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部是我们平时与战时国家武装力量的主要指挥机关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太尉府、宋代的枢密院、清代的军机处,民国的参谋本部。新中国成立前后,解放军基本沿袭的是苏联红军的编制体制,总参谋部也因此权力极大,十分重要。
关于总参谋长一职,革命战争年代,叶剑英元帅、刘伯承元帅、肖劲光大将、彭德怀元帅和周总理,都先后担任过。新中国成立后,到“913”前,有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代理)、粟裕大将、黄克诚大将、罗瑞卿大将、杨成武上将(代理)和黄永胜上将担任过。
其实在罗瑞卿辞职后,本该是陈士榘上将坐上总长位置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当。晚年他跟儿子说起,还有些后怕,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自己当上就完蛋”。
陈士榘的资历很老,在1927年春就在家乡组织起农会。他因南昌起义时间提前没赶上,后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陈士榘刚参加秋收起义,就见到毛主席,还交谈了一番。秋收起义后,他参加毛主席主持的“三湾改编”,并成为毛主席领导下第一批入党的党员。
红军发兵拿下茶陵县城后,陈士榘被选为士兵代表,成为当时行使县长权力的三人委员会成员之一。毛主席因腿伤,过了段时间才到茶陵。到茶陵后,毛主席拍着18岁的陈士榘的头,哈哈大笑:“想不到呀,我们的陈士榘作县太爷啦,你现在也算是一个山大王哩。”
陈士榘闻言嘿嘿直笑,说:“我啥都不懂,还请毛委员多指示才行。”毛主席也不客气,先是夸奖了一番,然后提起意见和想法。可以说,陈士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教育和引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陈士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个兵种——工程兵的首任司令,离不开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钦定时,给出的理由是:“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叔叔是工兵管带,工程部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不得不说,毛主席没看错陈士榘这个“工兵世家”,他干得一直有声有色,没出过半点差池,新中国的许多重要工程,都有他在背后运筹帷幄的身影。以陈士榘的资历、能力和贡献,及毛主席对他的特殊信任和感情,他做总长绝对是可以的。
但对总长这个位置,陈士榘是敬而远之、坚决不受的。罗瑞卿辞去总长一职后不久,工程兵政委谭甫仁,急冲冲地跑到陈士榘的办公室,兴奋得跟他分享自己刚收到的一个消息:“老陈,你听说了吗?刘志坚(时任总政副主任)带来传达,说你要上任总参谋长,这事都在驻京的军事大院传开了!”
陈士榘听到这一“喜讯”,没有表现出谭甫仁所猜想的那种大喜过望,反而皱着眉头,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陈士榘突然想起,刘志坚前面在会议室,传达中央精神时,确实讲过一句话:“总长人选不是刘亚楼(任谁都知道不是他,他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毛主席已经有安排了,是另外一个人。”
如今听到谭甫仁的“喜讯”后,陈士榘立即赶到301医院,探望正在接受治疗的刘志坚。他埋怨道:“你这一传达,不知道多少人来问我是不是真的。”刘志坚笑着回答道:“你可以告诉他们是真的,我说的另外一个人就是你。”
陈士榘摇了摇头,说:“我做工程兵司令就够了,统率三军的总长我真干不了。请你向中央和毛主席转达一下。” 刘志坚没说转达不转达,而是回了句:“你听命令吧。”
总参谋长任命没有公布之前,陈士榘的心始终是悬着的,直到杨成武被任命为代总长。陈士榘不想当的内心想法,跟许世友大同小异(曾经传出要许当总长的消息,许说要我当,我宁愿跳长江),都是觉得这个位置太危险,很容易跌下来,跌下来还不好爬起来。
陈士榘晚年跟儿子聊起这事时曾说:“我这个人是有点自知之明了,打了几十年仗,唯独政治仗没学会怎么打。政治漩涡里怎么游泳,我还没学会。很容易被人抓到小辫子,如果真当了总长,凶多吉少。”
陈士榘说的都不是“恐怕凶多吉少”,而是“凶多吉少”,几乎是断定了没好果子吃。
陈士榘的水平,除了找文工团员,其他离总长的素质要求,差距非常大。
致敬英雄
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华野参谋长
罗荣桓、谭振林、陈士榘秋收起义走出的元帅将军。
我们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
怎么 是上将了?
怎么是上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