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三则:鬼作诗,鬼语,返魂

志怪细细谈 2024-06-13 11:17:39

鬼作诗

林介,字庭归,是云程里人(没查到这个地方,应该是村屯之类的小地名)。他排行老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记忆力非常好,写文章一挥而就。林家大儿子已经做了副总兵,林介和三弟也中了举人,在当地是极让人羡慕的家庭。

这年,林介和弟弟一起进京考进士,走到鹅湖镇时得了重病。弟弟扶着他返回,到家不久不治而亡。然魂魄未散,影影绰绰出现在客厅或寝室里。家人尝试交流,鬼魂呈悲伤之色,一闪而逝,似乎无法发声。

林家人布置了扶乩盘,洒上筛过的细草木灰,簸箕上插一根竹筷,由两个不识字的童子扶着,然后招魂。簸箕移动起来,林介附在上面开始写字,速度很快,言辞悲伤,满是留恋之意。

他别父母云:“如今我已终天别,何计能守寸草心。”别兄弟云:“鸿雁层云怜双影,池塘芳草惜残春,本期接武青云路,何意身先入九泉。”别妻子云:“寄言与汝无他故,节义冰霜不可虚。”别儿子云:“幸吾尚有连枝树,末道孤根无所终。”

连诗带文共写了七百多字,从此不再现形。全家嚎啕大哭,找僧人做法事超度。

又有郑岩者,字汉卿,夜泊白石渡。当时夜色微明,他沽酒自斟,忽听岸上有吟哦之声。郑岩站起道:“月夜吟诗,必非俗客,上船共饮一杯如何?”那个声音并不回答,自顾吟诵道:“骨在江头枕碧流,闺中犹在别离愁,可怜沙际黄昏月,常伴孤魂泣野秋。”

郑岩四望无人,听诗意带着森森鬼气,不由毛骨悚然,赶快躲到船舱里。之后吟诵声消失,亦无它事。

上面二则都出自《榕阴新检》。

鬼语

我在闽中督学的时候,听幕僚钟先生说,他朋友张某也给一个官员做幕僚,曾听到过鬼语。

那次张某跟随主人去省里公干,借住一座庙里。二更时,他从主人那出来,回自己的房间,看到窗下有个人影一闪,恍惚奔钟楼而去。

张某猜测对方是鬼,然素来胆壮,悄悄跟随到了钟楼下。人影消失,楼上传来两个人对话。一人问:“为何返回这么迅速?”一人回答:“这里很少有官吏到来,今天终于来了两个,我想等夜深人静时诉冤,听他们对话,还是算了。”说着长叹一声。

先发话的鬼问原因,后面的鬼说:“我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不是揣摩上司的意图去迎合讨好,就是研究欺瞒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的官怎么肯替我申冤?”

张某悄悄回去,心惊肉跳好久,此后不敢给主人出这方面的主意。最终也不知道那个鬼有什么冤情。《阅微草堂笔记》

镇江陈某抱布为生,乾隆十年的一个晚上,他从象山回来,路过一片坟地。一个小孩儿从乱草中钻出,拉住他的衣襟。陈某知道遇到了鬼,强作镇静,大声呵斥,小鬼儿并不松开。

又有一个小鬼儿钻出来,拉住他的手。两个小鬼用力把陈某向西拉,西面黑乎乎的,像有一面墙。墙上鬼影曈曈,几团烂泥抛过来,拍在他的脸上,众鬼啾啾笑起来。

陈某拼命抵挡摔倒在地,一团一团的烂泥不断落在身上。正在危急时刻,众鬼忽然呼道:“冷相公来了,这人迂腐讨厌,我们走吧。”

群鬼忽的散去,陈某挣扎站起,只见一个高大的男子踱着方步而来,嘴里吟诵:“大江东去……”看到陈某,那人站住问道:“君被鬼戏弄?”陈某点头。那男子说:“我来救你,随我来!”

那人边走边唱,把陈某领到镇子里,说道:“离你家不远了,告辞。”陈某再三表示感谢,问对方姓名。男子说:“我叫冷江秋,住在镇东十字街。”说完而去。

陈某回家,全身沾满污泥,精神疲惫。次日去镇东打听,并没有冷江秋这个人。在冷姓祠堂里倒是有个叫冷江秋的牌位,据说是顺治年间的秀才。《子不语》

徐氏返魂 

唐朝武德年间,吴王属下小吏谢某妻子徐氏,病死四日后复苏。她说,自己被一群鬼差押到地府。主审官是一无头人,听声音像姑父沈某。徐氏大着胆子问道:“您的声音像沈姑丈,怎么没有脑袋呢?”主审官从桌底把头拿上来,摆在桌子上,的确是姑父沈某。

沈某对她说:“你先出去等候,我给你求求情,看是否能放还。切记不要乱走,更不能去往西院。”

徐氏在门外等了好久,被鬼卒传唤到大堂。沈某说:“地府缺少乐工,你此次被拘来是负责弹奏乐器的。我已经给你求情,禀告大王你不懂乐器。可以还阳了。”

有一小吏拿着一本册子禀告:“此娘子有小小的罪过,不如把罪赎了,清清静静回去。”沈某点头,就有鬼卒把她带入东面小院儿,里面的犯人受着各种刑罚。徐氏害怕,问道:“我一生向善,为什么到这里受惩罚?”小吏说:“娘子功德虽多,但是曾用不干净的碗给双亲盛饭,惩罚是躲不过的。”徐氏被绑起,向嘴里灌铜汁,非常痛苦。

再次回到大堂,沈某递给她一本经书,说道:“回去好好读经,可保八十岁的寿命。”然后派人把她送了回来。

大家这时才发现,徐氏果然拿着一本佛经,而他们家没人学佛,从来没买过佛经。《冥报记》

这是一个颂扬佛教的故事,主题是孝,内容有些夸张。我(沧海)看过的资料里讲,原始佛教万事皆空,是不讲孝的。进入中土后,为了更容易被接受,融合了儒家的孝。有人说,凡是涉及到孝的经义,都是两千年来,后人一点一点加上去的。这种说法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佛教传入中土两千年,佛经被无数大师传抄讲解,被加上了后人的理解这很有可能。

光是禅宗,唐朝就分成了南北两派(惠能和神秀),两门派之间不停辩论,南派说应该顿悟,北派说应该渐悟。后来南禅宗又分成了好几个门派,有的说应该打坐,有的说不用打坐。

小说里的华山派剑宗和气宗,当代就产生了严重分歧。何况在中土流传两千多年的佛教,增减在所难免,已经面目全非也说不定。

6 阅读:86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