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覆灭:从艺术家赵佶成了1号人物,国家的命运开始走向末路

街坊在罗湖 2022-08-05 10:48:47

北宋王朝,从武人赵匡胤开始建国,到艺术家皇帝赵佶父子断送国家(宋钦宗上任很短),整整历经167年,那张独一无二的宝座,前后“接待”了9位皇帝。

有人说,北宋的覆灭是因为“重文轻武”,但是,如果不重视“文”,宋朝哪里来的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不过,对“武”的重视程度确实弱了一些。

有人说,北宋的覆灭是因为北宋的“党争”让国家虚弱不堪,但是哪个时代没有朝廷里的帮派之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国家和朝廷,就有党争,只是程度强弱不同而已。

还有人说,北宋覆灭,一切源于王安石变法,改革不利,影响后世。这是哪里话?王公和神宗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的。

我想说,北宋的覆灭,和赵佶有关。确切地说,和他的身份有关,他首先是个艺术家,其后才是个皇帝,这加速了北宋的覆灭。

赵佶是个出众的艺术家,他的着眼点和一般的皇帝不同

赵佶的字

这是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说宋神宗有一天到“秘书省”(就是国家图书馆)参观,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幅画像,上面的人非常俊雅,看着让人大生好感,仿佛似曾相识。于是宋神宗问左右的人:“这是谁呀?”旁边人回答:“南唐后主李煜。”原来如此。

公元1082年6月6日晚上,宋神宗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李煜。早晨起床后的宋神宗不停叨叨:“怎么会梦到他呢?”当时,没有答案。

神奇的是,当天,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出生了,这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赵佶(在金国兵临城下时禅位给了宋钦宗,宋钦宗在任时间很短)。

故事的真假先不做探讨。但,赵佶的爱好和李煜极其相像是真的,从小就爱好丹青笔墨,喜欢琴棋书画,喜欢吟诗作赋,也喜欢游戏蹴鞠。

如果放在现代,谁家有这么一孩子,家长该多么喜欢啊!孩子自己有这爱好,家长都不用催着去兴趣班了。

以前的今日头条APP,打开页面,上面写着:你关注的就是头条。这话很好。

赵佶的头条,就是那些艺术类的东西,那是占据他内心位置最多的东西。至于政治,至于军事,赵佶基本没操心过。

慢慢地,赵佶长大了,妥妥的一个年轻艺术家,独创书法瘦金体,到今天都无人能超越;丹青方面,也是独树一帜;蹴鞠方面,也是熟稔至极。

这样一个人,如果在现代,当个艺术大家,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再好不过了。如果想当官,就当个文体局局长,或者文体部部长,那就太到位了。

但是,人生就是充满了戏剧性。

宋哲宗身体不好,在公元1100年死去了,死时只有23岁。在他死后,赵佶自己稍微努力了下,向太后等人使劲推了推,赵佶就此成了皇帝。那一年,赵佶18岁。

从赵佶当皇帝那天起,北宋王朝的命运开始转变。虽然他是皇上,但他更热衷于艺术。在他这里:艺术第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最好的图画是什么?“百姓安居乐业图”,还有“万里江山社稷图”。

但是, 赵佶作为一个艺术家,受胸怀和眼光的影响,在艺术上挖得很深,在政治上走得很浅,在军事上非常弱。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于是,赵佶身边出现了一个文化人,一个自私的文化人,很有文化,很有才学,很有品味,就是没有爱国情操,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赵佶在艺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越走越深。

这个人,叫蔡京。

因为宋徽宗赵佶痴迷艺术和文化,所以身边多了满足赵佶爱好的官员

赵佶的画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赵佶爱艺术,所以,有艺术格调的人开始被重视。上文书说了,蔡京是很受赵佶重视的。蔡京的书法,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是当时绝对的大家。

当了皇帝,稍作调整,赵佶开始继续他的爱好。赵佶对艺术的品味很独到,除了当代人的书法绘画外,对于古代人的笔墨丹青,赵佶也很重视。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在全国收集名人字画。于是一阵阵寻找书画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只为寻找各名家字画。

这些人当中,有高官,有太监,也有商人,总之,大家都争先恐后,唯恐落后。当然,最后因此事受益最大的,还是主管这事的太监梁师成等人。

爱收集字画、欣赏字画的人,对古董也有非常大的爱好。于是乎,书画浪潮热过后,赵佶手下那些人又开始各处寻找古董了。市面上找不到,为了利益,就有人开始盗墓,这是连死人都不放过的意思。

