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or养废?孩子沉迷玩手机怎么办!

美育童萌汇 2023-12-25 17:04:03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发达的产物,我们对它的依赖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工作、生活、学习。

没有手机,似乎切断了个人和世界的联络。

就连育儿,手机都能充当“半个家长”的作用。👨‍👩‍👦

手机就像小孩子的“百科全书”和哆啦A梦的魔法口袋,里面有着无尽的“宝藏”。

但过度探索,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该不该让孩子玩手机,这成了许多家长的难解之题。

据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高达96.8%。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在学龄前就开始接触手机。

在80.90后的童年还被玩泥巴、动画片占据的时候,新一代的小孩已经开始刷抖音、拍段子甚至当上了小网红?

手机低龄化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小孩的过早成熟,失去了他们应有的纯真。

实例:小学生电摇

一位小学老师自诉:近期在班里流行着一种舞蹈动作,孩子们称之为“电摇”。我一开始有些不理解,也没有把这种情况放在心上,认为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新游戏,直到情况愈演愈烈,不断有孩子来跟我说某某对他“电摇”,自己感到很委屈,很受伤。我意识到“电摇”的后果已经超过我最初的想象....

前段时间,电摇小子登上了热搜。

视频中,在小学课间,几个小男孩一只手呈直角坚定地架于胸前,另一只手如游龙般上下穿梭,胯部随之舞动。

这一整套的动作称之为“电摇”,一时取代了“孤勇者”成为小学生们的最新接头暗号。没有bgm,也没有任何美感的“舞蹈”被他们热情演绎着,脸上还带着“调皮”的笑容,给人感观十分不好,甚至带有一些粗俗的意味。

由于动作简单易学,很快在小学生群体中形成病毒式的传播。而电摇模仿的最终源头可以追溯到吃鸡游戏——和平精英,和抖音短视频的传播。

在《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当未成年人手机游戏被限制使用之后,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从游戏向其他活动转移。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短视频、网络视频、网络聊天等。而真正利用手机用来学习知识的占比远远落后。

在当代,手机无疑在很多时候代替着家长“监管”孩子。

例如,在他哭闹时扔给他一个手机,孩子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电子屏幕里。

手机也一度成为辅助孩子的学习工具。

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过早接触手机和网络,不仅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对正在发育的身体也有着不可逆的伤害。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世界,而非虚拟的网络世界。

当孩子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时,玩手机只是他的乐趣之一。

当孩子的精神世界贫瘠单薄时,玩手机就成了他唯一的乐趣。

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手机可能就成为“更大的诱惑”。

但人生不仅有手机,还有更多美好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

给孩子提供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的机会,比如画画、手工制作、音乐表演等。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带孩子去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通过观看画作、摄影等,拓展审美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力。

通过观看传统舞蹈、民间艺术等,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拓展他们的审美观。

实践即真知。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课余生活,才能避免过多使用手机。

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广阔艺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美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0 阅读:12

美育童萌汇

简介:坚持‘五育’并举,共创少儿配音新时代