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把生命定格在30岁之前的红军将领,为何能被评定为军事家?

孤云看过去 2024-01-23 05:35:12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我军将领为军事家,在这些军事家中,其中有三位是把生命定格于30岁之前的年轻的红军将领,他们为何能评定为军事家?

1、

先和大家说说这三位被评定为军事家的红军年轻将领的情况。

许继慎,1931年11月被害,年仅30岁,被害前任红11师师长。

许继慎是安徽六安人,早年曾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和上海大学,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排长、第三期入伍生队六连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办公室少校干事,学生队队长、广州国民政府高级训练班第二中队中队长,团代理党代表等职,参加东征;北伐时期,在叶挺独立团担任2营营长,第24师72团团长。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安徽、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0年许继慎调往鄂豫皖苏区,先后任鄂豫皖特委委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红11师师长等职务。在许继慎担任红1军军长期间,把从组建时才2300多人的部队很快就发展到了5000多人,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不幸的是,在1931年11月的“白雀园大肃反”中,被人诬陷并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段德昌,1933年5月被害,年仅29岁,被害前时任红3军9师师长。

段德昌是湖南南县人,早年和何长工一起在自己的家乡创办新华中学,1925年参加革命并考入黄埔四期,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政治部秘书和第二师政治部秘书长,1927年转入贺老总的二十军三师二团担任党代表,参加南昌起义后被组织派遣到鄂西从事农运和堂党建工作,与贺老总等人一起创建了湘鄂西和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军独立1师师长、红6军副军长兼1纵司令,红6军政委、军长,红3军9师师长。

1933年,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红军年轻高级将领段德昌在“肃反”扩大化中遭人诬陷,于同年5月1日被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年仅29岁。

蔡申熙,1932年10月9日牺牲,年仅26岁,牺牲前时任红25军军长。

蔡申熙是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营长和贺老总的第20军的团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1930年创建了红15军并任军长,后任红4军10师师长和红25军军长等职。

1932年10月9日,蔡申熙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在腹部中弹后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2

上述这三位在30岁之前就献身于革命事业的红军将领,大家有没有发现他的共同的特点?

一、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学生。

二、他们都是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人之一。

三、他们都是年轻轻就为革命付出了生命。

要知道,在革命史上,为中国的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献身的人成千上万,为何就他们能评定为军事家?

那就要了解一下军事家的评定标准。

3

军事家的评定标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军委参照《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制定了我军“军事家”的标准,后通过多方讨论,初步将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概括评语“军事家”界定的三条标准:

1、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

2、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著战绩,并长期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和新四军师(支队)、解放军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央军委领导人。

根据标准,许继慎、段德晶、蔡申熙三位30岁之前就牺牲(被害)的红军年轻将领被确定为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列。

他们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一起,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成为人民敬仰的大英雄。

0 阅读:92

孤云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