这样下去,人神共愤,指日可待。

某一天,赵佶开始喜欢了自然界的奇石怪木,于是大家开始往这方面想办法了。为了容纳这些奇物,赵佶让人开始修园子,这个园子就是非常著名的“艮岳”。园子占地750亩,整个建设用了5年时间,从公元1117年开始动工,到1122年竣工,付出了太多人力、物力、财力,里面充斥着梁师成、朱勔等人从各个地方运来的“宝贝”。

当时的宋朝皇宫,是天下文化艺术品最集中的地方,而赵佶,也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雅致,最有艺术情操的一个人。但是,这些对于国家治理有何好处?屁的好处都没有。

有一天,赵佶同志突然对道教文化发生了兴趣,于是乎,宋朝大地,到处都是“活神仙”。这些所谓的“活神仙”对国家建设有何帮助?没有一丁点的帮助。

这样一个有爱好的皇帝,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人家还特别能坚持爱好,从小到大,从年轻到中年,甚至到了最后死去前,对于艺术的爱好,都纯粹得要命。这样的人,如果是个民间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太值得大书特书了,但是作为皇帝,简直就是国家的灾难。

围绕着赵佶的艺术爱好,诞生了所谓的“文化艺术圈”,这个圈中,只有赵佶是真爱艺术,蔡京也算,其他很多人就是服务于皇帝爱好,混权力,骗钱花。

我们看看都有谁,他们是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等,前两人在京城陪着宋徽宗欢乐,后两人奔波在祖国大地,寻找奇珍异宝。特别是后两人,在地方上,那是绝对的霸王级别的存在。朱勔在东南一代,仿佛就是“皇帝般的存在”。

上面四个人,再加上武装太监童贯,掌握全国土地管理的李彦,构成了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六贼”。

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们,一天到晚为了皇帝的爱好大动心思,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没有!

赵佶玩艺术,终于把国家玩没了

赵佶的画

赵佶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好艺术,这导致很多人为此各方奔走,而百姓们的生活大受影响。

有人说:“北宋经济发达,家家都富裕。”这种不负责任的讲话,绝对是自己想出来的。

北宋晚期,全国百姓的日子开始进入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东南百姓,被梁师成、朱勔整得乌烟瘴气,为了给皇上搜集各种石头,所有州府都得配合,运送过程中,其它所有事宜都得让路。

那些办事人员,为了所谓的“花石纲”,经过各个州府,连吃带拿。地方官为了讨好这些人,也是大下血本。而出去的财物,地方官再回过头从百姓身上想办法。真的应了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更夸张的是,朱勔等人,完全决定了南方的官员结构,成了南方的实际控制人。

十来年下来,国家国库都空了,朝廷想着如何从百姓身上多诈些钱。而南方的百姓们日子极其艰难,生活拙荆见肘,糊口都不容易,于是著名的方腊起义爆发了。

方腊起义从1120年十月开始起,迅速席卷东南大地,到12月,人数已经达到了20多万,为什么会这样?民愤太大了。

但方腊的农民起义军很快被镇压,泥腿子们实力确实有限,不懂打仗。1121年的8月,方腊被斩首。虽然方腊被杀,但从这次农民起义事件,可以发现老百姓太难了。这样的王朝还能坚持多久?久了才怪。

宋徽宗一边在自己的爱好上大花金钱,对军队费用,又严格控制。曾经的宋仁宗期间,禁军人数达到了80万左右,而宋徽宗时期,实际人数也就40万左右,没有其它原因,省钱啊!宋朝的军队确实不容易。

国家虚弱,北方的金国崛起东北,干败大辽,前来征讨。宋徽宗仓惶之间,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桓,这就是后来的宋钦宗。

宋徽宗的用意很明显,时刻做好了要逃跑的准备,所以才忍痛割爱,把皇位给了儿子。一副烂摊子,这让宋钦宗非常难做人,扭转乾坤的难度太大。

公元1127年2月,发生了“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同时被俘虏的还有皇太后、皇太妃、皇后、贵妃等3000人,至于赵佶的一些宝贝,能拿走的,看起来值钱的,金国人全部带走。赵佶用尽一生投入的艺术事业,收集的艺术品,转眼间归了别人。

当赵佶、赵桓的龙袍被扒掉,经过长途跋涉,被押送到金国,感受无尽的屈辱时,宋徽宗才感叹,自己做了太多错事。

错了吗?有什么错?

如果是一个平常人,确实没错。但作为一个皇帝,确实错了。

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艺术第一,其它第二。

但是后悔也没有用了。公元1135年6月4日,赵佶死在了金国控制的五国城(在如今的黑龙江)。

赵佶的画

赵佶,一个被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

他能上得高位,是老赵家的悲哀,更是汉民族的悲哀。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很难当个出色的王朝领导,因为着眼点不同,对国家治理所付出的精力会大大减少,这对国家不公平,对百姓更不公平。

0 阅读:78

街坊在罗湖

简介:真实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