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纸上谈兵,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赵括,因为他在长平之战的指挥,造成赵国四十万大军的覆灭,从此成为千古笑柄。而这一战更是为白起冠以“人屠”称号,白起一生又多了一场胜利。
然而,赵括这一战真的完全是一无是处吗?从结果上来看,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是无力再战,更是为赵国带来了长达30年的和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秦赵两国长平之战的爆发,是因为赵孝成王贪图上党之地,这就直接触怒了秦国,因此双方在这一带集中了近百万的兵力。当时赵国的主将为老将廉颇,他明白正面交战不是秦国对手,因此建立了三道防线,坚守不出。秦军虽然强悍,但是面对廉颇的乌龟战法,也没有办法,只能另外想办法。
百万大军的消耗,一天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赵国消耗不起,秦国也一样顶不住,因此两国国君都期待能尽快结束战争。
在最初的时候,赵孝成王是希望与秦国求和,结束这场战争。同时,还向其他诸侯求援,希望能够支援。
面对赵国的求和,秦国并不愿意,当时的秦相范雎一面假装同意与赵国谈判,一面观察关东诸侯的态度。那些诸侯在看到赵国向秦国求和,因此就不打算支援。此时,范雎也不和赵国使臣装下去了,表示秦国会继续进攻。
不过如何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只要赵军主将被替换,就能有机会。
因此,秦国派出奸细在赵国大肆宣传流言,称他们只害怕赵奢之子赵括。
赵括作为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确实很有才华,但是赵奢认为赵括根本没有统军之能。
赵孝成王听信赵括能够战胜秦军的流言,让其将廉颇替换。而秦军也由白起担任主帅。
后人称赵括纸上谈兵的主要原因,就是赵括到达战场后,没有先了解战场情况,就将廉颇原本那套坚壁清野的战略放弃,不顾两军战力差距,寻求与秦军决战。最终赵军不是秦军对手,被包围在韩王山。在断粮的绝境下,坚持了46天,最终赵括在率军突围的途中被乱箭射杀而死。而余下的近20万赵军最终也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而秦国也达到20万的伤亡。
虽然在长平之战后,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曾想直接灭亡赵国,在当时确实是最好的时机,不过其余诸侯并没有坐视不管,最终救下赵国。
此战过后,白起因为功劳过大被秦相范雎嫉妒,同时引得秦昭襄王忌惮,最终被赐自裁。秦国也因为长平之战消耗太大,再加上邯郸之战的战败,也要开始休养生息。
虽然因为赵括的指挥,导致赵国40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是因为他的拼死抵抗,也让秦军有着20万的伤亡,让秦军也是伤筋动骨。最后也算是为赵国换来了近30年的和平。
不管怎么看,长平之战,赵国都是赢不了的,不能将这一战的失败全部归结到赵括身上,这样有点太过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