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歌手2024》之中,第一次出场便获得亚军,第二次便惊艳夺冠的孙楠引发一场关于音乐知识之中节奏理解的巨大舆论风波——即,孙楠节奏拖拍。在网络上任何孙楠的演唱视频都会存在如下的部分评论:拖拍太难受;节奏不对,什么国家级歌手;唱的太油腻了,不喜欢。
那么,从音乐的专业视角来说——孙楠的节奏到底错没错?为什么大众听起来会感觉孙楠的节奏那么难受?孙楠的节奏处理是高级还是基本功不足?今天从专业视角揉碎了讲:
1:孙楠拖拍,是一种古典音乐专业节奏技巧——Rubato(偷时值,弹性节奏)首先从专业视角判定:孙楠的拖拍并不是乱唱一气,而是具有专业审美的选择和表现。孙楠的这种故意拖着节奏强弱顿挫的处理,是在音乐专业有处可查的节奏类型处理方式——古典音乐的Rubato(直译为:偷时值,或弹性节奏),是一种强烈抒情的慢板节奏处理,在西方音乐广泛运用于歌剧、音乐剧。
Rubato(偷时值)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在曲谱上标记的原定节奏之外,产生了前后的粘连或停滞的切分,假设:有两个四分音符音符各占一拍,但是孙楠把第一个四分音符唱成了一拍又四分之一拍,如此就完成了偷时值的Rubato。第二个四分音符被第一个四分音符偷了四分之一拍。但是两个音符的总时值是不变的,这就是Rubato的基本表现节奏。
那么Rubato(偷时值)是如何展现美感,如果按照这偷来偷去、毫无章法,那么偷时值的歌手如何判断音符的总时值是正确的?如果判断不了,那要作曲干什么?岂不是对作曲人的亵渎,对节奏的无视?又为什么Rubato可以成为古典乐专业节奏的一种方式?答案是:Rubato必须依赖于以下三点才能完成基本的美感展示:
一:Rubato(偷时值)的歌手必须依赖于准确的伴奏声部,才能拥有正确的总时值表现。最起码要有低音声部的正确时值来提供总时长的判断。因为歌手的心思在破坏曲目的节奏,偷时值,自身是无法完成总时长的判断。只有总时长正确,才是Rubato不然那叫自由节奏。
二:Rubato(偷时值)的标准运用为:大节奏不变,小节奏偷一点或即兴,即通常是一句旋律之中:前半段为正常节奏,后半段才加花即兴偷时值。下一句的前半段再度回到正确节奏。
三:Rubato(偷时值)的节奏运用本质是属于抒情即兴节奏的一种分类,但不属于自由节奏的散板。也就是说:歌手如果要使用Rubato(偷时值)的话,需要考虑当前的曲谱阶段是否满足即兴的听感要求——即,人声是否提供了正确节奏的对比,在正确对比下进行的Rubato(偷时值)才能提供对比艺术张力。
所以,Rubato(偷时值)是一个常用的音乐节奏处理方式, 和渐强、渐弱、渐快、渐慢本质是一样的。在19世纪古典乐对于Rubato其实就要一种先渐强后渐弱的自由节奏。最底层的逻辑其实就是有一点即兴味道的自我切分。Rubato并不能判断孙楠的节奏基本功好坏,只能说孙楠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Rubato(偷师值)的歌手,仅此而已。那为什么孙楠的《拯救》拖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论?
