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选择了单身?

笔墨之林 2022-04-28 21:48:27

1

《全球人口下降,我们的世界还会好么?》

豆瓣:7.5分

《空荡荡的地球》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统计学家、专家学者和政治家们不断警告说,持续增长的地球人口正威胁着我们有限的资源。但是他们错了看,事实恰恰相反。大约到2050年前后,地球上的人口将会开始下降,而这种下降将是不可逆的,而且一旦发生就很难停下来。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衰退已经开始。重要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很快加入衰退的行列。纵观历史,人口减少常常是灾难的产物:如冰河时代,瘟疫,文明的衰落等等。但是这次不同,而是人类有意为之,我们孕育后代的数量远少于可以替代现在人口的数量。

《空荡荡的星球》的作者遍访六大洲:从堪培拉到圣保罗、从首尔到内罗毕、从布鲁塞尔到德里、北京等,采访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和家庭,调查了现代历史上最具创伤性影响的重要事件:人为不孕症。

一些人认为这些正在缩小的家庭只是不幸的个例,这是不正确的。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正在面临的负面影响充分说明了这点:老龄化社会、停滞不前的经济、太多在职人员无法照顾老人而对政府的社会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等。随之而来的,也可以期待一些好消息:人员减少以获得更高收入、开发更有创意的工作、空气污染得到改善、世界范围内的饥荒得到缓解、发展中国家婴儿出生率的下降将给妇女带来更多自由和福利,前景未卜并充满巨大挑战。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将有赢家,也会有失败者。

中国因其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将成在未来验证这一决定正确与否;美国由于拥有大量移民(虽然很大程度上是非法的),将在未来重新获得优势;印度可能会成为21世纪的“金发姑娘”,达到其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平衡状态;拉丁美洲将在一定时间内繁荣发展;但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将面临崩溃和衰退。空的星球将向世界展示地球的未来。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未来的到来,却可以塑造它,如果我们愿意的话。

《低欲望社会》自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经济低迷,即“失去的25年”,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从而消费意愿不高。尽管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推出了各种经济政策,但都未能激活日本经济。这表明传统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为了消除目前的状况,政府与个人都必须做出大的调整,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的解决办法。

2

《无缘社会》

豆瓣:8.3分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3

《群体性孤独》

豆瓣:6.9分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4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

豆瓣:7.8分

理想国外文纪实001,《纽约时报》年度选书,美国名记丽贝卡·特雷斯特直击单身女性群体。

一部单身的通俗史,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单身并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发明”。特雷斯特将单身女性纳入美国近代史的脉络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们投身医疗救护、工业生产,女权运动浪潮中她们积极争取投票权、堕胎权益。长久以来,单身女性的故事就是这个国家的故事。

“勾搭”文化、“波士顿婚姻”、冻卵……时代变迁,(单身)女性“见招拆招”,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在十九世纪的美国会有大量女性之间缔结伴侣关系的现象?现代女性为何选择情爱上的“小打小闹”,而拖延/拒绝进入婚姻?单身女性又要在何时生育、如何生育?她们的快乐烦恼,她们的生活经历,都在这本书里。

不是“独身宣言”,也不为向传统婚姻“抖机灵”——特雷斯特提醒我们:女性命运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不结婚就养猫),在她们面前会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经济上独立。由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单身时代。

5

《性经验史》

豆瓣:8.8分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作者生前完成了三卷,我社已于2000年3 月翻译出版,共印了两次,这次出版增补版的原因是我社获得法国伽里马赫出版社的授权,同意我社将《性经验史》第四卷已发表的内容《为负法而战斗》作为第四卷收入本书,趁此机会、译者又对以前的译文作了修改和提高、因此,《性经验史》中文版将成为全球最完整的版本而面世,而且被收入《世纪文库》第二辑。

6

《生育制度》

豆瓣:9.8分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只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7

《人口浪潮》

豆瓣:7.2分

现代世界所经历的最深远变革是人口结构的变迁。以1800年为起点,全球人口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人口膨胀带来了规模效应,为欧洲提供巨大的发展优势——不断增长的人口为工业革命持续补充年轻的劳动力,反过来,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全球贸易的增长又进一步刺激了人口生产与海外迁移。第二次是人口增速放缓,带来老龄化人口结构危机,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随之产生,比如国家福利负担加重、老后破产、老年人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孤独死去,等等。

从现代社会起步至今,人口浪潮的潮头最先涌向欧洲,也最先从这里衰退;继欧洲之后,亚洲接起新一轮潮头全速翻涌;近几十年,这个地区也开始戏剧性地退潮。每一次潮头所至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景象,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下一次将至何处?《人口浪潮:人口变迁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推演。书中指出,人口的未来将由3种颜色构成:更多的灰色(越来越多的老龄化社会)、更多的绿色(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以及更少的白色(非欧洲人口加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到欧洲)。

8

《空巢》

豆瓣:8.2分

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弋舟的非虚构作品。

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寻访了数十位生活在乡间和城市的孤寡老人,记录了老人独居的生活状态,写成《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豆瓣阅读高分连载,感动了百万读者。

空巢老人生活上的孤苦无靠,精神上孤独无依,对于一个有着父慈子孝传 统伦理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文理想的中国人来说,老无所养和老无所依就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文化精神命脉的诛心之痛。

《空巢》写空巢老人的忧伤、子女在他乡的现状,有现实感,困惑感。既有一种直抵心灵、人文关怀的精神品质,又有一种诗性的文笔和乡间话语的生动再现。

9

《独白》

豆瓣:8.0分

《独白》是波伏瓦于196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波伏瓦付诸出版的论述、小说、自传以及书信等几大类文字中,属于她较后期的文学创作。所收三个短篇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其中《懂事年龄》讲述中年职业女性对儿子婚姻与职业前途的不满,《独白》整篇是一个单亲妈妈的絮叨,神经质的话语之下涌动的却是对小女儿自杀的痛切;《筋疲力尽的女人》则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对丈夫婚外情的心路历程。

由此,波伏瓦刻画了三个处于危机中的女人:一个自诩是好母亲,试图掌控一切;一个对家庭、子女满腹怨气又忧心忡忡;一个被丈夫抛弃,无所适从。小说集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是波伏瓦对女性命运、生活状况的反映。

10

《夜航西飞》

豆瓣:8.8分

本书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片段串联起来的回忆,讲述传奇女性柏瑞尔•马卡姆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人生经历。她热衷于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书中有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参与狩猎的情景、与当地土著的情谊、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11

黎明与黑暗

豆瓣:7.7分

“我一直在模仿着他们,只为努力扮演大众心目中的人。”

第155届芥川奖获奖作品。

古仓惠子,三十六岁,至今未婚,大学毕业后没有就业,选择在便利店打工,一做就是十八年。来来去去惠子送走了很多店员,就连店长也换到了第八任。她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惠子的家人、同事、朋友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只有惠子知道,一切都在变,只有一直不变的便利店才能给自己安慰。

突然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闯入了自己的生活,“你这样活着也太奇怪了吧?”他说。惠子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吗?

12

黎明与黑暗

豆瓣:7.5分

《一个人的好天气》内容简介: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0 阅读:23

笔墨之林

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最好的自己,过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