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文、王伾等人的改革逼得宦官、文官和藩镇联合让唐顺宗禅让

史海撷英 2024-04-15 15:38:25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注定是大唐不平凡的一年。正月初,在位二十七年的唐德宗驾崩,遗诏传位给太子李诵。但李诵在位六个月又匆匆忙忙地禅位给太子李纯,自己当了太上皇,短短一年,大唐就走马观花迎来了三位天子。

当然如果是单纯的皇位传递也无可厚非,毕竟唐顺宗罹患中风。但唐顺宗在位期间主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一度引发了大唐政坛的大地震,甚至逼得宦官、文官和藩镇走在了一起。能促使他们联合,很显然,唐顺宗的禅位似乎不太寻常,搞不好就是宦官联合太子李纯扳倒唐顺宗的。而唐顺宗禅位不到四个月就匆匆驾崩让这件事更加蹊跷,或许唐顺宗当初根本不想禅位。

后世对于唐顺宗的评价基本没有分歧,普遍认为要不是顺宗身体好一点,肯定有更大的作为,但即便唐顺宗身体不错,但难免也被逼禅位,毕竟他面对的可是能随意废立皇帝的中晚唐宦官们。

值得一提的事,唐顺宗在位虽然短,但他却是大唐待在储君位置上最久的太子,足足二十六年。

史书记载,还是太子的李诵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一出生就受到祖父唐代宗的宠爱,被唐代宗封为宣城郡王。但成婚后的李诵一直没有子嗣,着急想要见曾孙的唐代宗就把自己的王才人送给了李诵,祖父送自己妃嫔给孙子,虽然有点奇怪,但在唐朝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值得稀奇。

稀奇的是这个王才人还真的给李诵生了一个男孩,唐代宗非常高兴,给他取名李淳,淳有质朴的意思,大概希望这个曾孙当个敦厚的人。

李适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先封李诵为宣王,次年改元后册封为太子,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诵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六年。

但大唐的天子可不好当,唐德宗之前的太子们在登基前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被拉下马,在李诵之前,也就自己的父亲唐德宗继位还算顺利。

至于祖父唐代宗,要不是有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扶持,早就被张皇后给废黜了,可见大唐太子的危险程度可比一般王朝高太多了。

李诵的太子生涯虽然不如先祖们那样波折不断,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唐德宗一度因郜国大长公主之案,险些废了李诵的太子之位。

郜国大长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早些年嫁给了驸马萧升,其女儿萧氏又嫁给了李诵,成为李诵的太子妃。而郜国大长公主得知女儿成为太子妃后,仗着女儿和自己的身份开始胡作非为,不仅和彭州司马李万私通,还和太子詹事李昇、蜀州别驾萧鼎等人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郜国公主

当然这些事情在唐朝这样开放的朝代根本不算什么事情,但郜国大长公主还玩巫蛊之术。这玩意自古以来就是被皇帝多所忌惮的事情,唐德宗得知后自然也勃然大怒,立马找来李诵训斥了一番。

李诵何其无辜?但为了避嫌,只能学唐肃宗当年作为太子时与韦氏离婚的故事,宣布和太子妃萧氏离婚,希望能够平息唐德宗的怒火。“郜国公主者,肃宗之女也,出降驸马萧升,升于复为从兄弟,升早卒。贞元中,蜀州别驾萧鼎、商州丰阳令韦恪、前彭州司马李万、太子詹事李昇等出入主第,秽声流闻。德宗怒,幽主于别第,李万决杀,昇贬岭南,萧鼎、韦恪决四十,长流岭表。又言公主行厌祷,其子位为祷文,位弟佩、儒、偲及异父兄驸马都尉裴液,并长流端州。公主女为皇太子妃,即顺宗也。太子惧,亦请与妃离婚。”

但唐德宗此时怒急攻心,和萧氏的离婚也没能打消他的疑心,在身边宦官的蛊惑下,打算废李诵,立舒王李谊为太子。

唐德宗初年还算励精图治,但因为贸然削藩而导致的藩镇叛乱,朝廷内外离心离德,削藩无力的唐德宗开始宠信起了宦官,尤其是善于迎合奉承、搜刮钱财的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

