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将中国人比作“羊群”,看不起中国人?真相是这样的!

悦读茶馆 2024-01-29 11:21:06

关于爱因斯坦是否轻视过中国人,真相是这样的。

在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曾私下访问远东几国,包括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

尽管只是短暂停留,他却在游记中记录了对这些地方的印象。

在这些游记里,爱因斯坦对中国的描述颇显负面,他将中国人比作“羊群”,形容他们“更像机器,而非有血有肉的人类”。

他对中国人吃饭时习惯蹲着的姿势表示不解,认为这类似于欧洲人在森林中如厕的样子。

他还在日记中写到当时的中国孩子们缺乏活力,眼神呆滞。

爱因斯坦对中国男女之间的差异感到困惑,不理解中国女性具有何种魅力,能吸引男性生育众多后代。

在上海,他指出欧洲人在租界中形成了统治阶层,而中国人则像受折磨的奴仆,似乎与他们国家过去的辉煌历史无关。

尽管他认为中国人淳朴、勤劳,但也极度贫困,受到残酷的对待,甚至不如牲畜。

他甚至质疑中国人是否能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认为他们缺乏数学天赋。

爱因斯坦还表示,如果中国人取代其他种族,那将是一种遗憾,因为这意味着思想的缺失和枯燥。

这些言论在我看来显然超出了良性批评的范畴,属于明显的歧视了。

而对于同样是黄种人,同样处在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他的评价则完全不同。

他在日记中赞扬日本人的低调、正直和有吸引力,认为日本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国家。

然而,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过于生气。爱因斯坦虽然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的观点也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那个时代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的看法都是褒贬不一的。

例如,哲学家罗素就曾批评过近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但他的观点更为客观和理性。

罗素认为这些问题并非中国人民本身的原因,而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相比之下,罗素对当时的中国表现出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普通人民生活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这自然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

而当时的日本则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相比之下精神面貌更佳,这自然会给爱因斯坦留下更好的印象。

我们的老祖先曾说:“仓廪实而知礼仪”,意即物质基础稳固后,人们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如果爱因斯坦能看到今天繁荣强大的中国,他肯定会对自己当年的看法感到后悔。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不必过分迷信任何一个人的观点。

2 阅读:106

悦读茶馆

简介:以独特视角解析当下热点,深度,理性,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