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首次参加了软考,选择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这个科目,因为它比较适合像我这样IT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人,这是一个项目经理需要考取的证书。作为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我正好处于管理岗位,非常适合这个考试。
昨天可以查分了,孙女士催促我赶紧查看我的“高考成绩”。直到孩子入睡,世界恢复宁静,我才抱着电脑坐在沙发上开始查分。孙女士口头上说,没关系,考过了就好,考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心里想,考不过就重新考呗,能有什么大问题。
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坚强,所有看似不在乎的态度其实都是嘴硬。因为我认真投入了三个月的美好时光,白天不能陪孩子,晚上不能好好睡觉,把时间都用在了背诵上。幸运的是,我没有白费功夫,成功通过了考试。
我反复查看了好几次,发现这个查询结果的系统存在一个小缺陷,它只显示分数,而不直接说明是否通过,这让我不得不反复确认,默念58是否确实高于45。同时,我不断思索,分数线是否会高于45。这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是场小折磨。
分享是美德,朋友们告诉我,这样的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了,因此我愿意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
首先要明确,我几乎是零基础。所谓几乎零基础,是指我从未从头到尾全程参与过一个项目。但我也并非完全空白,因为在公司会议中,我会聆听大家的汇报,因此可以说我间接参与了公司所有的项目。所以,我的备考经验可能特别适合那些像我一样,虽未深入参与项目,但对各种零碎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方面。
我认为所有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还是论文写作,都需要将教材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能孤立地复习。因此,我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课程
我在网上搜索了几位老师的视频课程,试听之后选择了一位讲解清晰的老师,跟着他的视频一章一章地学习,并在教材上标记重点。每天我会学习1-2章,这个阶段我并未刻意背诵。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考试内容和整体知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高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框架。
第二阶段:研究计算题,背诵非重点知识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每天研究各种类型的计算题。因为很多人都说,如果能在案例分析中的计算题部分得分,基本上就能稳操胜券。然而,我的数学基础较差,小考通常刚刚及格,大考则往往不及格。因此,我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白天,我利用零碎时间练习计算题,晚上,当孩子入睡后,我会利用剩余的时间背诵IT管理和IT治理等基础知识,每背诵一章就做相应的练习题。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因为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计算题,背诵这些内容是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第三阶段:背诵重点内容,确定论文选题
当我掌握了计算题的解法后,我就不再过多关注,只是在后期做练习题时偶尔复习一下。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背诵高级项目管理中的十大管理和八大绩效域。我采取的方法是硬背,对于记忆力已不如前的我来说,一遍背不下来就多背几遍,背完一章后就在刷题小程序上做相应的题目。
只要孩子不捣乱,我就全力以赴地背诵。感到厌倦时,我就穿插着背诵一些基础知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周。晚上,在感到疲惫时,我开始思考论文的选题,并草草写好了开头和结尾。
第四阶段:练习写论文,熟悉案例分析
直到考试前一周,我才开始这个阶段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论文分数不高的原因。我只完整练习写了一篇范围管理的论文,其他题目我只是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在脑海中构思如果考到这个题目该如何举例。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大脑和手往往不同步。大脑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但实际写作时却会感到困扰。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每个题目都实际练习一遍,因为考试时那点时间根本不够构思,完全是靠肌肉记忆完成的。以前那些能够在笔试中写出高分论文的考生真是令人钦佩。
晚上,当我觉得看论文有些厌倦时,就会翻阅案例分析的资料。我觉得案例分析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不认为这需要特别的准备,只需一句一句地审题,感觉不顺眼就写下自己的看法。当然,该背诵的内容还是要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