眼看朝局越来越乱,身为太子的李诵开始劝谏自己的父亲,自然得罪了这些趋炎附势的宦官,他们密谋换上和自己交好的舒王李谊为太子,废了李诵的太子之位。

李泌

当然废太子不是一件小事,唐德宗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宰相李泌商议这件事,“太子妃萧母,郜国公主也,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泌入,帝数称舒王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对曰:‘陛下昔为臣言之。陛下有嫡子以为疑,弟之子敢自信于陛下乎?’帝曰:‘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对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使太子废,它日陛下悔曰“我惟一子杀之,泌不吾谏,吾亦杀尔子”,则臣绝祀矣。虽有兄弟子,非所歆也。’即噫呜流涕。因称:‘昔太宗诏:“太子不道,籓王窥伺者,两废之。”陛下疑东宫而称舒王贤,得无窥伺乎?若太子得罪,请亦废之而立皇孙,千秋万岁后,天下犹陛下子孙有也。且郜国为其女妒忌,而蛊惑东宫,岂可以妻母累太子乎?’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

而这次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李诵变得格外小心谨慎,对于朝廷里的事情总是三缄其口,不敢轻举妄动。哪怕唐德宗让他在前谈事论奏,他也是表现得十分严肃,对于这些权势滔天的宦官也客客气气,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藏在心底,和其他大臣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在这种长期压抑的储君日子里,李诵每天过的都是心力交瘁的日子,在精神备受抑郁的情况下,身体也出了毛病。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李诵突患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这一年,老父亲唐德宗也步入暮年。为了儿子的病情,他遍访名医为其诊治,但效果均不理想,本来身体不好的唐德宗也病倒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新春朝会,因李诵中风卧床未能参加,老父亲唐德宗悲伤叹息不已,又让自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李适

唐德宗病重期间,其实非常想和儿子见一面的,而且此时的唐德宗为没有病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但却一直受宦官和在身旁侍医药的舒王的阻挠,就这样,唐德宗病重到驾崩,一直未能再见儿子一面。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805年2月25日),唐德宗驾崩,遗诏传位给太子李诵,但遗诏一直拖到次日才宣布,在这段时间内,宦官集团曾经商量让舒王李谊当皇帝,却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毕竟舒王李谊不是德宗的亲生儿子,名分不正,而李诵身边的王叔文、王伾等人也和宦官集团相对融洽,此时的宦官并没有强求更换登基的人选,就这样,病榻上的李诵顺利登基。

但刚刚继位,李诵就得收拾唐德宗留下的烂摊子。

唐德宗继位初年力主削藩,但没想到越削越大,甚至搞出了泾原兵变,无奈之下只好以下罪己诏的方式赦免了已经擅自称王的节度使们,从而消除这些藩镇的不满。

削藩之战以唐德宗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也让唐德宗登基之初形成的政治威望彻底崩塌,更让唐德宗彻底不信任这群武将和文官,宦官自然走上了前台。

而为了抗衡这些藩镇,唐德宗花费大量财力来培养宦官执掌的神策军,为了敛财,唐德宗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巧立名目的税收眼花缭乱。常规的盐税、茶税和矿税就不说了,还提出了房产税的概念,比如间架税就是以房屋为征课对象,家里屋子多的动辄出钱数十万,还有不许私人酿酒,官方卖的酒加税五成的榷酒制,还有只要互相交易就必须纳税的除陌钱等等。除此之外,还取消宫内的固定采买,转而由宦官出宫采购,宦官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捞钱的机会,可以说唐德宗末年的压榨给底层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韩愈‍

这个时候,一批想要刷新吏治的文人便开始提出了革新的口号,比如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韩愈、韩泰、李绅、张籍等人,还有曾经的东宫旧人王叔文、王伾二人。

而在李诵还是太子的时候,王叔文和王伾就经常为他讲述民间的疾苦,灌输了革新之心,因而李诵继位之后,立马任用他们二人进行革新,而得到李诵的支持后,迅速和刘禹锡、柳宗元一起组成了革新派势力,与之对应的就是既得利益的保守派。

