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距离孩子学习突然开窍,可能就差一步(亲测有效)

如波谈育儿 2024-10-21 12:16:35

文/兰妈谈育儿

您见过有孩子突然开窍吗

这种孩子呀,他们身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习突然进入开挂模式、变化极大,整个人也似乎就像是一夜之间换了一个人似的

兰妈身边就有一个亲戚的女儿,她的妈妈也说不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专心投入学习的

总而言之,孩子自从一心扑在学习上后,放学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业,作业不写完不出门、也不吃饭

整个人也是喊她出去玩,不想去,喊她去吃好吃的,也不吃,你想跟她说些什么话,更是要等她学习上所有的事情做完再说

最让人敬佩的,还是每天早上坚持晨读这件事,不论是刮风下雨、四季交换,还是去亲戚家串门玩儿,早晨你看到她的时候手里永远都是抱着语文和英语书

很明显,喜欢读书、热衷学习的孩子,在学习上都不会差,女孩的成绩也一直都是排在班里的靠前名次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难以相信,真的有如此积极认真、还热衷于学习的孩子吗

可当我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原来每一个突然开窍的孩子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就拿亲戚家的这个孩子来说吧,她跟我的两个女儿是好朋友,刚开始的时候她们每周末都要聚在一起疯狂玩闹,有时候一玩就是玩到凌晨还不睡觉,作业更不用多说什么了

后来,当这个女孩突然之间开窍后,我开始研究她开窍的原因才发现,原来开窍原因都是源自于被同学嘲笑过后的动力激发

有一次,女孩忘记带作业本了,她就让妈妈把作业给她送到教室

结果,妈妈直接穿着清洁工的衣服就赶到学校,同学们看到她妈妈后私底下议论纷纷,过后更是嘲笑女孩是清洁工的孩子,以后也是扫大街的命

女孩听到这些议论的话后就开始发奋图强,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再用成绩去堵住那些人的嘴

果不其然,在女孩的暗暗努力下,她终于成为那个在学习上遥遥领先其他人的大学霸

同学们意识到差距和变化后,知道女孩是老师眼前的红人,就再也不敢去随便招惹、私底下嚼舌根了

看吧,孩子突然性的改变和开窍背后,那都是有一份强大的信念和目标在支撑、激励着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想尽办法让两个女儿也开窍

而在开窍这条路上,我也坚信想要开窍、必先自律,只有养成好的积极态度才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可在这条路上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也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我把带有“按时起床、饭前洗手、自己吃饭、认真阅读、坐姿端正、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整理书包、还有自己洗漱和按时睡觉”的自律表贴在墙上,每天按项目要求给予加减分,并且达到一定分数就奖励她们去一次期待已久的游乐场目标后,两个孩子的变化可是肉眼可见的迅速

特别是自律表施行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虽然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扣掉了对应的分数、也气馁过打算放弃,可随着我的不停引导和加分项目的鼓励完善,两个孩子在习惯和学习方面都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也就是这一次经历让我更加确信:距离孩子开窍,可能就差一步信念和目标的事儿,而这两者也是相互生存、缺一不可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时,掌握这一步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开窍

01

孩子还小时

信念和目标是行为意识

有人说,指望孩子自律就是教育里最大的冒险

没有领悟这句话时,我总天真地以为“自律这件事很简单,只要孩子按时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可没想到,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父母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却偏偏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

记得以前一说起让孩子自律这件事,我都焦虑不安地一会催促、一会抱怨,为了让女儿能够变好,我还特意拿别人家孩子身上的优点去激励她

可孩子却越催越不愿意动,越唠叨越嫌烦地嚷嚷,甚至还反抗地说:“凭什么一个劲儿地说我,你还不是吃饭的时候玩手机,睡觉的时候还舍不得把手机放下,你们都没有做到事情,我又怎么会完全做得到呢”

不得不说,指望孩子自律就如做梦一样,想法是好的、实现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

就拿前阵子回老家来说,周末是在表哥家吃的饭

那天,从还没吃饭开始,表哥就一直对侄女重复说:“作业还有多少,你自己赶紧写,待会就要吃饭了”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等到开饭时喊侄女吃饭,她却不为所动,问其原因才知道:表哥批评她了

而被批评的原因嘛,也是侄女写作业太磨蹭了,明明就是半小时的作业量,非写了两个小时还没有完成

问起作业还有多少没写完,侄女开始捂着作业不让看,表哥夺过来查看才知道:两个小时就写了3道作业题

那可气程度,不用想就知道有多严重

事实上,我们指望孩子自己自律本身就是一个低级错误

这一点,兰妈自己不知道经历多少次了,且不谈孩子本身有多磨蹭,就他们那喜欢东张西望的一双眼睛就很容易被周围的风吹草动所干扰

可能也有人说:“既然环境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那我们就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但兰妈认为,比起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记得女儿幼儿园毕业那年,考虑到学习环境、还有写作业姿势的问题,我对比了好几家学习桌,并给两个女儿一人安排了一套学习桌椅

本意是希望两个孩子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可结果呢,开学还没到半年,干净整洁的学习桌变得乱七八糟,没有一处是干净能放下书的

你让她们写作业,她们则直接就地解决,可能是地上、可能是床上、还可能是直接放在掌心开始写字

看着歪歪扭扭、根本无法识别的字迹,再看看弯着腰的驼背身姿,我不知道强调、批评了多少遍,结果都是只管当下的一两天,甚至还没有到第三天就打回原形

一直以来,我也埋冤孩子缺少态度、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可当你真正去关注孩子的行为时,会发现他们缺的似乎一直都不是态度,而是没有规划性的时间观

