖、山洪中丧生,幸亏被路过的猎人救到了村民家里。

在村民的家中,读过书的何家庆被村民当作了发财致富的“本事人”,纷纷向他询问应该如何养牛、如何种植农作物,然而何家庆发现这些山里人虽然能吃苦能干活,但并不能够科学、复合型养殖种植,甚至连满山遍野能够当作饲料用的豆类植物都不认识。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何家庆感到了意外,同时也找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应该把知识带进深山,让山里这些善良的农民们不再守着宝藏吃青山、靠着宝库受穷。

何家庆深入深山的消息让人们感到震惊,同时也对大别山内有着这样丰富的珍贵植物感到惊喜。何家庆在进行物种登记的同时,也向当地部门提出了自己有关于山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何家庆站在生物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待深山百姓致富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在经过多个部门联合商讨下,认为何家庆所提出的方案符合当地的情况、极具发展意义。

1990年,何家庆的身份有了变化,他从一名学校的教师,变成了绩溪县的挂名副县长,主要负责推动县里面的科技普及工作。

不过,尽管他的头上已经戴上了“官帽子”,但他依然是那个整天穿着已经发白的中山装和“解放鞋”的“怪老头”。

这个“怪老头”或是步行或是骑着自行车,整天在村子和山里穿梭着,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周围23个乡都走了一个遍,把附近山里宝贝的“家底”都摸清楚。

让人们想不到的是,何家庆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而是在他所擅长的生物领域着手,写了一部多达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等专业性极强的书籍,让绩溪县的野生植物资源首先在植物界“放一炮”,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这里。

何家庆的方式果然产生了效果,许多动植物专家开始陆续到这里考察,在了解当地资源的同时也间接把这里推向了市场,其中何家庆所选择的“养蚕改善试点”尚田乡在他挨家挨户手把手培训改善养蚕技术之后,实现了增收30万的成果。

不要小看这30万,这在当时的尚田乡甚至绩溪县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并且那还是在受到了水灾之后耽误了好长时间之后的结果。

有了一次“小成果”之后,何家庆的信心更足了,他转而把带领百姓致富的方向对准了一种当地并没有的经济农作物:魔芋。

这种农作物虽然在当地并不常见,但是湖北和甘肃等地有过在山地成功试种的经验,因为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市场上的价格很高。

何家庆并不知道,这一种能够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利益的农作物,却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穷县长,富百姓

何家庆在当地创办了魔芋种植培训班,自己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自己掏腰包花了1000元从湖北买来了种子进行培育,在当地30多个试验点开始了试验,第一年就为当地盈利400万。

这一次,400万的盈利和之前的30万相比已经再一次有了很大的提升,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纷纷开始向他求教魔芋的栽培技术。

很快,两年的挂职时间就到期了,人们不愿让这位办实事的县长离开,“强行”把他又留在当地半年。

离开了县长的职务,何家庆并没有闲着,在继续教学的同时也在攒钱,准备着他早就有的打算。

从当上县长开始,到1998年,他准备了8年的时间,一共才攒下了2.7万元钱。

谁会想到,一年时间就给一个乡带来400万盈利的县长,竟然连这一笔钱都是从牙缝里面省下来的。

他是一名创造出了富裕县的穷县长。

何家庆攒钱的目的,是要再进行一次“远征”,他的这一次行程更远,步行穿越了安徽、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等8个省市地区,路程长达3.1万公里。

他把自己的知识向沿途的百姓进行传授,不仅指导了57家魔芋生产加工企业,而且还创办了病虫防治班,2万多人次接受了相关的培训。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扶贫路,也是他准备好迎接的艰苦之路。不过,现实却一次次给他重击。

在穿越广西的山林时,成群饥饿的老鼠对瘦弱的何家庆发动了攻击,而这还只不过是“痛苦”行程的开始。

在途中,他曾经遇到过山洪,他侥幸从中巴车中脱身逃生,之后还遇到过大大小小17次车祸。

为了求生,他曾经就着雨水吃已经发霉生虫的干饼子,甚至还用身上仅存的几块钱向山中猎户购买猪食,随后还靠要饭活了两个月。

他还在途中被人抢劫过两次,还被人用搭顺风车的名义骗到了黑石场挖石头,一直到他的手都磨得血肉模糊,才被人嫌弃地放了出来。

尽管这样,何家庆还是坚持着走完了全程。当满身伤病、满脸胡须、全身只有40斤的何家庆重新回到家中时,人们几乎已经认不出他。

这一次行程,各地给他开出的介绍信连起来,已经足足超过了5米,他所培养的养殖户也超过了2万户。如果能够根据这个数据对应古代官职的话,那他就当真是“万户侯”。

可惜,命运再次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

正当何家庆因为对百姓的扶贫项目而受到领导接见、被安徽大学和南京大学先后聘请,他也准备继续加大力度推广魔芋生产规模时,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且还是癌症晚期。

不过,区区癌症而已,对于在大山中无数次面对生死的何家庆而言,已经都不算什么,他已经能够坦然接受。

在病榻上,何家庆坦然写下了遗嘱: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助给有需要的人,如果受捐者是山区的孩子,那么就要优先捐赠给他们。

这不是他第一次给女儿写信,这一次是临终遗嘱,上一次则是在他第二次进山扶贫之前,或者两次都可以说是“遗嘱”。

在查出癌症后的两个月,何家庆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了他热爱的大山、还有他热爱的家人和百姓们。

人们也按照他的意愿寻找到了两名16岁的贫困儿童,让这位曾经无比热爱这片大山的“教授县长”“魔芋大王”的双眼,在这两位年轻人的身上继续工作,继续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

论史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