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纪事》:底层打工人让人唏嘘的辛酸泪,引起读者共鸣

裴裴说情感 2023-10-11 16:27:05

捧着《“打工人”纪事》一书,脑海中浮现出早晨送6岁儿子上幼儿园情景,走在路上他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真羡慕大人,好自由,好舒服。”

当时,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回应他:“大人最烦恼,我还羡慕你无忧无虑,不用为了碎银忙碌奔波......”

低头看到“打工人”三个字,心中莫名心酸,奋斗十年依旧是一无所有的样子,每天盯着电脑屏幕,搜索着热点词,想着写几篇爆款养活自个,只可惜.......

继续读书吧。手上这本书——《“打工人”纪事》作者沈燕妮,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一种非虚构现实纪事“打工人”的整合书籍。

记录了10个打工人,横跨80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打工人”,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为了碎银,为了生活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看得让人心酸,让人唏嘘,泪水也会随着文字产生共情,毫不避讳滑落。

杀猪匠的宿命,从一句“人活着,要多难有多难”拉开序幕。讲述了建国初期农村特殊“职业”——“杀猪匠”,一家两代人的故事,故事悲情结束。

他们想努力活着,却总是被命运捉弄,原本蒸蒸日上的生活,遭遇“滑铁卢”时代进步,杀猪匠职业岌岌可危。

转行的他,生活似乎在开玩笑,迎喜没有迎来喜庆,而是一连串的打击。让他自我怀疑是不是“杀生”做得太多,上天才会这么薄待他。

来源网络

人活着太难了,生活真不易。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觉得用在“悲情东北海鲜店”一对苦命夫妻身上比较合适。

女子被邻居唾弃,只因为她不守妇道,男人也被指指点点,没有脊梁骨,看着妻子堕落。

谁又曾细想过这对“打工人”背后的真实状况呢,两个人在八十年成为令人羡慕的国营工人,却又被大环境的裁员淘汰,成了下岗工人。

他们没有放弃生活,依旧是努力找各种出路,最后开了海鲜店,原本生活有奔头,却因他们的孩子生了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天都需要药物维持,还要做天价手术。

海鲜店不足以支撑,被出兑依旧填不满无底洞,孩子没有留住。女人又因钓客被抓,出来被别人指指点点,最后女人疯了,男人醉酒后再也没起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夫妻为了孩子走上了人们难以承受的道德底线,触犯了法律,知道真相却让人恨不起来,只能唏嘘命运捉弄。

我们世世代代都是打工人,不管你的身份还有职业,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一个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奔走忙碌的打工人。

读到“西南大山的隧道,每一米都有生命代价”,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我们平时坐火车穿隧道短短的几分钟,有时抱怨信号不好,却没有想过,挖一条隧道需要付出多少。

在隧道里工作会面临很多问题,大热天穿着防毒衣物,浸泡在水里几个小时,每天吸收着灰尘,听着钻头,钻墙嗡嗡轰鸣声。

工人们是用汗水裹挟着血渍,冒着生命危险换回来的。在挖掘隧道时,每前进一步,都有危险,甚至会命葬于此。

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工人,他们为了工程项目,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做出了许多贡献。

书中有一位农民工老杨,为儿子娶媳妇花费许多,欠了10多万的外债。上了岁数的他,也不得不出来打工。一般在小工地上每天一百多块钱他不愿意,太少了。于是进了工程队,每天扛着100多斤重的主风钻在隧道里打孔。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就是有些伤肺。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生活,他们在最底层劳作着。

看着他们的工作,想起父亲,一位60岁的老人,每天骑行三四十公里去楼房里做防水,劝他做点轻松的,在周围种花草,守着家安全。他说工资太少,现在还能干的动,多赚点。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也能理解父亲,他想赚养老钱,赚一份心里踏实。在他的眼里我们都已成家,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打拼。他也要为他的孩子、孙子继续努力,没有收入的生活让他焦虑。

谁不愿意躺着享受生活,但有几个躺着生活的人,能站起来,尊重每一位辛苦打工的人。

打工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为了世俗的碎银几两,努力为家庭为自己攒下一份保障,为孩子为后代尽自己的可能留下一份财富。

不管是富有的打工人,还是贫穷的打工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只要努力,生活不会辜负你,总会给你留下希望的光。

每篇故事细细读起来,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各行各业打工人,重合的窘迫与困境。《“打工人”纪事》很不错的一本书,平凡的文字,书写平凡的人生,强烈推荐给你,愿你我一起共勉。

0 阅读:0

裴裴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