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马枪”?谁来守护新冠下的脆弱人群?

八点健闻 2023-04-29 10:16:58

时隔近3个月后,新冠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从4月中旬开始,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陆续有网友晒出自己新冠抗原测试阳性的照片,甚至出现了一家三口全体中招,首阳和复阳情况都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22日的发布数据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统计显示,从4月16日至20日,国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逐步上升,4月20日当天为2661例[1]。

尽管和去年末、今年初高峰时期数以百万计的阳性感染数相去甚远,但4月以来这一波微弱的增长苗头依然引发了大家的担心。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内的多位专家就对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做出过预判,随着首次感染后的抗体保护力下降,第二波感染高峰预计会在今年的3-6月份之间到来[2]。

对于第二波新冠感染带来的影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阳群体和高危人群应该特别注意防护,重点是保护老人。二次感染的症状通常会相对轻微,但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二次感染同样有可能造成重症和死亡[3]。

眼下,五一假期已至,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和流动无疑会加速病毒传播。因此,如何在这一阶段保护脆弱人群免受感染,以及在感染后的及时尽早治疗,就成了这一轮应对新冠的重中之重。

毒株变异,增加二次感染风险

对于新冠病毒,我们并不陌生,在上一轮感染高峰结束后,国内的新冠感染率已经接近80%[2]。但在这一轮新的感染波动里,仍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警惕。

一是以奥密克戎XBB.1.16为代表的变异株加速蔓延。

根据中疾控的数据统计,近期监控到的病例基本上都是XBB毒株,常见的有XBB.1.5、XBB.1.9和XBB.1.16。尤其是XBB.1.16,虽然总量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没有形成传播优势。但在过去两周里(到4月22日),XBB.1.16的本土病例已经从0例增加到了42例,且呈现倍数级增长的态势[1]。

截至4月18日,全球已经有3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而首次发现这一毒株的印度,正以每天感染10万人的速度重回新冠时代,其中XBB.1.16的感染占比超过63%[4]。

新变异株的出现,可能带来一波新的感染,对新变异株造成的重症程度监测也成为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议题。而对于大众来说,做好充足准备就更为重要了。

二是脆弱人群面临再次感染风险。

一般来说,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保护期在3-6个月之间。如今距离国内上一轮新冠大规模感染已经过去了4个月左右,对于60岁及以上、患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和心脏病)、免疫力低下的脆弱人群来说,已经进入了相对高风险的阶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它变异株,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二次感染,丹麦一项纳入了7000人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5]。以近来加速传播的XBB.1.16为例,其具有的E484K突变,会把有效的中和抗体的保护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4-5个月[5],这也意味着感染过新冠的人仍然有很大可能被XBB.1.16亚变种重复感染。

三是流感和新冠叠加,重症和死亡风险上升。

眼下季节变化,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如果再撞上新一轮新冠流行,不可避免会出现两者叠加感染的情况。

英国爱丁堡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工作人员对6965名新冠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227人还同时感染了流感病毒。这227人发展为的重症概率是新冠单一感染患者的4.14倍,死亡风险则为2.35倍[6]。

三款抗病毒药物,补上新冠诊疗短板

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很多人或许还记忆犹新,去年冬天第一轮新冠感染高峰时期,国内主流治疗方案还是以对症用药为主,这也导致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药难求”。而如今,情况早已经大为不同。

今年1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共有三款口服抗病毒药物被纳入其中,分别是莫诺拉韦胶囊、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阿兹夫定片,通过阻断病毒复制来实现治疗效果。

从药物有效性上来看,这三款药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莫诺拉韦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其能够降低89%的COVID-19相关死亡风险[7]。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研究数据显示可将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8%[8];阿兹夫定能够降低COVID-19住院综合疾病风险57%[9]。

药物安全性更是治疗中需要关注的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疾病中心主任贺蓓教授表示: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当特别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原本长期服用的药物是否会跟抗新冠病毒药物“起冲突”[10]。

在药物服用禁忌上,三款抗病毒药物各有不同。比如,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或他汀类降脂药的患者不能同时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11],否则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危及生命;阿兹夫定与依非韦仑、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会发生相互作用[12];而莫诺拉韦尚未发现药物相互作用[13],对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合并用药患者更加安全,治疗时也不存在需要停用其他药物的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直言,新冠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多半都是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人。对他们来说,抗凝药、降糖药等药物剂量稍有调整就会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变化,这往往会增加临床DDI(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对肝脏、心脏等带来损害,需要密切监测[10]。

其次,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和阿兹夫定都对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作出了使用限定。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来说,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不应使用,中度肾功能损伤者要减半服用。对于阿兹夫定,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需要在临床药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谨慎使用。而莫诺拉韦不经肝药酶代谢,因此也就不存在这一禁忌[11][12][13]。

从这一点来说,在用药安全性和便利性上更胜一筹的莫诺拉韦,无疑为高风险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有慢病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友好的选择。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和阿兹夫定已经上市的情况下,国家药监局依然要通过应急审评审批的方式,赶在2022年底前批准了莫诺拉韦的进口注册。

病毒监测+药物储备,应对新冠常态化

无论这一轮新冠感染是否会有波动,新冠常态化都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必然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在药物充足的情况下,早发现,早治疗依然是应对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载量和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轻度症状一般开始于病毒载量峰值后1天,中重度症状一般开始于峰值后2天[14]。因此,从防重症的角度出发,国内相继发布的多部新冠诊疗方案及共识都强调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这也是张文宏的核心观点。不久前,他在出席“感染免疫高峰论坛”时做了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讲,明确指出有基础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新冠脆弱人群需要进行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储备,以保证其能够在48小时内接受治疗[15]。

“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张文宏表示。

金冬雁也认同病毒监测和抗病毒药物在新冠常态化时期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新冠低流行,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时候,社会面要重点关注“一老一少”。“小孩有集体活动,容易有聚集性感染,免疫力也没有完全成熟,属于易感群体;如果小孩感染了,回家就容易传染给家里的老年人,这样老年人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就高了。”

他建议,对于这部分脆弱人群,可以在首次感染3个月后就进行一次疫苗接种。如果出现再次感染,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16]。

无论如何,相比于上一轮新冠感染高峰,我们已经建立了更牢固的免疫屏障,也有了更多抗病毒的药物武器,自然也就能够更从容地展开应对。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在新冠常态化的今天,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全社会脆弱人群的共同守护者。

0 阅读:265

八点健闻

简介:看得懂的健康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