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神秀大师:“你的心入佛门了吗?”

海蓝聊佛法 2024-07-29 05:44:50

接上文:

天台山,位于浙江东南部的天台县境内,是仙霞岭的中支。

齐梁时候,道士陶弘景曾记载道:“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

早在三国孙吴时期,天台即建有佛寺,名僧昙猷、昙兰、昙光、支遁、法顺等,都在这里修习佛法,而最出名的僧人当数智者大师了。

智者大师,名智颚,史称“天台智者大师”,公元五三八—五九八年间,他融汇南北,总揽众流,批判取舍,整合创新,创立了天台宗。

神秀来到天台山时,智者大师圆寂不过二十余年时间,天台宗在智越、灌顶的继承和发展下,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全国各地有无数僧人前来学习,新落成的国清寺人声鼎沸,络绎不绝。

这种情形与神秀想像的深山佛刹、青灯古佛的模样大相迳庭,而且因为来访的僧人实在太多,国清寺虽然是占地极广的佛寺,但也无法全部容纳,许多人失望而归,这让神秀十分沮丧。

神秀离开国清寺,越走越远,直到不闻人声才止步,这时候,他内心渐渐平静下来。

这天夜里,神秀在一处静坐,渐渐地,薄雾将他整个人围住,耳边似有风声水声,却又忽近忽远,若有若无。心中似有念佛声、念经声,却又了不着痕,心中的杂念越来越少,慢慢地,什么也没有了。

一名老僧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边。

神秀见那老僧慈眉善目的,心想:“不知他是不是国清寺的僧人,是否可请他引进门?”

那老僧像是听到了他的心声,道:“你的心入佛门了吗?”

神秀一下子愣住了,出家三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老僧道:“许多人身虽入佛门,心却无佛心;也有许多人,虽然身未入佛门,却有颗佛心。”

神秀在心中道:“我身入佛门,心亦努力朝向佛心,只是不知如何才能获得般若智慧?”

老僧道:“好,好,有此一念,即是佛心。我来教你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精要,不出止观二法。”

神秀道:“如何是止观二法?”

老僧道:“止为止息散心,观为观想正知见。这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

神秀道:“如何才能学成止观二法?”

老僧道:“可从五时八教,循序渐进。五时,一为华严,二为鹿苑,三为方等,四为般者,五为湿槃八教,分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和化法四教:藏、通、别、圆。”

神秀苦着脸道:“法师所言均为天台宗法精要,我不能入天台之门,得不到传授,又怎么能够达到最高境界?”

老僧道:“痴,痴,痴。要知道,佛法包含万物,要学佛,何必执意一门之见,须得广收博览,方有所成。”

神秀听后豁然开朗,山川流水尽收眼底,他不由得想到:“我为大法而来,又何必在乎是不是能够入得了天台之门呢?”

等神秀回过神来,老僧已不知去向,他心中想着他刚才的话,忽然忆起白天在天台山另一处寺院方广寺门前柱子上所见的一副对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雾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想到此处,他拔腿离开了天台山。

走到半山腰,神秀忽然想起刚才那个指点他的老僧,与白天在国清寺中所见到智者大师,长相十分相似。

这次云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对他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明日更新。

0 阅读:3

海蓝聊佛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