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立秋|秋意渐浓,立秋之美!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4-08-06 19:21:10

暑气未消,立秋忽至!当夏日的炽热还未消退,秋日的序曲却已悄然响起。立秋,这个承载着诗意与收获的节气,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而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孟秋时节的开始。万物从繁盛趋向成熟,百草结籽,瓜果待熟黄。自此后,暑气渐退,秋色清朗,梧叶飘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虽然立秋仍在三伏天,暑热未消,但这个节气给人们带来了夏日将尽、秋天来临的期待。在古代,立秋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令,象征着禾谷成熟的开始,秋季的序幕逐渐拉开。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一候 凉风至

当第一缕凉风悄然拂过脸颊,仿佛是大自然温柔的抚摸,带走了夏日的酷热与烦躁。人们迎着这缕凉风,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世界,秋天的序幕已经拉开。

二候 白露生

清晨,太阳还未完全露出笑脸,大地之上便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晶莹的露珠,是夜晚的秘密,也是立秋节气的独特印记,提醒着人们夏日的热烈已逐渐远去,秋日的清冽正缓缓走来。

三候 寒蝉鸣

寒蝉,那细小而不起眼的生命,却在这立秋时节唱响生命的赞歌。它们的鸣叫,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转,汇成一片片声浪,穿透夜色,触动人心。这鸣叫是对夏的告别,也是对秋的欢迎,更是对生命流转不息的颂扬。

立秋三候,是大自然的诗意篇章,是时光的轻声细语。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立秋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刘翰的这首《立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立秋之夜的宁静与清凉,那扇动的凉风,那阶前的梧桐,都让人感受到了季节的悄然转变。“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的豪情壮志在这诗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打破了人们对秋天的固有悲叹,赋予了立秋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碧藕试初凉 露痕啼粉香

节物催吾老 天涯见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槿花篱下占秋事 早有牵牛上竹来

已是立秋来 凉风尚未催

秋风吹雨过南楼 一夜新凉是立秋

倏忽徂炎罢 惊秋自此辰

两日新秋凉便觉 费人诗句是西风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的美,不仅仅在于那一丝丝凉爽的风,一声声渐远的蝉鸣,还在于那一份份传承已久的习俗,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它们像是时光中的一粒粒明珠,虽历经岁月的磨砺,却始终闪耀着温柔而迷人的光芒。

立秋时节,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贴秋膘”,即通过食用肉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来补充体力,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此外,还有“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当天吃西瓜,寓意着消除暑气,迎接凉爽的秋天。

立秋,是夏的告别,是秋的序曲,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乐章。在这个节气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感受那份由内而外的宁静与淡然,体会古人留给我们的习俗与智慧,让心灵在诗意盎然的秋意中沉醉,迎接一年中最丰收的季节。也可以在秋日的午后,泡一壶茶,读一本书,静静地感受时间的流转。

立秋,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一种心境的转换。它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感悟生命的韵律,珍惜每一个瞬间。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节气里,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收获与美好。

0 阅读:0

诗意文化有美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