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外机构对于“中国制造”的兴趣可谓非常浓厚。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只要中国企业有产品上市,随后就会有非常详细的拆解报告出炉。
这些海外机构为什么热衷拆解“中国制造”呢?
拆解这个词其实离我们已经不算遥远,像比较热的华为手机,只要有旗舰机型上市,一定会被拆解。
比如,Mate 60 Pro这款2023年上市的机型,曾被数个国家的数个机构拆了一遍又一遍。
除了要搞清楚“中国零部件的占比”以外,它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在这一些拆解的大队伍中,一部分为了单纯的开箱测试,为了流量,当然也有可能会有一部分数码博主、机构会得到一部分的公关费用,而更为专业的机构则有更多的变现手段或者达成某种不可说的目的。
还是以Mate 60 Pro为例。
以下纯个人推测、个人观点。
日经中文网曾在Mate 60 上市不久做过一则报道,内容显示,美国ZF已经开始检验中国华为技术推出的新款智能手机。
白宫自然没有一个可以打开华为手机的螺丝刀,那么拆解的工作就要落到了这些机构的头上,所以不排除这些机构在完成某些下派任务。
这是其一。
再一个就是赚钱。
拆解机构可以一一列出所有零部件的物料清单,成本是多少、谁生产的、性能如何。
报告的主要客户自然不是消费者,而是被拆解产品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通过委托的形式,得到一份非常精细的物料分析报告,一份更为精确的成本计算也就顺利完成了,此外还可以通过报告得到一些产品的设计“灵感”。
拆解机构自然会从中得到一份丰厚的报酬。
海外机构之所以热衷拆解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目的存在(个人猜测哈)。
拆解机构拆出一堆零部件,他们可以通过每一个零部件的丝印或者其他信息溯源,这样他们就可以分析出这一地区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何种程度。
更为厉害的可能会通过对核心零部件,比如芯片的内部电路显微放大,进行提取、分析、整理、计算,从而对该零部件实现设计、制造等制作过程的全复制。
没错,这些机构完全有可能掌握某一地区或者国家的海量科技信息数据。
看到这里,一些网友可能认为分析的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上面提到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没有相关的证据支撑,所以可以质疑。
下面,咱们再看一个目的性更为透明的拆解。
在岐阜县瑞浪市的某一所废弃学校体育馆中,放置着一台来自比亚迪“ATTO3”的车身骨架。
日经中文网报道中,有这么一段话。
“打开大门,密密麻麻的汽车零部件映入眼帘。这里有比亚迪“ATTO3”(中国名:元PLUS)、上海蔚来汽车的“ET5”等16个车型。日本中部经济产业局举行了分享EV技术动向的研修会,约70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前来参观……”
10月7日,日本举行了分享纯电动汽车(EV)技术动向的研修会。
其目的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了研究中国电动汽车。
它向来自日本中部地区约7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访问了EV的拆解展示设施,学习了中国产EV的车身结构和零部件设计的特点。
16辆车一共被拆成了9万多个零部件……
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最大的疑问就是,中国企业为何能生产出低价的电动车。
最后他们通过观察、讨论、计算得出想要答案,以全球热销的比亚迪的ATTO3为例。
一个是零部件的整合,降低了成本。在电动驱动装置“E-Axle”中,除了马达、逆变器、减速器之外,还整合了车载充电器和DC-DC转换器(直流电压转换器)等共8个零部件。
另一个就是车型零部件的共享以及自研自产,量产也摊薄了零部件的成本。
据报道,这处位于废旧体育馆内的展示馆开设于2022年3月,是日本三洋贸易搞起来的,据称至今已有450家企业、6000多人前来参观。
而这个三洋贸易又是美国Caresoft的代理商,Caresoft很多业内人士并不陌生,它已经拆解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在内的中国汽车品牌的30多辆电动汽车,并对它们进行了基准测试。
Caresoft的业务就是对一辆汽车的每个部件进行数字化和物理分析,从螺栓、门锁到座椅、电机和电池外壳。然后,它会决定其客户(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如何提高效率并降低产品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将拆解的汽车零部件进行一个数据库化的处理,并提供服务。
日本机构也好,美国机构也好。
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说明了一点。
中国制造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如果是以前刚踏入智能手机时代,全是山寨机,估计他们连看一看都懒得看。
没错,就是如今的“中国制造”所彰显的技术实力,已经让他们感到了焦虑,所以他们才投来关注的目光。
那么对于我们,又有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如何应对这一难以管制的“拆解战”?
它们拆解一款又一款的数码产品、汽车产品……想要公开的就给咱们看一眼,不想公开的都偷摸藏起来研究。
而我们呢……
没错,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得知,拆解产品的机构基本隶属海外。
而我们的拆解又仅限于开盒评测、看外观、跑分、测温、测游戏、试驾、油耗、续航……
相比之下是不是过于浅显了一些?
是不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拆解机构”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科技之争?
在中国制造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有君子之心坦荡荡的紧密合作,但也要有更加警觉和前瞻性地思考如何保护我们当前的技术优势,确保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