历来革新不能操之过急,得循序渐进,初期的革新派也的确如此,比如罢免罢宫市五坊使、惩治贪官、减免赋税等等,都是其他朝代经常做的事。

虽然罢免宫市五坊使得罪了一小部分的宦官,但大体上革新派和宦官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革新并没有触及到宦官的根本利益。但随着革新派迈的步子越来越大,居然想要从宦官手里夺取神策军的兵权,这就引起宦官的不满,“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柄,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初,中人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中尉乃止诸镇无以兵马入。希朝、韩泰已至奉天,诸将不至,乃还。”唐朝后期宦官为何这么强,就是因为兵权在手。可以说兵权才是唐朝宦官赖以生存的根本。很快,宦官们就完全倒向了朝中的保守派势力。

除此之外,王叔文的能力也堪忧,还喜欢独揽大权。

此前因李诵中风,只能深居简出,身边只有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左右,朝廷上的事情要先经过宰相韦执谊之耳,然后传达给王叔文、王叔文传给王伾,王伾传给宦官李忠言,李忠言传给美人牛昭容,最终才能被李诵知晓。“德宗崩,已宣遗诏,时上寝疾久,不复关庶政,深居施帘帷,阉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左右,百官上议,自帷中可其奏。王伾常谕上属意叔文,宫中诸黄门稍稍知之。其日,召自右银台门,居于翰林,为学士。叔文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请用为宰相。叔文因王伾,伾因李忠言,忠言因牛昭容,转相结构。事下翰林,叔文定可否,宣于中书,俾执谊承奏于外。与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韩晔唱和,曰管,曰葛,曰伊,曰周,凡其党僴然自得,谓天下无人。”最终能传到李诵耳里的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次了,因而朝廷内外积攒大量不满的情绪都被王叔文等人给压下了,如此一来,更加引起其他人的不满。文官三大臣除了高郢无所作为外,贾耽、郑珣瑜都是告病,以表示和革新派的不合作。

王叔文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得知了改革派的窘境,派节度副使刘辟进京,想要总领三川,只要掌握三川,他就帮助革新派改革。但王叔文痛恨这些藩镇,不仅不答应,还打算杀了刘辟,吓得刘辟立马逃走,而韦皋得知后也恼怒革新派不给面子,就这样,藩镇、文官、宦官三个本来应该互相制约的势力却因革新派而联合在一起。

革新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革新派的内部也因为理念的不和产生了裂痕,如此一来,这场革新运动已经到了没法继续下去的地步了。

其实从一开始,革新派就进入了死胡同,这些参与革新的人都不是职业官僚,王叔文在革新之初的职位不过是翰林学士,说穿了也就是起草文书和建议的权力,但王叔文却把这个权力看得过高,甚至以此打击掌握军权的宦官,明显天方夜谭。

韩愈

可以说他们革新的初衷是积极的,但作为书生执政的局限性,在执政能力方面堪忧。能把原本互相制衡的藩镇、文官、宦官逼得团结一起,他们的能力可见一斑,也因此,柳宗元的好友韩愈抨击这群人是小人乘时偷国柄罢了。

而这一切,病榻上的李诵也很清楚,他和王叔文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想要停止革新,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皇帝生涯就快进入倒计时了。

此前宦官们想要废立皇帝除了舒王李谊的名分不正外,还有不少大臣的反对,如今这群大臣和官宦走在了一起,废立皇帝再无阻碍,至于人选,自然是广陵王李淳了。

在宦官俱文珍的运作下,李淳被册封为太子,并改名李纯。七月二十八日,宫内传出诏令:着太子李纯掌管军国大事。

虽然这是李诵颁布的旨意,但实际上却是宦官逼迫他这样做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刘光奇、俱文珍、薛盈珍、西门大夫这几位宦官。

李诵

很快,八月初四日李诵又发布诏令,宣布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纯,从登基到禅位,李诵在位仅183天,是唐朝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

也因禅位,李诵成为大唐第四位太上皇,只是这个太上皇当了有点短,仅仅四个月就病崩了。

而关于李诵驾崩也颇有疑点。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八日,李纯宣布李诵病重,但次日就驾崩了,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做了手脚,当然至于真相如何,后人已经无法探寻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诵的庙号也有意思,李纯给父亲一个“顺”的庙号,当然这个庙号是生造出来的,在谥议中,以“下采华夷之望,上合神祇之心”定下了唐顺宗这个庙号。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李诵顺应了天时,暗示禅位是符合人心的选择。至于谥号,给了一个“安”,也算不错的平谥,当然加谥就给了七个字,超过了以往,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只是驾崩后的尊重对于在位一百多天的他有何意义呢?

0 阅读:7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