孙楠拖拍的负面评价原因:Rubato(偷时值)全程使用导致了节奏的混乱我们将这三点放在孙楠身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孙楠演唱导致听众不太喜欢或者是有争议的具体原因,有三点:
1:孙楠的《拯救》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Rubato(偷时值)的次数和频率过高。导致Rubato缺乏了正确节奏对比张力,体现了一种不同于曲谱作曲人的散乱体现。这是主要的大部分听感认为孙楠的节奏很油的原因。一般而言,全程用Rubato(偷时值)这个技巧是非常冒险的,会极大程度的破坏作曲人和编曲人的意图。
导致歌手和伴奏没有往一处用力,各玩各的的。不管如何起码不会从第一句就开始用。而且孙楠恰恰是把第一句唱的太顿挫,导致和乐队伴奏的拍子极大。这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即孙楠的Rubato使用过多导致了大众听感审美无法认同的巨大争论。
2:孙楠的《拯救》是生涯代表作,他唱了无数遍,会下意识求变。当一首曲目成为了一种自身生涯演唱无数次的曲目时,这个时候会有一种抗拒效应——不能按照原版的唱。这种抗拒效应会呈现在:熟悉度过高导致的严重审美疲劳上。本质原因是因为:自信心爆炸,会导致歌手对于歌曲存在一些敬畏心理的差异变化。歌手会认为自己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实际上呈现出来的Rubato却没有精心设计,缺乏了曲目谱面因素的考虑。
而在《悬崖》这种齐秦的作品之中,孙楠的拖拍和Rubato(偷师值)依旧存在,但是明显因为娴熟度不够,必须要按照曲谱完成节奏。
3:孙楠的《拯救》存在编曲和歌手的重大沟通失误——编曲节奏过于强调,导致人声的Rubato呈现了错拍听感,甚至达到了大众都能听出来的级别。上面说过,Rubato(偷时值)这个节奏技巧,必须强依赖于伴奏声部。这个时候实际上,Rubato的处理,应该是保留一到两个声部的正确节奏,在中声部可以和歌手一起坐一些切分的演奏,中和一下人声和伴奏,提供一个缓冲区。强调歌曲的弹性松弛美感。
但是《拯救》的编曲却是全程强调四四拍的:强、弱、次强、弱。而且每一个乐手的耳返之中都有节拍器,那么节奏就非常准,从低音的贝斯到中音的吉他,到高音的小提琴全都是非常准。而且鼓点的存在即为抓耳,而偏偏这个是孙楠的Rubato就呈现出来从歌曲开口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呈现出和伴奏不同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听感上,歌手和乐队各玩各的,很容易出戏。简单说:编曲、歌手、乐队三个团队是相互冲突的。
在《悬崖》之中,编曲就做了非常多的优化,提供了一些弦乐的慢板,也忽略掉了架子鼓这类强力听感节奏的噪音乐器,最大程度的弱化了乐队和人声之间的冲突。这才是一个Rubato应该具有的编曲思路,一定要和歌手沟通。所以在《悬崖》上大部分朋友听不出来孙楠的拖拍和Rubato(偷时值)但实际上,孙楠的《悬崖》依旧有着大量的Rubato,但是这一次就用的非常好,原因如下:
Rubato(偷时值)的节奏底层逻辑是:便于情绪的抒情演绎,符合《悬崖》的作曲逻辑。一般而言Rubato(偷时值)更会适合歌剧、音乐剧等舞台表现,或者慢板的抒情曲风。在欧美流行音乐之中Rubato(偷时值)主要是给与慢板抒情曲风的演绎。快和慢的艺术,在歌曲之中一定是会强调于慢的部分,而不是快。
因为越快时值的切分越多,情绪越激烈。而时值越长,Rubato的空间就越广,对比空间和节奏难易度就越低。所以从这个逻辑上,Rubato(偷时值)天然的更适合慢板曲风。实际上不管是歌剧,还是音乐剧,甚至流行乐,Rubato一旦使用,就意味着——抒情。而抒情曲风对于华语流行音乐而言,依旧是主流。
那么回到问题的根本——孙楠的节奏到底有没有问题?
孙楠的节奏——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基本功的问题不管是《拯救》还是《悬崖》这两首歌的节奏全部是都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以及附点为辅。这种程度的旋律音符节奏对于任何一个职业歌手,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真正会考量到歌手节奏感的歌曲,起码是具有一定十六分音符规模的旋律表现。换句话说:孙楠的拖拍和Rubato(偷时值)压根和节奏基本功没有任何关系。
孙楠的节奏没有问题,如果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都无法完成稳定节奏演唱,那么孙楠是不可能成为歌手的。而孙楠的Rubato使用在《悬崖》之中是非常娴熟的。要想到达Rubato的使用,就意味着孙楠的节奏已经进入到了追求风格和个人化的艺术级别。这是和渐强、渐弱一样十年磨一剑的高阶技巧。而基本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难度相比于孙楠表现出来Rubato,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综上,以专业视角切入,孙楠的节奏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基本功的任何问题。《拯救》的听感混乱,完全是因为孙楠Rubato(偷时值)过多+编曲和人声冲突导致的结果。《悬崖》的编曲就避免了此次冲突。Rubato(偷时值)的抒情加分,是契合华语音乐审美的高阶技巧,这一点是孙楠是具有专业技巧进修的思考。应当鼓励,但是不应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