所以,好的环境可能会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习惯,但不是绝对

我们家长真正能做、需要做的,也是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儿”,这种时间观上的信念与目标一旦形成,将会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行为与习惯托底

02

孩子长大后

信念和目标是习惯提醒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做什么都不用人操心的好孩子,可任何一个出色的孩子都是父母辛苦浇灌、一点一滴影响出来的

无一例外

和一个老同学吃饭时,我们聊到了各自孩子的教育问题

没想到,同学越聊越激动,说起自家孩子为什么没有一起出门时,她则是撇撇嘴说:“他啊,他还在家写作业,本身就比别人笨,考试也不如别人,再不多一些勤奋,那岂不是就完全没救了”

吃饭席间,大家也不知觉感慨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也太大了”

结果呢,同学听完这句话后满是轻蔑一笑,然后说:“有什么压力,我儿子估计现在正忙着给游戏上分呢”

紧接着她又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

“瞅瞅,都已经十几岁的孩子了,整天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他自己没出息在学校被老师训话就算了,还让我这个妈妈也跟着经常被喊到学校训话,这是什么,这算什么?他不要脸,我还要这张老脸呢”

可事情的另一面,却是她前几年一直忙于生意,每次儿子找她提什么要求、说什么话时,她都因为太忙,顾不上的原因,直接把手机递给孩子,让孩子在一旁玩手机不要去打扰她

于是,儿子真的不再打扰她了,可每天都是和手机为伍,只要是从学校回来了,那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拿起手机躲进卧室不愿意出门

等到聚餐结束临走时,那个同学还愤愤不平地抱怨说:“简直是养了个白眼狼”

自始自终,她也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就是父母缩小版的自己,不管是养成好习惯的自律精神,还是不畏挫折的坚强意志,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去帮孩子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能力”

假如我们就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去给孩子分配任务,不管过程、也不顾孩子的成长心理变化,那在无法感同身受和理解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感情将会越走越远

再后来,当我见到老同学那个儿子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并没有像同学嘴里那样不堪

特别是礼貌、人品、还有乐于助人方面都胜过很多同龄孩子,可同学却不满嘟囔说:“那只是针对你们,平时在家里跟我说话可横可懒了,根本就没有一点为人子女的样子”

另一边,儿子听后,直接回绝说:“你还说我,你还不是一样,哪里有当父母的样子,整天除了看我不顺眼就再也没有其它事情了”

看吧,孩子长大后,就不要再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去监督、批评了,他们需要自由、更需要被尊重

这个时候,习惯和自律对孩子而言就不只是习惯,还是属于信念与目标的巩固与提醒

就像兰妈给两个女儿安排的自律规划表,就是属于看得见的行为变化,特别是通过每天的加分、减分项目,孩子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善

这种来自视觉上的行为与习惯感知,也相当于给孩子定了一个“行走的闹钟”,时刻能提醒孩子的信念与目标,也能让自己在看得见的努力中增强信心,直到成为更棒的自己…

03

孩子倒退时

信念和目标又是责任意识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叛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了呢

兰妈认真,这恰恰是孩子长大了的标志

有这样一个转学生男孩,他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读书的第一天,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被他身上的自信果敢、积极阳光吸引了,特别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语文老师,对男孩就颇为欣赏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男孩仅仅是因为妈妈太忙没时间管他,他就跟隔壁喜欢玩游戏的一个孩子,体验了一把“回家打游戏、玩累了就睡”的生活后,整个人都变得懒惰消极起来

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在逐渐变得懒惰之后,男孩也不禁感叹说:“如果回家后真的没有爸爸妈妈提醒约束,自己恐怕就会越来越懒惰,也根本无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自觉自律的孩子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来的坚持、还有遇到挫折时也不放弃的持之以恒精神

很明显,这些孩子都是不具备的,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畏难心理也是成长常态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分享了她的育儿观念,给人的感触就蛮大的

这位妈妈,刚开始为了帮助女儿克服遇到困难就放弃的玻璃心,她就每天陪着孩子晨起跑步

刚开始的时候还新鲜,妈妈一喊,女儿就积极地爬起来了

可到了后面,每天喊女儿起床就是最让她糟心的事儿了

那个时候,妈妈也曾动摇过,她觉得既然喊不动孩子,每天还无故给自己找气受,还不如直接放弃算了,放过了孩子、也相当于放过自己

可又想想“如果今天因为不想起早而放弃了晨跑,那将来遇到困难也同样就会放弃,这就叫做懒人思维习惯”

一想到这里,妈妈就感到自己极其不负责,也暗自决定:既然和孩子的目标已经建立了,那就要把这个底线坚持下去

于是,为了监督自己的行为、和激发晨跑积极性,妈妈就把她和女儿每天的晨跑绘制成打卡表,然后贴在墙上作为展示

在看得见的打卡时间表提醒下,不愿意起床的女儿才慢慢不情不愿地起床

再后来,有了打卡表后,就是严格的执行和坚持了,不管女儿如何懈怠、偷懒,她都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告诉女儿:既然答应了,就要努力坚持下去

最终,经历了一个月的时间之久,曾经那个满是抱怨的女儿可算是改头换面,整个人变得积极又温柔,根本就看不到曾经那难以近身的嚣张跋扈模样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以身作则,也被称为“同伴效应”

而所存在的意义,也算是通过“第二人”效应激发孩子的上进和责任意识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倒退、或者不如以前时,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善用“同伴效应”去慢慢改变、激发孩子信念和目标里的责任意识

当孩子明白什么是底线、什么是原则,什么又是不得不完成面对的责任感时,他们自然而然就在变好的路上了

那么,关于孩子学习突然开窍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86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