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能接,宋朝才对出下句

渊泽之观 2024-03-21 13:19:32

公元618年,李渊消灭其他势力,完成全国统一,创立了唐朝。

经过数代帝王的努力,唐王朝在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

这些繁荣给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同题材的诗歌在这个朝代开始大量涌现。

同时,科举制度推行的以诗取士的录取标准,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使得一大批文人开始研究诗赋,很多人都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诗,借此抒发情感。

在唐朝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能通过诗歌找出对应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就是中晚唐时期的代表。

他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作出来之后,因为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以至于在他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人能对出下半句。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李贺是如何写出这么难对的诗句,以及为什么过了200多年才有人最终有将它对出。

“诗鬼”坎坷的一生

公元790年,福昌县昌谷,李贺出生了。

从族谱上来看,李贺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基于这样的血统关系,李贺可以称得上是皇亲国戚。

但无奈,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采取极端手段,大肆杀害了李唐宗室,这其中就包括李贺的祖上。

因为这件事,李贺祖上家道中落,为了躲避杀戮不得已隐居在了昌谷。

生活在昌谷的李贺,家境十分凄凉贫寒,但好在李贺读书十分争气,也十分刻苦。

据说他七岁时就能作诗,十五岁时名声就响誉京城。

名气大到底连大文豪韩愈都表示怀疑,亲自跑到他家中与他当面对诗,来确认是不是浪得虚名。

年少成名,才华给他带来的却不是好运,相反他要要比同龄人承受的更多。

在父亲去世后,李贺守孝三年,然后他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想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原本以为凭他的能力能一举中第,没想到有人因为他才华出众,而心生嫉妒,以他父亲名字中含有一个“晋”字与进士中的“进”字同音为由,阻挠他参加科考。

无奈之下,李贺只得放弃科举考试。

拥有满腔的壮志也因此无法施展,这对李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回到家乡后,现实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使他不得不为谋生寻找出路。

一年后,通过韩愈的帮衬,他在长安谋得了一个九品官职。

这份工作隶属于礼部,专管朝廷举行的各种丧葬祭祀礼仪。

也许是因为工作内容的关系,在这个职位上,李贺写出了许多带有死亡韵味的诗,这也是他被誉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同样也因为这份工作需要经常接触生死,并与鬼神打交道,原本多愁善感的李贺变得更加纠结和痛苦。

再加上妻子的离世打击,才20多岁的李贺就忧郁病笃,原本多病的身体变的更加瘦弱不堪。

终于,在这岗位干了3年之后,李贺拖着病弱的身体,选择了辞官回家。

在回乡的路上,李贺伤的感之情无人能及,于是便有了那句意境深远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诗创造出来之后,成为了千古绝唱,许多才子佳人都只能窥探这句诗份风采,而无法对出精彩的后半句。

一时之间,这句诗成了绝句,直到200多年后,宋朝才有人将其对出。

“酒怪”的才气

在唐代早期和中期,诗歌创作主要以创新为主,大家都想写出独属于自己风格的诗句。

但唐朝后期战争带来的混乱,导致人民正常生活得不到保障,创作人才开始大量凋零。

紧接着五代十国的纷争使社会持续动荡,这也深深的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直到979年,宋太宗赵匡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国家才得以稳定的发展,以诗歌为主了文学创作再次有了发展空间。

一大波文人墨客的崛起,使宋朝诗文的发展也达到了创作的顶峰。

在创作氛围上,宋朝有学习唐诗的风气,很多人以唐诗为上联,开始自我创作。

李贺的那句诗,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一个叫做石延年的“酒怪”诗人所作了出来。

这个诗人和李贺一样很有才华,同时又不太幸运。

他有着通过科举考试进身做官的理想,却招人陷害而落榜。

最后也是因为要养家糊口,不得不接受一个九品的官职。

好在这个职位他干的不错,逐步干到了正五品的大理寺丞。

除了做官、写诗,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酒,据说一天不喝酒就会浑身难受。

一次他在参加诗友们举办的聚会时,又有人说起了李贺这句无人对出的下联。

喝了酒的石延年,在半醉半醒之间,经过一番酝酿,竟然脱口而出了下半句“月如无痕月长圆”。

他对出的下半句诗,词性、声律与意境都无可挑剔,将变化无常的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

自此,困扰无数文人的绝句,终于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下联。

跨越时空的交流

不知道,早已逝去的李贺,对石延年对出的下半句是否满意。

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要有着和李贺相似的人生境遇的石延年,在经历过同样的心境后,产生了同样的情绪,在才华的加持下,最终创作出这精彩绝伦的下联。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情感和才华,使他们通过诗歌得以展现。

这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也让我们窥见了两个朝代在文化上的交融。

作为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它的在各方面的繁荣,带动了诗词的繁荣,对后世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宋诗又延续了唐朝的文体形式,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这两个朝代作为文化史上的两座丰碑,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的区别和共同之处,也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 阅读:1834
评论列表
  • 2024-03-21 23:43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如无心人也亡。

  • 2024-03-22 07:46

    人间正道是沧桑

  • 2024-03-21 23:32

    很好,但文无第一

  • 2024-03-22 07:45

    人间正道是沧桑

  • 2024-03-22 20:18

    水因无形水长流

  • 2024-03-22 11:56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2024-03-22 02:38

    对得好个毛,真是文化水平低

渊泽之观

简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