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作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最后是怎么死的

热情的楼上老范 2021-08-10 14:04:34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监王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振作为明代第一大太监,王振的下场是什么?王振最后的是怎么死的?

王振,明英宗朝大太监,河北蔚县人,振早年经历坎坷,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却视科举进仕为畏途,又不甘委身平民,为达人上人目的,不惜以身阉割入宫,史称王振“狡黠”。王振开明代第一专权太监先例。王振善于伺察人意,巧言令色,宵小钻营。王振初入宫,宣宗皇帝朱瞻基便很喜欢他,命他服侍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

土木堡之役明军行军图

宣宗殁,英宗即位,时年九岁。幸有太皇张太后(英宗祖母)垂帘听政,“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父皇五大臣辅政,尽管王振“狡黠”,但祖制严谨,宣规英随,大明国家机器正常良性运转。王振屡次“以身试法”,怎奈法网恢恢,疏而无漏,王振频频触网,险遭灭顶之灾。

奸佞小人,变色龙一般狡黠,王振瞒天过海,本领“超人”,来个逆袭上位。王振暂且不撞“内官不得干政,违者斩”的高压线,私下结党营私,大量栽培耳目亲信,为觊觎日久的权利巅峰悄悄发力。奸佞小人,混得先皇欣赏,新皇独宠,伎俩独特。顾命大臣明明看到其野心不小,又一时半会儿拿不住把柄;虽张皇太后明事识人,“三杨”人精,有阅人无数眼光,还是老年昏花,行动迟缓,打眼误国,终是“养虎为患”,眼看着让王振独自坐大。

王振大肆敛财,贪得无厌,土木堡之役败绩,抄没其家产时,仅金银就有60余库,玉盘100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20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足见其贪污受贿腐败程度;王振控制朝政,不仅对内党同伐异,大耍淫威,对外也投机取巧,破坏边防,轻起边衅,终招致蒙古瓦剌贵族也先屡次南下侵犯。

阉宦小人,野心勃勃,权欲膨胀,王振急欲建军功立万世基业。“王振劝帝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力谏,亦不纳。”王振搧动英宗学明太祖,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役,由王振一手自导自演,上演出一幕真人秀,超级狗血剧,代价沉重。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19日)23岁的明英宗,不顾满朝文武百官反对劝谏,由“大将军王振”随撵,率20万人马,号称50万军队及后宫佳丽若干,仓促御驾亲征。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大同。这那儿是讨敌征战队伍?分明是一支天子幸游,纳凉避暑,风景揽胜旅游军!英宗竟将自身与20万明军性命,一起交给毫无指挥作战经验的王振去卖萌。随驾出征的杀场老将,一律不用,还须俯首听命王振一人指挥。“王佐、邝埜忤振意,跪草中,至暮不得请。”

朱祁镇

英宗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出尽风头,王振携天子征战,出镜率达到顶峰。也先佯败,诱敌深入。骄兵必败,随军将领屡屡相劝,不可冒然前行,英宗与王振拒不倾听谏劝。待大敌当前,危机四伏时,又匆忙收兵回返南顾。

土木堡之变

王振原定走大同,经自己家乡,过自己行宫,炫耀“高祖还乡”一般天子气势,再说这条归路,相对安全,王振又恐大队人马伤了自己庄园及沿途庄稼,视行军打仗如儿一样,随便改变行军路线。“振初议从紫荊关道由蔚州,邀帝幸其家,既恐蹂其乡禾,复改道宣府。”

也先军分享战利品

也先军早已探得消息,撤退明军行至居庸关左之土木堡,遭也先埋伏袭击,匆忙间不得不就地安营扎寨以抗敌。也先控制明军水源,20万军队人马,被困干渴,就地掘井,深二丈亦不见水。

明军不得不出营饮水,也先军齐上,将帅死伤严重,仍不得突围,明军被轻易消灭。英宗随带宫女佳丽,成了也先军发泄兽欲的战利品,英宗及大批随行成为战俘。其时,英宗切身护卫樊忠,怒不可遏,一锤碰向王振脑瓜,明第一大太监脑浆四溅,阉宦毙命,其阉宦团队尽被消灭。

王振

英宗一群战俘,垂头丧气被解,直取京师。也先军队兵临城下,京城岌岌可危,“侍讲徐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天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此遑论立遭侍郎于谦厉声驳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南渡乎?请速召勤王兵,势以死守。”

0 阅读:6

热情的楼上老范

简介:谈天说地、畅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